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三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622649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山三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武夷山三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夷山三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山三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夷山三中七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满分100分)姓名_ 班级_ 考号_ 得分_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60分)1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 )A害羞 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D在进行呼吸2世界上菊花的品种有2万多种,这体现了(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阳光 杂草 水分 土壤 田鼠 空气 蝗虫 稻螟. . . .4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岩石风化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6下

2、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一片森林 D一群羊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蘑菇8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9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 A坚持到底 B参考大量文献 C多次实验 D听从权威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追逐11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志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 作为重复实验以减

3、少误差 B、 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C、 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 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刺激做出反应13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 )A 影响 B适应 C改变 D依赖1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处理数据应取(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总和 D平均值15下列哪项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 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16鱼儿离不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

4、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17下面哪位科学家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A 林奈 B 哈维C拉马克 D达尔文18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繁殖 B生长 C新陈代谢 D应激性19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影响爬山虎叶子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阳光C温度D空气2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60分)题号12345

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8分)()1田里的水稻和杂草是竞争关系,鹰和鼠是捕食关系。()2科学家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杀死更多的生物用于人类的生活。()3获得的实验数据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修改实验数据。()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三、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每题2分,共8分)林奈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达尔文 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 血液循环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2生物的家族包含_、_、_、_、病毒等。3在探究植物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最低的是_。(填裸地、草地或灌木丛)五、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下面是一个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1)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你的假设是_。 (3)实验方法和步骤:先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并在中央画一条线,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黑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依次把20只鼠妇放在中线上,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重复做几次。(4)实验结果是移向_一侧的鼠妇多。(5)实验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 。(6)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鼠妇?_。(7)为什么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_。(8)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