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68916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往往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聚落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聚落),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高速公路都可以形成城市轴线。(2)举例:株洲市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深化升华 我国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有京广线上的石家庄、郑州,京沪线上的蚌埠,陇海线上的宝鸡,京九线上的商丘等。视野开拓 株洲市形成

2、初期,仅在湘江岸边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较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区域的穿过,城镇沿京广线部分地区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前更是如此,随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2.交通条件改变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线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特点是城市空间形态随交通线的发展而变化。嘉兴城在唐宋时建成的地区为团块状地域形态。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流淤塞,不能通行漕运大船,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

3、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延展。建国初期,由于陆路交通发展缓慢,城市仍以沿河伸展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城市开始转向沿公路发展,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城市形态逐渐演变为星状。(2)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深化升华 交通运输不只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影响城市区位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的主要保证,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

4、线上。(1)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航运技术,特别是海运的发展,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如广州黄埔、天津塘沽、上海宝山等。(2)铁路是现代快速、大运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如石家庄),也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如株洲)。(3)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一些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当该地失去交通条件的优势时,原来繁荣的城市也会发展缓慢,甚至走向衰落,如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商业网点应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而交通便捷程度是吸引顾客多少的决定性因素。山区

5、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平原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密集,交通方便。所以,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着商业网点的分布。所以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的不同,除交通因素外,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平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好,人口稠密,这种地域差异也是导致两地商业网点密度差异的重要原因。记忆要诀 歌诀记忆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山区起伏线路稀,运输方式也单一,商品流通难发展,网点不及平原密。辨析比较 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比较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闭塞,多沿山谷和河谷分布,居民点、商店稀少。由于受交通限制,商

6、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的密度小。平原地区农业用地广阔,公路交通发达(宽阔而平直),居民点、商店众多,尤其是公路交通的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1)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2)很多商业网点(如专业市场、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超市)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置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方法点拨 图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图5-73.大城市具有多个商业中心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4.交

7、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问题探究 问题1 说扬州“兴也运河,衰也运河”有没有道理?思路: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的衰落需要从三个方面认识:一是大运河的淤塞,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商业衰落;二是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削弱了运河的运输功能;三是交通干线常成为聚落的发展轴,随着运河的衰落,沿岸城市失去了发展的活力,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真可谓:“运河通,城市兴;运河塞,城市衰。”探究:唐代扬州的繁盛类似于今天的上海,是全国

8、最大的商业城市。“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都是对扬州繁荣的生动写照。唐代扬州繁荣的基础是长江和运河,它既是盐转运使的驻所,又是港口城市,海舟河船云集于此。唐代以后,除政治因素外,港口地位的销售,是扬州衰落的重要原因。扬州城南的一段长江,宋代以前江岸南移,宋代以后江岸北移,造成扬州港口不是淤涨,就是崩塌,最终失掉对外贸易的地位。元代以后原来由运河担负的漕运改为海运,运河的地位开始下降,加之运河的淤塞与变迁及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扬州的地位一落千丈。一同衰落的还有运河沿岸的其他城市如山东济宁、临清等。今天,扬州仍然是长江岸上的重要城市,扬州经济的起飞主要依靠长江。现在的

9、京杭大运河从扬州市东边流过,如果能疏通运河,恢复扬州海舟河船的港口地位,那么扬州经济的迅速发展指日可待。问题2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是怎样的?思路: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需注意商业网点的密度并不是越密越好,也要因地制宜。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且受地形限制,居民点多沿山谷和河谷分布,人口稀少,购买能力有限,商业网点一般不宜过密。探究:商业网点应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而交通便捷程度是吸引商品范围大小、顾客多少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讲,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状况、交通运输方

10、式、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通达性等因素都会对商业网点的密度产生影响,如表5-5所示。表5-5山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大地势平坦人口密度小大交通运输方式线路稀少,方式单一,通达性差线路密集,方式多样,通达性好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商业网点密度小大商业网点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商业中心典题热题 例1图5-8中四座城市的形成均与河流有关,对应正确的是()图5-8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过河点位置河口位置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运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依据图中信息,判读出乙、丙、丁的位置,即可解答。答案:D深化升华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11、、陆上交通过河点位置,因水陆转运,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易发展成为城市;两河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交通便利,易发展成为城市;河流入海口,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利,也易发展成为城市。例2我国南方农村的村落一般沿分布()A.铁路B.河流C.高速公路D.西气东输的管道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网密集,众多的河流不仅为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也成为南方农村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故南方农村的村落一般沿着河流呈带状分布。受经济条件限制,南方的农村还不可能有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西气东输也只有一小段经过南方地区,且该管道埋在地下,对农村几乎没有影响。答案:B误区警示 本

12、题考查了根据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要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不能因为铁路是目前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而轻率地选择选项A。例3如图5-9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入空格):_;_;_;_。图5-9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铁路a的运量不变,铁路b的运量增加J城、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

13、和农业发展解析:看懂示意图,按顺序分析:由于D是著名旅游地,如果发展大型冶金工业,将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危及D地的可持续发展,故不能选;由于c把a、b以及河流湖泊连成了一个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故a运量增加;J城、E城有两条铁路相交会,成为新的铁路枢纽;由于c的作用,该区形成了海陆河湖相联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故K城的腹地可扩大到整个地区,窗口作用明显加强;很明显是错误的;铁路枢纽必须有两条铁路相交会;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有利于G湖区抗洪救灾物资的运输和农产品的运出。答案:误区警示 铁路枢纽至少是两条铁路相交会才能形成,铁路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线路相交会,可能形成新的交通枢纽,但不会形成铁路

14、枢纽。如若不明确这一点,本题极易误选。例4读图5-10,完成下列问题。图5-10(1)该区地形基本上以_为界,明显分为_和_两类。(2)A处形成城区的条件是_。(3)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条件是通过影响_分布而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解析:从地形图上可看出,200米等高线东侧地势平坦,而西侧等高线密集,且可达1 400米,所以应属山区。A处成为城区,从城市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属平原,地势平坦,有多条支流在此处与干流相汇;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而居民点往往沿河分布,平原多于山区。答案:(1)铁路线(或200米等高线)平原山地(2)属平原,地势平坦,有多条支流在此处与干

15、流相汇;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3)交通线拓展延伸 第(2)题也可设问“A城区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解答时可以从交通、人口及商品来源和销售区等方面来分析。例5图5-11为“某城市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5-11(1)商业点A的布局符合_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优势是:_;_。(2)商业街B的布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_。(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解析:本题把商业点布局的两个最优原则图像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点A位于城市的外环线附近,交通便利,城区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极方便地到这里购物,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此外,这里位于城市边缘,地租较低,也是商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商业街B位于城区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市场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