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0339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惠州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07号)精神,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速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引擎,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充分激发制造企业

2、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制造业体系为着力点,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重点,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加快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逐步实现惠州制造向惠州智造转变,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推动制造企业深入开展“双创”,建立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文化,调动企业、社会力

3、量与资源,持续推进技术、产品、管理、流程、模式等全方位创新,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跨界融合,聚合优势。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跨界合作,聚合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新模式,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与效率,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示范引领,分业推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分行业打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带动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企业主体,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形成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进一步深化,基于

4、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基本形成,制造业互联网“双创”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0个、省级“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 到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初步形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处于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比2015年翻一番,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5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个,

5、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省级“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规上企业达到60%以上。 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互联网“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二、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平台建设 (四)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建设互联网“双创”平台。支持TCL、三星、德赛、中海油炼化、比亚迪、伯恩等大型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

6、台,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积极发展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高度协同的创新新模式,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工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双创”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开放共享,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列为首位的是牵头部门,下同)(五)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双创”服务平台。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双创”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一批创业社区、创业大街、创客空间等“双创”载体

7、。鼓励企业利用老旧厂房、闲置办公楼等设施,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双创”平台。积极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在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惠州产业园等开办创新基地;支持园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园区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营造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协同共进的“双创”生态体系。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进一步提速降费,支持“双创”基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

8、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六)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试点示范区。依托仲恺高新区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和TCL、三星、伯恩光学、德赛等龙头骨干制造企业,推动互联网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高端要素向惠南园区、东江园区等制造业集中区集聚,打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惠阳三和、秋南和惠城区三栋等制造业集中发展区的企业开展“双创”,培育发展互联网制造新模式,研发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新技术、新产品,运用互联网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制造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七)加快建设工业云平台。建设云计算智能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搭建“数据驱动”的工业云和

9、智能服务平台,提升协同设计、协同研发、协同制造、精准营销等专业服务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登云计划,引导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云开展资源共享、产业链协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支持TCL移动、比亚迪、中海油、壳牌、赢合科技、先进科技等大企业建设或开放企业内部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工业云应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八)建设行业和产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制造业企业及其产业链企业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驱动的制造业生态变革。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基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和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或区域平台转化,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重点打造电子、石化

10、、服装、制鞋、医药、食品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创建服务名牌。充分发挥互联网无缝衔接用户和市场的作用,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采购和营销两端的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自建或者应用第三方综合性电商平台、行业电商平台,扩大市场份额;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各县(区)政府、区管委会) 三、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九)积极发展互联网型工业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共享、易于交互的优势,鼓励消费汽车电子、服装、制鞋等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众创等研

11、发设计模式。推动电子信息、石化、新能源等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建立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发展基于模型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协同平台。引导支持已经设立专职研发机构的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双向对接,深入推进“专利产业化项目”和实施“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推进计划”,推动具有知识产权的工业产品智能化、精细化,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十)培育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响

12、应、资源共享的优势,培育发展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进制造资源、检测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引导大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中央研究院,提高R&D的比重,增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一批超10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前沿先导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在新兴产业的前沿领域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实现新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与境外技术先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鼓励企业在境外收购、并购高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13、,建立海外研发基地。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十一)发展供应链智能化管理模式。支持TCL、伯恩光学、信利、德赛西威等大型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合作,加快朗华、润泰等供应链平台落地,发展敏捷供应链、电商与金融融合供应链、全渠道O2O服务供应链等新模式。加快培育平台型、生态型的供应链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建设供应链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提升上下游企业组织协作效率。在电子信息、石化、建材、服装、制鞋等行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试点示范,

14、带动全市工业企业物流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提升。支持跨境物流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整合研发设计、产品设计、物流分销等供应链环节,提高外贸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水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四、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水平(十二)提升融合性基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增材制造装备、智能设备等创新领域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掌握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围绕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LED、汽车电子”等四大电子信息产业群,积极推进信利AMOLED面板、TCL模组一体机、伯恩光学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外延材料

15、与芯片规模化生产、大规模LED封装、LED背光及照明应用,全力推进LED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纵向拓展延伸、横向关联配套的产业网络,规划打造“世界手机之都”,建设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基地。大力发展高端化工品为重点的中下游及关联产业,促进石化产业向基地化、大型化、高端化和一体化发展,打造规模强大、技术领先、集聚发展、链条完善、循环利用、生态安全的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十三)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快“两所”“两装置”、南方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新能源研究院、惠州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恺信技术检测中心等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平台

16、建设和技术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整车生产及产业化,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加大投入,着力推进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产品及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推进亿鼎、欣旺达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推动比亚迪、德赛、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扩大产能,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基地。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建设工业互联网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开展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家电、汽车、家居等企业联合研发跨界融合的新产品,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 (十四)利用互联网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引导企业运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资源能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生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