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65006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综合的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导学号:00040109】A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即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要素。【答案】A2下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中数码表示的作用正确的是 ()A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B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D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受流水侵蚀作用冲刷形成千沟万壑

2、的地表形态;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应为;绿地净化空气,是植物对气候的影响,应为;植被破坏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应为。【答案】A3我国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该资料反映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该资料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形、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B埃及的

3、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46题。4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5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6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使生物多样性剧

4、减B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C地下水位下降D洪涝加剧【解析】第4题,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改变了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导致下游河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后果,体现了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第5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斯旺大坝库区由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第6题,水域对气候有调节作用,使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答案】4.D5.C6.B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8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导学号:00

5、040110】ABCD【解析】第7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第8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7.A8.D9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_,_,_,_,_。(2)如果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_

6、;动物:_;地下水:_;土壤: _。(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的关系。(4)你认为保护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_。【解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气候失调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答案】(1)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4)恢复处的植被能力提升下图是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

7、回答1012题。10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随土壤深度变化最小的是()A柏树林B天然草坡C人工草坡D无植被耕地11若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B柏树林C天然草坡D人工草坡12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荒漠化 B泥石流C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解析】第10题,读图可得出结论。第11题,人工草坡CO2的浓度最大,在石灰岩地貌区容易受到流水的溶蚀。第12题,由于石灰岩地区下渗严重,地表不易蓄水,盐分不易在地表积累,也就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答案】10.A11.D12.C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00040111】

8、材料一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东西长300千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的。自古以来这里灌溉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材料二我国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向东北延伸直至外兴安岭东端。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影响很大,因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会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1)由材料可知,渭河平原形成的原因是_。(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泾河浑浊、渭河清澈的原因。(3)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文特

9、征主要表现为_。(4)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解析】第(1)题,渭河平原南部是秦岭,故属于断裂构造。第(2)题,泾河发源于黄土高原,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渭河南侧为秦岭,植被覆盖良好,河水含沙量小。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且集中在夏秋季节;上游多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纬度高,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第(4)题,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其生态环境较脆弱;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容易受到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淤塞河道、水库,容易发生水灾。【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泥沙淤积。(2)泾河沿途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因此河水浑浊;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因此渭河相对清澈。(3)含沙量大;汛期短,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4)表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主要形式:流水侵蚀。危害:(对本区)土壤贫瘠,农业低产;(对下游)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