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71780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口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口葡萄酒对XX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省领导:按照省政府领导和省经信委领导8月4日在XX省酿酒行业“十 二五”期间发展规划论证会上的部署,XX市经贸委会同XX市葡萄 酒局、XX海关、XX检疫检验局、XX市质监局、XX市食品工业协 会、XXX裕公司、威龙公司、中粮长城(XX)公司等单位和企业, 围绕“进口葡萄酒对XX葡萄酒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广泛调 查和深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XX葡萄酒产业基本情况XX葡萄酒产业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XX发展葡萄酒产业具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内 葡萄酒消费日

2、益兴起的重大机遇,强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结 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葡萄酒产业链加快延伸。截止2010年底, 全市拥有葡萄酒及相关企业15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户;葡 萄酒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实际产量27万吨,占全国总产 量的26%、全省的70%;实现销售收入192.3亿元,实现利税44. 6 亿元,比上年增长32. 9%和29. 1%o形成XXX裕、中粮长城(XX)、 龙口威龙等一批龙头企业,拥有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 品。其中,X裕公司2010年以103亿元的销售收入,进入全球葡 萄酒企业前5位,成为亚洲首个跻身全球葡萄酒十强的企业。目 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其中

3、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15 万亩,基地农户达到5万户。全市葡萄酒行业在产品产量、产品 档次、产品品种、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出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 内葡萄酒主产区之一。全市规划至2015年,葡萄酒产量达到50 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达到100亿元。二、XX市进口葡萄酒情况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国内外经贸加 快融合,国际葡萄酒总产量过剩,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升级,葡萄 酒产销两旺。我国葡萄酒进口关税不断降低,欧洲、美国、南美 等葡萄酒传统产区以其洋酒身份和较高的性价比,通过各种渠道 和方式,大举进口,抢占国内市场。从全国看,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2009年以前增长比较平稳。200

4、7年16. 4万千升,2008年18. 16万千升,2009年18.74万千 升,年均递增7 %左右。但2010年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全年进 口达到28. 6万千升,比上年增加52. 6%o 2011年上半年进口达到 17. 18万千升,同比增长40. 8%o从XX市看,2007年经XX海关共进口各类葡萄酒1.86万千升, 2008年2. 31万千升,2009年2. 72万千升,2010年3. 31万千升。 自2007年至2010年四年中,年度进口酒占XX葡萄酒年度总产量 的比例分别是9.6%、10.2%、10.8%、12. 2%o 2011年1-6月份进 口酒达到2. 36万千升,同比增长4

5、2.6%。占同期我市总产量的 14. 8%o可以看出,我市进口葡萄酒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已开始 呈现增幅加快的趋势。此外,XX葡萄酒进口方式除以散装原酒和 瓶装酒经海关通关之外,还有个别企业将葡萄原酒以饮料或以其 它方式进口。我市葡萄酒产业和国内同行业一样,在产销量不断增加的同 时,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占全国的比重已经由2005年的38. 2 %, 减少到2010年的24. 9%,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三、进口葡萄酒对XX葡萄酒产业的影响(一)进口葡萄酒差异化营销,挤占了大量国内消费市场从全国进口数据和可以看出,2010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数量 已经占国产葡萄酒总量的26. 2%, XX 口岸

6、进口葡萄酒数量也达到 当年葡萄酒产量的12. 2%o 2011年上半年,这两项指标又分别达 到了 33. 2%和14.9 %,呈现出迅猛增加的态势。进口葡萄酒由于 市场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局限,没有本土葡萄酒企业经营多年的 的渠道网络,也无力通过大X围的广告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引 导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但是,他们还是探索出很多有效的差异化 营销方式。从我市进口葡萄酒的营销方式看,他们大多通过以下几类市 场营销模式:一是专业推广模式。采取高端品鉴会、专卖店营销、 专业的酒类展销会等方式,锁定目标消费群,进行精准销售;二 是品牌运营模式。从单一国外品牌运营,逐步转型为国外多品牌 运营;三是进口酒商服务

7、平台。为供货方寻找国内合作伙伴,并 为双方提供专业的操作支持;四是贴牌销售。从国外进口葡萄原 汁,在中国进行罐装生产,或是直接到国外进行贴牌然后原装进 口到中国市场;五是国家或产区酒业联盟推广。以国家或以产区 为单位,联合起来建立办事机构,或通过使领馆开展葡萄酒推广 与销售;六是传统专业销售。采用连锁、加盟、代理、自建等方 式,拓展专业销售终端;通过这些方式,进口酒锁定高端人群和 高消费场所,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世界上优质产区的葡萄酒,吸引 了一批较高素质的品酒爱好者,并加快影响、带动、引导了普通 人群的消费取向,尤其是在高端消费领域,进口葡萄酒品牌牢牢 占据优势。挤占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二)进口

8、葡萄酒原酒的价格优势,对葡萄基地建设形成严 峻挑战葡萄酒在欧洲、美洲等国家已经有几百年到几千年的发展历 史,其中许多国家多年来对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产业有政府补贴, 使其葡萄酒产业具备了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和成本优势。我国加 入WTO后,葡萄酒进口关税逐年降低,自2005年起,瓶装葡萄酒 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 43%下调至20%。从2006年起,按照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施 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采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 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成本。2010年,我国进口的葡萄酒原酒完税价 格平均为0.83美元/升,瓶装酒价格平均为4. 48美元/升。同期,

9、国产普通葡萄酒原酒价格大约为4. 6-6. 7元/升。到2010年底,XX年产葡萄酒27万千升。以此测算,需30-40 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作为支撑,而全市现有酿酒葡萄仅22万亩。 这块缺口,一是靠输入XX、XX、XX、XX等葡萄种植基地的原酒来 补充;二是大量中小企业急功近利,打着国外品牌或自有品牌的 旗号,直接选择成本较低的进口低档原酒进行分装,通过低价换 取快速的市场回报。葡萄原料基地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产出回报期较长, 加之国内的土地流转政策、葡萄种植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原因,许 多中小型葡萄酒生产企业不愿意在建设葡萄种植基地上投入过多 的精力和资金,有些根本不去建设基地,长期采用进

10、口原酒灌装, 赚取短期利润。这些葡萄酒企业对进口原酒依赖性越来越强,严 重影响本地酿酒葡萄种植产业的培育发展,长远来看,对XX葡萄 酒产业发展极为不利。(三)进口葡萄酒以地产酒的形象走向市场,不利于XX产区 风格的形成葡萄酒文化基本属于舶来品,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葡萄酒 产业和葡萄酒消费文化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很多 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时,不是关注酒的品质和口感,更多的关注 国别、产地、品牌、年份、价格甚至包装等外在的特征,消费者 的鉴赏能力和品质选择能力尚待提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经 验的积累,国内消费者会很快成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葡萄 酒厂家正确的导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经过

11、多年的培育,XX葡萄酒产区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 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葡萄酒的地域特色开始逐渐形成,但是,一 些葡萄酒企业选择了贴牌生产,或者不负责任地给“洋酒”穿上 了 “XX葡萄酒”的外衣。这样灌装后的葡萄酒产品不可避免地带 有各种进口酒的风格、口感,给不明就里的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 误导。还有部分葡萄酒厂,既无葡萄基地,也无发酵设备,没有自 己的品牌,只有一条灌装线。他们唯利是图,甚至与一些不法经 销商勾结,用进口的劣质原酒,偷偷摸摸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所 有这些,败坏了 XX葡萄酒的声誉,给XX市的葡萄酒产业发展造 成的极大隐患和长远危害。四、应对进口葡萄酒的建议进口葡萄酒对XX市葡萄酒产

12、业的影响,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 重视和警醒。“XX葡萄酒”的品牌建设需要各级大力支持,“XX产 区风格”需要不断地推广与塑造。为此,我市葡萄酒产业一方面 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强化政策 支持,推进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提高葡萄酒品质,打造产区品牌、 培育市场渠道,加强监督管理,倡导建设健康的本土葡萄酒文化; 另一方面,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措施,保护和支持全省 和XX的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把葡萄酒产业列入我省重点支持的产业,研究制定扶 持葡萄酒产业发展有关政策,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方式, 支持优质葡萄基地建设、优良葡萄苗木培育、葡萄酒产业规模扩X 和葡萄酒产地整体品牌的打造;(二)支持行业协会和葡萄酒企业建立对进口葡萄酒反补贴、 反倾销的“双反”调查运作机制,针对国外政府发放葡萄种植补 贴等行为,研究进口葡萄酒是否已构成对我国进行倾销,并采取 相关措施,保护全省乃至全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三)协调海关、检验检疫、质监、工商等部门,加强对进 口葡萄酒的管控力度,把品质低劣的国外葡萄酒拒于国门之外。 同时,提高我省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使无种植基地、无 发酵能力的企业逐步退出,整顿行业秩序,清除发展隐患;(四)在我省各级公务接待中,提倡消费国产葡萄酒,反对 迷信洋酒,弘扬适合国情的的葡萄酒文化,扶持民族葡萄酒产业 的发展。二o年八月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