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63353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素质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之拓展与提升当今之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 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型人 才的竞争。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人才,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朱镕基总理于1999年 3月 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 国部分对教育特别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当今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的 教育活动。而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然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 在素质教

2、育的基础上实施创新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内涵的 拓展与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其长大后成为创造性人 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而教育要成为创新的承载体,基础素质教育不但首当其冲, 且其重要性日趋突出。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表明,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 教育新的成长点和制高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创新教育,即创新性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 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目标。实现 这一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即搞好以

3、创新教育 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过去教育的弊端 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 对其弊端,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在实施 素质教育进程中,由于认识与理解上的偏差,有些地方只注重琴棋书画的第二课堂 活动,忽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忽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教育与素 质教育不是对立的两回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 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 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其素质教

4、育就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关键,没有实施到 位。反过来讲,创新教育决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而另搞一套,必须在使学生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 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它区别于农业经济靠土地,工业经济靠资本、 资源。其明显特点,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 其目的就是为知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5、。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教育。所以,提出全面实施创新素 质教育,这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生活在当今时代, 即使是一般的生活、工作,也离不开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 在现代便无法生存,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享受现代文明。所以,学校教育应站在新 时代的高度,积极主动地抓好创新素质教育,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 展和创新发展。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 本区别。从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

6、具 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人的大脑在两周岁前基本发育完成,五岁前的脑重量已 为成 人的 95,而智力发展则为一半。这个时期的素质可塑性大、记忆力强、是大 脑思维最活跃时期,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期。所以,在中小学要树立正确创新 素质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对学生身上创造性的萌芽,要积极、适时, 按着创造心理规律给以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不断提高创造性素质。这 既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任务,也是青少年创造性心理潜能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学校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造才能,既是重要的,也是可能的,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 必须提高认识,转换观念,扩大共识,增强配合,在坚定搞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努 力进行创新教育,以达到从素质教育到创新素质教育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