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200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的初步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理解角的过程。2理解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初步的动手操作水平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角。【教学难点】 准确画角。【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生:高兴。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评析:课

2、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联系实际,找角(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生:我们的学校。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

3、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理解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二)初步感知,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生3:

4、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生4:我们组找到黑板上的角。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生: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个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

5、理解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准确的表象。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绝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准确的“角”的表象。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的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个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6、三)小组合作,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 (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四)动手操作,做角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师:老师这里也做

7、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指名一个学生演示)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生2: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

8、、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五)体验感悟,画角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学生活动:画角)(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学生再次画角)(六)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

9、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七)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三、巩固拓展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师:第3个为什么不是角?生: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师:你答对了,奖励你们一面小红旗。 (伴随着音乐升起第一面小红旗)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10、?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红旗)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红旗)师:在这位同学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登高远眺,一切尽收眼底。有蓝天、白云、远处的山水、近处高大的树木(边随音乐说,边出现画面,最后停留在交叉的树木上)。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录、点评、反思宁安市马河乡马河小学 于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 38 页、 39 页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 角 ” 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

11、常遇到的问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本课教学的设计,我们针对二年级学生 “ 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 ” 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认识角、掌握角的特点、学会判断角、并能分辨的大小,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以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主要教学环节: 游戏导入、初步感知;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加深认识;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12、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一把三角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硬纸板;画有图形的卡片;四根长度相同的硬纸条(能粘在黑板上的);活动角(一个两边长的、还有与学生数相同的两边短的);与学生数相同的圆形纸片。 学生: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个三角板、四根长度相同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

13、学过的图形。(生摆,教师巡视) 2 、你们摆出什么图形?(正方形) 3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生摆,交流是三角形。) 4 、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这是什么图形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联系生活找身边的角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足迹,谁能来说说,你在那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学生观察,交流) 2 、触摸感知角的特点 这角可真多呀!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瞧,就连我们学习用的三角板里也藏着不少角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板,观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个角,

14、像这样(教师示范摸角的顶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交流)再摸摸这两条线(教师示范摸角的两条边),感觉怎么样?(生交流) 同学们做的可真带劲!可见,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们给角的每部分都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说边板书)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 、找校园中的角进一步明确对角的认知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认真!不仅如此,在龙龙美丽的校园里也有许多角。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书38页,在小组内说一说都哪里有角。 ( 学生小组交流,要求:一人说的时候,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负责当小法官,来判断他说的对吗。 ) 4 、动手折加深对角的认识 在你们的努力中,老师看到了你们的成绩。所以,老师奖励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小小的礼物。(发圆形纸片)看看老师送给你的礼物里面有角吗?(生摇头)那现在就请你们给老师折出一个角,好吗?如果不会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生折角,教师巡视。) 愿意把你折好的角给同学们看看吗?现在就请你们到小组里展示一下你的杰作吧!(小组交流自己折的角) 5 、动手画掌握画角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