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个体功能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39564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个体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的个体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的个体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的个体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个体功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容结构决定的, 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 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 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 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得社会生活必需的只是、机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

2、 要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在这个社会上,社会化是其生存和 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狼孩”“熊孩”以及在被隔离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就是因为脱 离人的生活环境而不能有人的思维、意识、行为方式。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化是人之为人的根 本。社会化的内容大致说来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生活技能、内化社会文化、形成社会性的 发展目标以及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和下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 范办事。这里的规范主要是指在法律以及道德上的。而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就是学校,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从思想意识、行为促进 个体的社会化,并且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

3、个性化的功能 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反映的 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 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它就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生命的独特性为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潜在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必然能 够培养出个性化的人。众所周知,整齐划一的教育五一是扼杀个性的元凶。教育要培养学生 的个性,必须以生命独特性为基础,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它们 提供选修课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或因材施教的方式,鼓励他们

4、创新和个性张扬,为学生潜 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空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并 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同时又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前面提到过,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教育无论是促进个体个性化,还是促 进个体社会化,都不能割裂二者关系,必须以二者的统一为基点。一方面,个性化必须建立 在社会化的基础上,缺乏社会化的个性只能是原始的自然性而不是个性;另一方面,只有以 丰富的个性为基础的社会化,才是民主社会的社会化,才是健全意义上的社会化。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决定了教育必须在促进二者

5、统一的基础上平衡二者的关系。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直接结果是个体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生活,并通过个体生活促进 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个体生活的两大功能是:谋生和享用。(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 生创造条件。是成“才”的的教育。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成“人”的教育。教育的最终 目的是成“人”,成“才”是成“人”的必要环节,同时成“人”必须通过成“才”表现出 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基于个体生存与发展 的现实需要,教育事实上成为了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成为了生存与发展

6、的基本手段 和途径。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 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 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 存”,在当代,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还是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 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 教育不仅使个体在受教育当下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而且还培养人高尚的情趣和感受幸福的 能力,为享

7、用终生创造条件。幸福是生活的主题。教育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人性成长的追求,教育从根 本上说就是培养人们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是完善人性的展示和表现, 这种人性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 到精神上的幸福。受过教育之人,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教育固然教人知识,但获得的只是有外在和内在的不同价值。知识的外在价值在于它 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我们谋生的手段;而它的内在价值就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培养人的幸福能力,造就完满的自由人格。所以,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同教育的个体谋生功 能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三、教育对个

8、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它的负向功能。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管理模 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养。而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把学生 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再次要纠正教育 活动和过程中的适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 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找准问题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是现在教育的当务之急。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