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68840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全成 【摘 要】%发源于陕南秦巴山脉的汉江和丹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 要水源涵养地和水质控制区.水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生态治理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 存在一些问题.以汉中安康两地区生态建设调研为基础,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生态 补偿提出建议,以期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58)003【总页数】4页(P192-195)关键词】 水源保护;生态治理;生态补偿作 者】 高全成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正文语种】 中 文陕西省内汉江流域包括汉江和丹江两大支流,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5个市

2、的31个县(区)。土地总面积6.27万km2,占丹江口水库控制面积9.52 万km2的65.9%。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天然入库水量408.5亿m3,其中陕西省 内汉江入库水量284.7亿m3,占入库水量的69.7%。其中汉江占75%,丹江占 25%。陕南三市总体上是陕西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近些年的生态建设也取得了重要的成 就,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汉江 丹江流域生态建设,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就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工作。本文以汉中、安康两市调研为基础,对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几个 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以此为据能够

3、建立生态补偿的长 效机制。1 陕西汉江流域生态建设情况1.1 水土流失治理陕西省依据长江中上游和丹江口上游治理规划,把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质、控制 面源污染作为主要治理目标,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构建山顶、坡面、沟道不同地 貌部位的立体防护体系。“长治”在实施20年来,中央投入建设资金2亿多元, 重点治理小流域34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822km2“丹治”工程实施4年 来,重点治理小流域34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682km2。汉江在汉中市境内干流长270km,流域面积1.9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2.3%, 占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的20.6%,涵盖境内219个乡镇、2 385个建制村,涉

4、及 363万人口,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26.3%。“十一五” 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丹治”水保项目总投资2.45亿元,治理小流域44条、水 土流失面积882.31km2。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9km2减少到 目前的1.25万km2,小流域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汉江在安康市境内干流长340km,占水源流长的36.7%,库区控制范围10个县 区2.3391万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9.4%,年均自产径流量107亿m3,人 均占有水资源量3 710m3,是全国平均数的1.55倍。“丹治”工程列入水保工程 的有6个县区,共涉及41个项目区,169条小流域,规划治理

5、面积3 518.53km2 ,总投资9.23亿元。 20072008年度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省级 年度检查验收。2009、2010两年来,累计完成投资51 394.83万元(其中国家 投资29 009万元,省市县配套及群众自筹22 385.83万元),治理小流域96条,水土流失面积1 988.47km2,全部完成项目计划。1.2 林草生态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陕西全省尤其是陕南三市高度重视对汉江和丹江的水 资源保护,在两江流域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生态建设,水源地面积不断 扩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功能明显增强,水质不断提高。据统计,截止2009 年底,陕南三市共实施退耕还林

6、近46.67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近20万hm2,荒山造林24万hm2,封山育林2.67万hm2 ;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森林管护面积 333.33万hm2,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 500多万m3,完成公益林建设33.33万 hm2。到2010年秦巴山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为全国25个重点生 态功能区之一。据省环保局资料,目前秦巴山区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31处,其 中国家级11处,省级20处,总面积61.4万hm2,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1.12%。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水源涵养功能,有效保护了秦巴 山区的珍稀濒危物种。汉中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5万hm2、飞播造林6.1

7、万hm2、人工造林12万 hm2、封山育林7.3万hm2,使有林地面积达到182.4万hm2,林木蓄积量达8 911万m3,森林覆盖率十年上升8个百分点,达到58.18%。全市自然保护区达 到9个,面积2 128.67km2 ,占辖区总面积的7.81%。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26 项指标全部达标,按省环保厅逐县申请验收要求,目前有8个县被命名为省级生 态示范区,汉台区胡家扁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安康市截至2010年,汉江绿化治理累计造林1.48万hm2,“十一五”时期新增造林面积15.5万hm2,森林总面积140.9万hm2。累计完成坡改梯4 380.81hm2,坡耕地造生态林31 080.03

8、 hm2,坡耕地造经济林15 445.58hm2、 荒山造生态林23 412.36hm2,在坡耕地种草1 272.29 hm2,新建蓄水池3 899 口、排灌沟渠522.77km、沉沙池5 193 口,修建田间道路178.43km、谷坊507 座,拦沙坝10座,整治河堤13.9km、塘堰78 口,新建河堤64.88km、塘堰10 口,建设省柴灶2 867个、沼气池2 411座,实施生态修复1 131.14 km2。宁强 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白柳镇、沙阳乡被命名为国家及环境优美乡镇。汉 阴县、白河县全面启动了生态县建设,编制了规划,正在稳步实施。两市还有11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 1

9、4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1.3 环境污染治理 汉中市“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工业污染治理资金3.3亿元,实施污染减 排项目306个,完成273个,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362台套,关停取缔污染企业、 生产线100个,开展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1家。减排二氧化硫49 469t、 化学需氧量10 200t ,截止2010年底,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 2005年削减10.7%和8.6%,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20.6%和122.5%。工业废 水排放达标率由“十五”末的92.16%提高到“十一五”末的97.54%,工业用水 重复使用率84.6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0.64%,采

10、选矿企业尾矿、废渣 全部集中库存或回收利用,安全处置率100% ,污染减排工作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 表彰。安康市从“丹治”规划实施以来,中心城市和各县城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以及垃 圾处理厂建设取得较快进展,目前十个县区20个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均 已完成初步设计报批工作。2010 年中省下达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10 个, 包括安康江北、白河、宁陕、平利4个污水处理厂和汉滨、紫阳、汉阴、石泉、 宁陕、旬阳6个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其中安康江北、白河污水处理厂项目为续 建项目,其余8个为新开工项目)。安康江南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已形成日 处理6万t污水能力。这批项目的建成将新增污水日处

11、理能力4.5万t,管网长度 达到131.073km,垃圾日处理1 114t。1.4 生态补偿 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要求,2004 年、2006年和2009 年上半年,陕西省组织开 展了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全省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926.8万hm2,占林业用 地面积的75.5%,其中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共区划公益林面积406.7万hm2, 约占全省公益林面积的44%;经国家林业局认定的国家公益林面积为513多万 hm2,占公益林总面积的55.4%,其中陕南三市140万hm2,约占辖区内公益林 面积的34%,占全省已认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27.3%。1.5 加强调查论证、规划修编和政策法规建设工作

12、为确保中线调水水质稳定达标和陕南经济发展,多年来,我省针对陕南水土流失特 点,多次组织水土保持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水土流失专题调研。经过逾 10a持续不懈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呼吁,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 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并要求陕西、河南、湖北三省政府和国家 发改委、水利部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力争通过5 - 15a的努力,确保丹江口库区 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库区及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 善。由陕西、河南、湖北三省的汉中、安康、商洛、南阳、十堰五市以及长江流域 水资源保护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司、水利部水资源司、长江 水利

13、委员会水资源局、水土保持局等单位组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 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在推进水源地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联席会议各方积极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编工 作,开展了丹江口库区水生态调查与评估、汉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变化与生态 风险分析研究、丹江口水库健康评估、丹江口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 究、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为水源地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 生态建设和补偿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2.1 生态公益林补偿面小、补偿水平低、群众受益少 陕南80%的森林都是生态公益林,目前,全省共

14、落实公益林补偿面积145.1万 hm2 (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13.3万hm2,省级补偿每亩只有5元钱,国家重点 公益林补偿面积131.7万hm2,中央补偿每667m2只有10元钱)仅占全省现有 公益林总面积926.8万hm2的15.7%,其中集体公益林95.78万hm2,补偿面 小、补偿水平低,还存在补偿不到位的情况。2.2 水土流失造成水源区面源污染 根据陕西省第三次水土保持遥感调查,陕西省汉江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4万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1%,平均年土壤侵蚀量12 000亿t。陕西省汉江流域 面积仅占长江流域面积的4% ,但输沙量却占到长江流域的12% ,是长江流域水 土流失最

15、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每年施用的30万t左右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 径流输给江河大量的氮、磷、钾及有害物质,初步估计COD富营养等面源污染占 到水质污染的 60%以上。流域区内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小流量、高水位,小洪水、 大灾情,大大缩短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严重破坏耕地和汉江水质,经济落后, 群众生活贫困。2.3 环境污染防治能力低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施建成的少,尤其是运行费用较高,建成的设施难以运转,作 用发挥不够,总体上防治能力不足。2010年安康市各类工业企业209家,年排放废水292万t、化学需氧量2 406t、 氨氮312t、二氧化硫5 881t、烟尘5 018t、粉尘3 803t、固

16、体废物1.43万t ; 年产生活垃圾约50万t、生活污水排放1 781万t、化学需氧量8 668t、氨氮 852t、二氧化硫2 999t、烟尘660t。沿江的5县区和20多个重点集镇,日产生 各类污水16.5万t、垃圾1 450t,目前,除安康江南城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垃 圾处理场外,其余9县仅只建有简易垃圾填埋场,现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4 治理和保护投入大,经费不足,补偿水平低,配套压力大 无论是林草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治理还是环境保护治理都需要大量投资,尽管这些 年中省以项目为依托投入了大量资金,各地也都做了大量工作,建设了许多工程设 施,但与水源保护地的建设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存 在着补偿水平低,配套压力大等,机会成本增加,补偿缺乏长效机制保证等相互衔 接的问题。3 建议 美国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在新生态经济一书中说过“仅仅靠人类的善意和政府 的规范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