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65979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基础导引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2.(1)开始制动后2 s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大?(2)前2 s内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3)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知识梳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不变的运动(2)分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

2、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2a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是标量还是矢量?应用公式时如何规定物理量的正负号?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基础导引1初速度为v0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v.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均为T,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差值为x,则加速度为:a_.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前1 s、前2 s、前3 s、内的位移之比为_(2)第1 s、第2 s、第3 s、内的位

3、移之比为_(3)前1 m、前2 m、前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4)第1 m、第2 m、第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知识梳理1平均速度公式:v.2位移差公式:x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物体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123(2)物体在第个T内、第个T内、第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xxxn135(2n1)(3)物体在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122232.(4)物体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1(1)()():什么情况下适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考点

4、解读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基本物理量有初速度v0,加速度a,运动时间t,位移x和末速度v.三个基本公式中分别含有四个物理量:速度公式中没有位移x,位移公式中没有末速度v,而位移速度公式中不含时间t,根据题目的已知和未知,选择适当的公式是运用这些基本规律的技巧典例剖析例1发射卫星一般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2,燃烧30 s后第一级火箭脱离,又经过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经过90 s后,卫星速度为8 600 m/s.求在第一级火箭脱离后的10 s内,卫星做什么运动,加速度是多少?(设此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思维突破求

5、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2)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草)图的习惯(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4)运用基本公式或推论等知识进行求解跟踪训练1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求:(1)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位移x;(2)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用两种方法求解);(3)静止前4 s内飞机滑行的位移x.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考点解读推论分析说明平均速度法定义式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

6、运动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一时间段t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即v,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推论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xaT2求解典例剖析图1例2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

7、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例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在第二个4 s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思维突破运动学问题选择公式口诀运动过程要搞清,已知未知心里明基本公式很重要,推论公式不小瞧平均速度a不见,纸带问题等时间比例公式可倒用,推论各有己特点跟踪训练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2所示,测得xAB图215 cm,xBC20 cm,求:(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 (3)拍摄时

8、xCD的大小;(4)A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跟踪训练3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相等,求:(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多少?1.思维转化法(1)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例4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2)将“非同一地点出发”转化为“同

9、一地点出发”例5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A、B,沿平直的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A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B以前车A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A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s B2s C3s D4s方法提炼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常见的思维转化方法除以上两例外,还有: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平均速度转化为中间时刻的速度;将位置变化转化为相对运动等

10、跟踪训练4一个光滑斜坡的倾角为30,坡长1.6 m,从坡顶端由静止每隔0.15 s释放一个小球,问坡上最多有多少个小球?(g10 m/s2)跟踪训练5物体B在物体A前方s0处以速度v0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此时起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A物体追上B物体需多长时间?A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

11、确的是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0 m/s2静止置于水平地面的一物体质量为m57 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3,在F287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此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第5个7秒内的位移与第11个3秒内的位移比为 ()A21 B12 C73 D37B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3一木块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木块在最初5 s和最后5 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

12、15,问此木块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4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 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 中间还有5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 cm、15 cm、25 cm、35 cm、45 cm、55 cm,如图3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第2、3、4、5、6、7个佛珠()图3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C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4 m/sD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C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实际问题5.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全国

13、开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是因为一般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 s,易发生交通事故图示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如图4所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图4车速v(km/h)反应距离s(m)刹车距离x(m)停车距离L(m)40101020601522.537.580A4060请根据该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2)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计算出表格中A的数据(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车在刹车后所受阻力恒定,取g10 m/s2,请计算出刹车后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4)假设在同样的路面上,一名饮了少量酒的驾驶员驾车以72 km/h速度行驶,在距离一学校门前50 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2 s,会发生交通事故吗?课时规范训练(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x1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x38 m由此可求得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在第二、三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