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61604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夜莺之歌课件【篇一】一、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景物描写的作用。二、跟老师一起学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瓦砾l耷拉d木屑xi鹧鸪zhg蠢东西chn轻蔑mi胳膊bo云杉shn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耷拉:下垂。婉转:悦耳、动听、形容声音特别好听。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生机勃勃:生命力特别旺盛。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沮丧的样子。3、文章

2、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注意: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另一个部分是课文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要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感知课文,再把重点概括出来。4、文章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到:这个问题是围绕着主要内容展开的。从内容上讲:夜莺之歌在文章中出现过5次。从表达意义(即中心)上讲每一次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一次

3、的作用: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第二次的作用: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四次的作用: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第五次的作用: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从他的反复的穿插出现,并且作用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夜莺之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是夜莺之歌把内容巧妙的串联起来的,同时由于每次出现时的不同作用,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

4、方面展开描写进而刻画人物,这篇课文着重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三种描写方法。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正是因为这样

5、的特点,文章的最后夜莺灵巧地摆脱敌人的跟随,也就变得有说服力了。)在这篇文章中,除了有很多对人物的刻画,同时也有大量的景物描写。文章中景物描写语句:这些景物描写,不是随意的书写,而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处描写都有重要的作用。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这一处景物描写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是一处拟人描写: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时,我们称之为拟人描写,垂头丧气本来是对人的描写,这里用来描写树,既形象又生动。在我们写作时特别值得学习。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树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

6、了情节的发展。【篇二】教学目的: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瓦砾li耷拉da

7、木屑xie鹧鸪zhegu蠢东西chun轻蔑mie胳膊bo云杉shan耷拉:下垂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五、交流探究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

8、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六、小结七、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板书: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二、小组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

9、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明确: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

10、、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二、讨论1、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三、学生小结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四、作业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板书:机智、勇敢小夜莺活泼、灵巧小英雄热爱祖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