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62021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学习设计备课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愉快学习 高效课堂”学习设计备课方案授课时间 2015 年 10 月 日课 题 青山不老 情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慢慢有了独立阅读的水平,并能够在读中去思考,去感悟,但仍有很多学生无法深刻领悟文章的主旨;他们具备了理解自然和社会的水平,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口语表达水平和写作水平却相对较差,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并对现有生活有所感悟和思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教学难点为: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领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二、学习材料分

2、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学习目标知识与水平:(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含义深刻

3、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把握内容;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主旨。品读重点词句,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以读促说,畅所欲言,读写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及工具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学习评价方式备注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联系资料,观看图像,增加对晋西北土地沙化的感性理解,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体会山野老人创造奇迹做好铺垫。二是潜移默化地渗透想象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资料。多媒体。1.交流资料。

4、2.观看视频。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理解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谈说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语句要通顺,完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材文本2.多媒体课件1、 自主阅读2、 全班交流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

5、的?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准确回答问题。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动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1、教材文本2、多媒体课件自主阅读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

6、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个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

7、的话。(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

8、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1.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2.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读得是否认真,是否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批注式阅读习惯。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认识。2.情感导入,拓展想象,说话练习。1.教材文本2.工具书1.摘录2.调动生活积累,练笔。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阅读,勾画。同桌交流2交流读后感受。大声诵读。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1.文本内容的理解。2.通过课内练笔,在互动交流的通过课堂交流,评价学生对基础上评价学生写话语句是否连贯,是否结合课文表达了真情实感。 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 主备教师: 常晓华 备课组长签字: 解桂芬 2015 年 10 月 1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