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3249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细节介绍修改前醉驾:暂扣驾驶证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酒后:罚款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暂扣驾驶证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修改后醉驾:吊销驾驶证,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酒后: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驶证6个月。纳入刑法之后,对于醉驾的查处将不再只是公安机关的一家之责。拘役是一种刑罚,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醉驾者如果逃逸,等待他的将是更重的处罚。按: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2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从5月1日起,醉驾一律吊销驾照并追究刑责。在刑法133条中增设了新的条款: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驾入

2、刑,这无疑将对酒后驾车者带来极大的震慑。另一方面,纳入刑法之后,对于醉驾的查处将不再只是公安机关的一家之责。从查获、取证、批捕到提起公诉、庭审、判决,公、检、法等部门都将参与其中。醉驾入刑已经实施。针对醉驾如何量刑、如何取证、执法主体是否改变、醉驾伤人如何定罪等相关问题,权威部门作出全面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哪些修改?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九十一条修改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

3、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二、将第九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伪造、

4、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原第九十六条第二款作为第四款。三、本决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解读一:醉驾零容忍疑

5、问:过去对于普通醉驾的查、处全部都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在刑法修正案实施后,交警部门的角色是否将发生转变?解答:刑法修正案实施后,公安交警部门仍将是查处醉驾的主要执法部门。不同的是,查处醉驾将由公检法3个部门共同参与,公安交警部门主要负责对醉驾行为进行前期的侦查和取证。同时,属于交通法处理范围之内的,交警部门也将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疑问:醉驾入刑之后,公安部门对于醉酒驾驶的执法力度和方法是否将发生改变?解答:对于醉驾,过去叫违法行为,入刑之后就叫犯罪行为,对这种犯罪行为将坚决做到零容忍,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含糊、宽容。同时,公安部门将逐步完善长效整治机制、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之前针对酒驾,公安部出

6、台了 “四个一律”办法,其中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醉驾入刑之后,也将变为一律移送检察机关追刑,吊销驾驶证。入刑之后,对于醉驾案件,公安部门将实行挂牌督办。凡是醉驾不严格执行程序,不认真取证,导致醉驾不能追究的,或者不按照规定移送的,将启动问责机制。对酒驾整治工作不力的地方,酒驾违法行为发生得比较多的地方,也要问责。解读二: 关于查处程序疑问:今后在查处醉酒驾驶时,查处程序和过去相比将有何不同?解答:公安部专门对查处醉驾有一个执法流程, 5月1日开始将严格执行。此外,作为刑事案件,在批捕和公诉环节与过去大体相同。如侦查机关认为醉驾人员涉嫌刑事犯罪,会对其立案并采取

7、必要的强制措施以保证刑事诉讼,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将依法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受案审查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检察院将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将依法对其处以刑罚。解读三:取证全程录音录像形成完整证据体系疑问:对于刑事案件,依法取得、掌握犯罪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是否有新的措施和准备?在取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解答:为了便于取证,公安部门将投入一批先进的测酒精含量的取证装备,包括一些能够在现场抽血、现场验血的装备。另外,刑事案件的证据均要符合证据的三性,即证据的来源必须合法,内容必须客观、真实,且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就醉驾刑事案件

8、的取证来说,第一,证据的提取主体要在2名以上;第二要有见证人在场;第三证据鉴定机构必须要有鉴定资质,鉴定结果应告知醉酒驾驶者,由其决定是否申请二次鉴定;倘若到了法庭上,醉酒驾驶者就无法进行二次鉴定了,因此,当时的血液抽样有无备份也很关键。此外,围绕着醉驾行为的所有事实、情节都需要证据证明,如警察挡获醉驾者的经过、挡获的时间地点、醉驾者血液中酒精的含量、醉驾中是否还有其他违法行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被挡获后的态度等,都将成为定罪和决定刑罚时考量的事实和情节。解读四:定罪标准以及罪名疑问:醉驾入刑后,罪名是什么?相对于过去对醉驾的处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解答: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只要是醉酒驾驶

9、,不问情节,不问后果,都构成犯罪。同时,公安部门在移交案件时将会有定罪意见,这是检察机关的参考之一; 5月1日开始,醉驾人员依法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相关的法律专家,都趋向于将其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与酒后驾驶有明显的区别。酒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100毫升血液里的酒精含量在20到80毫克之间,就属于酒后驾驶;而达到80毫克以上的就已经属于醉酒驾驶,构成犯罪了。疑问: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遇到醉驾伤人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时,这两种罪名如何认定?解答:这两种罪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以危险方式危

10、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如果要认定后者,就需要有大量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解读五:拘役拘留差别大疑问: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醉酒驾驶将被处拘役。拘役与拘留最大的差别在于哪里?被判拘役意味着什么?解答:以前所说的因醉驾被拘留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针对违反行政法行为的处罚,受处的行为情节轻微,违法而不构成犯罪。拘役是一种刑罚,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期限更长,是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这两者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一个人一旦被判处拘役,就意味着他已经犯罪,受到了刑事处罚。解读六:醉驾者休想逃逸疑问:目前在网上有一些说法,说醉驾入刑后,会催生不少 “醉驾跑跑族”,发现有交警查酒驾就弃车逃跑,等酒醒了再回来接受处理,逃避刑事处罚。这种情况将如何应对?解读:公安部门特别提醒那些企图逃逸的醉驾者,醉驾逃逸后,警方将依法采取多种强制手段进行侦查,而且在处罚上,也肯定属于加重情节。也就是说,醉驾者如果逃逸,等待他的将是更重的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