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3325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一、读准字音(1)玉骢() (2)暮霭() (3)金钏() (4)迍迍()(5)揾做() (6)挣揣() (7)谂知() (8)玉醅()(9)绣衾() (10)鸾鸟() (11)赓续() (12)罗帏()(13)胸臆() (14)笑靥()答案(1)cn(2)i(3)chun(4)zhn(5)wn(6)chui(7)shn(8)pi (9)qn (10)lun (11)n (12)wi(13)y(14)y二、辨识通假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答案“却”同“恰”,才,刚刚三、一词多义(1)疏(2)将答案(1)形容词,稀疏动词,疏远动词,陈述(2)动词,拿介词,把动词,率领副词,将要

2、动词,扶持表敬动词,请介词,和、跟四、词类活用(1) 北雁南飞()(2) 伯劳东去燕西飞()(3) 减了玉肌()(4) 松了金钏()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南(2)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消减(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松动五、古今异义(1)却告了相思回避古义:_今义:让开,躲开。(2)奈时间怎不悲啼古义:_今义:具体的分、小时、天或年。(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古义:_今义:挣扎。(4)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古义:_今义:搀扶;扶助,护持。答案(1)停止,结束。(2)眼下,眼前。(3)争取,博取。(4)留意。六、文言句式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宾语前置句,“与”的

3、宾语“孰”在前)译文:_答案人生难免有离别,跟谁的关系最亲近呢?七、明确词义(1)举案齐眉:_(2)蜗角虚名:_(3)蝇头微利:_(4)口占一绝:_(5)劳燕分飞:_(6)杯盘狼藉:_(7)凄凄惶惶:_答案(1)形容夫妻互敬互爱。(2)微不足道的名声。(3)微不足道的利益。(4)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5)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6)指饮宴后桌上凌乱的样子。藉,践踏,凌辱。(7)忧伤而惶恐不安。资料链接元剧大家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大约和关汉卿同时代而略晚。据贾仲明追悼他的凌波仙词中介绍,王实甫在当时颇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王实甫是我国元代一位杰出的

4、语言艺术大师,他吸取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本色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王实甫生活的时代,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当时,统治者将人分为十阶,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倡、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仅优于乞丐的卑贱地位。西厢记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时代的伟大作品。元杂剧概念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

5、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

6、、徕儿(小厮)剧本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文本鉴赏长亭送别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本折写张生赶考、崔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崔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真挚的感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答案筵席目送 文本深读一、研习课文开头至“凄凄惶

7、惶的寄”,回答下面的问题。1端正好一段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_答案意象效果感情碧云天烘托气氛愁苦之情黄花地诗情画意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说说“染”和“醉”的妙处。_答案“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动的悲凉意境。“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3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_答案(1)“迟”“疾”“系”“挂”“迍迍”“快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

8、。(2)三个“恨”字: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越“恨”越深广,表现了离别时复杂的感情。二、研习课文“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至“专听春雷第一声”,回答下面的问题。4脱布衫中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有何作用?_答案这两句写莺莺眼中的秋景,把整个离筵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景和离情融为一体,增添了无限的伤感。5朝天子这段曲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_答案(1)“暖溶溶的玉醅是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运用夸张、比喻、对比三

9、种修辞,表现了莺莺内心的愁苦之情。(2)“眼面前”这一口语的使用,更增添了生动形象性。(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爱情的重视。三、研习课文“霎时间杯盘狼藉”至结束,回答下面的问题。6一煞这支曲子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是用哪些手法来创造这一艺术境界的?_答案(1)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2)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心境。四、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7全折突出刻画了崔莺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_答案(1)对

10、拆散鸳鸯的不满。崔莺莺“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2)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崔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3)执着追求爱情。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心理描写长亭送别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主人公崔莺莺的内心对爱人的依恋,对别离的悲戚,对功名的怨恨,对未来的忧虑,与美好爱情的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节选部分共有十九支曲子,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心理,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内涵、纯净的灵魂,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出来。2写法指导心理描写的类型及要求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类型:(1)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种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