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1549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旨在给出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以下简称 “膜式氧合器”)产品注册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南性文件,一方 面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膜式氧合器上市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进行准确、高效的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企业规范产品 的研究和生产。本指导原则系对膜式氧合器的一般要求,生产企业应依 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生产企业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 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指导原则是对生产企业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 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 行,如果

2、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 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 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 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 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膜式氧合器产品,是指进行血液体 外循环与人工心肺机配套使用的、具有氧合血液与排除血液 中二氧化碳功能的消耗性器材。它可以由血气交换器(氧合 器)配用热交换器和/或贮血器部分组成,其中血气交换器是 利用中空纤维膜,向人体血液供氧并清除血液中二氧化碳。 本指南适用于最多可持续使用 6小时,以无菌

3、、无热原状态 提供的膜式氧合器产品。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1.概述(1)申报产品管理类别:III类。(2)分类编码:6845。( 3 )产品名称:申请人应根据医疗器械命名的有关规 定进行命名,并详细描述产品名称的确定依据。2. 产品描述描述膜式氧合器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原材料,以及区 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内容;必要时提供图示说明。3. 型号规格应当明确各型号规格的区别,对于各种型号规格的结构 组成、功能、特征等方面加以描述。4. 包装说明有关膜式氧合器包装的信息,应当说明与灭菌方法相适 应的最初包装的信息。5. 适用范围和禁忌症(1)适用范围。(2)预期使用环境。(3)适用人群

4、:注明不同流量型号推荐的适用体重患 者。(4)禁忌症(如适用)。6. 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情况(如有) 申请者应详细说明同类或前代产品国内外研究及临床 使用情况。描述本次申报器械与已上市器械(包括本企业已 上市同类产品或其他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比较的项目包括产品设计、适用范围、工作原理、结构 组成、原材料、灭菌方式、性能指标、有效期等,建议以列 表方式列出。对于同类产品,应当说明选择其作为研发参考 的原因。宜提供相对于市场上同类常规产品在技术、设计和 应用方面的创新性报告与相关资料。7. 原材料控制逐一列出产品部件全部组成材料(包括主辅材和助剂) 的化学名称、供应商名

5、称、符合的标准等基本信息。说明原 材料的选择依据及其来源。原材料应具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以 保证产品质量,需提供原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及外购协 议或质量协议。对外购组件也应当提交供方名录、相关资质 证书及外购协议或质量协议。应提供膜式氧合器所使用各种 材料的质量标准、检测报告和企业验收标准。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控制,明确每种原材料,包括含量比 例、添加剂、润滑剂、粘结剂或其他添加物的要求。原材料 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如 YY/T 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 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YY/T 0114医用输液、输血、注射 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 YY/T 0806医用输液、输血、注射 及其他医疗器械用聚碳酸

6、酯专用料、 GB/T 12672 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提供满足上述标准项目的检 测报告。(二)研究资料从技术层面论述申报产品技术特征、设计和生产工艺、 灭菌工艺研究、有效期和包装研究等。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 以下内容:1. 产品性能研究(1)设计特征:应列明膜式氧合器各部件的名称,结 构和功能,提供图样(单个部件与总装图),内容应足够详 尽。提交各部件功能与实现功能的工作原理、途径与技术指 标的详细描述。膜式氧合器在各年龄段人群均有使用。设计 特征应包括对不同体重适用人群生理特点的分析,以及针对 性设计的内容。列出产品部件所使用全部材料(包括助剂、 粘合剂、催化剂等)名称,

7、一般包括:每个材料的通用名称 与准确的化学名称、分子量及其分布、商品名/材料代号、组 成比例。有机高分子材料应列出其分子结构式,金属材料应 列出其全部金属名称、比例及其牌号,无机材料应列出其结 构式、结晶状况等资料。(2)物理特性 膜式氧合器各部件外观、尺寸(如血液容积、精度等)、 最大血流量、密合性能、接头、预充容量、祛泡特性、滤除 率、空气处理能力、容量校准、最低注入量等指标。 使用特性膜式氧合器各部件连接部位的连接牢固性、热交换系 数、氧气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及其由时间决定的性能变化、血 细胞破坏等。 涂层特性如产品带有涂层,应补充涂层相应要求,建议提供涂层 成分、性能特性、覆盖度、稳定性和

8、安全性评价等要求和支 持性文件。(3)化学性能要求重金属离子、化学物残留、紫外吸光度、还原物质、酸 碱度、蒸发残渣、色泽等,环氧乙烷灭菌产品需对环氧乙烷 残留量进行监控;如生产工艺中使用粘合剂、溶剂等对人体 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应提供残留量检测,针对不同体重适用 人群的生理特点分别进行安全性评价。2. 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应对膜式氧合器与患者和使用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材料 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可参考 GB/T 16886.1医疗器械生 物学评价第 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要求提供 生物学评价报告。3. 生物安全性研究 如膜式氧合器含有动物源性材料或生物活性物质等成 分,如生物涂层,应提供

9、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生 物安全性研究资料。如氧合器包含药物成分物质,应提供药物在生产国或我 国药品注册证明文件,明确药物来源和质量要求,以保证药 物质量的稳定性。提供药物药理学、药学、毒理、临床不良 反应等药械结合产品的研究资料,以证明产品安全性。4. 灭菌工艺研究明确产品灭菌方法的选择理由,明确灭菌工艺和无菌保 证水平,并提供灭菌确认报告。灭菌过程还应开展以下方面 的确认:产品与灭菌方法的适应性、包装与灭菌工艺适应性 灭菌有效期验证资料、残留毒性研究资料。5.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有效期验证项目包括产品使用性能和包装完整性。可采 用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研究。加速老化研究试验的具体要 求可

10、参考 ASTM F1980 和 YY/T 0681.1。提交包装验证报告, 如: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毒理学特性;包装材料与产品的 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所 能提供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保护;包装材料与使用者 使用时的要求(如无菌开启)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标签系 统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应性。6. 临床前动物试验 如需要,建议提供所有动物试验的完整资料。这应当包 括:(1)动物试验目的、模型选择的依据(2)研究中使用的治疗参数与建议用于人体治疗参数 的比较(3)试验方案、检验方法和设备(4)记录及结果(包括原始数据样本)(5)结论(三)生产制造信息 应

11、包含产品设计过程和生产工艺过程资料,特别是上述 膜式氧合器性能指标、指标的选择依据与验证资料,建议针 对不同体重适用人群的生理特点提供选择依据和验证资料。 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概述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详细说明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确定的依据、质量控制 标准及其可靠性论证;确认关键工艺点并阐明其对产品物理 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的影响;确认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对生产加工过程使用的所有辅剂、助剂、粘合剂等添加剂均 应说明使用剂量、对残留量的控制措施和接受标准,以及检 验报告和安全性评价报告。有多个研制、生产场地的,应当 概述每个研制、生产场地的实际情况。(四)临床试验资料如开展临床试验,应在取得资质

12、的临床试验机构内,按 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有关规定的要求实施,提交伦理委员会 批件、试验方案和试验报告(含统计分析结果)等文件。临床试验根据产品申报用途、试验目的考虑纳入病种和 严重程度,在试验方案中应详细说明入选/排除标准以及中止 试验标准。为保证在各年龄段使用者安全、有效地应用,建 议根据膜式氧合器适用范围所规定使用者体重10kg和 10kg 分别进行临床试验。对于申报上述不同使用者的膜式氧 合器的生产企业,从安全有效性角度考虑,建议先完成使用 者体重10kg的膜式氧合器申报注册。待使用者体重10kg 产品上市以后,再研发使用者体重10kg的膜式氧合器。在 完成前述产品技术资料、风险管理资料

13、、注册检测等工作的 基础上,使用者体重 10kg的膜式氧合器产品临床验证病例 数应不少于80例。在对体重10kg的人群进行验证时,可采 用单组目标值试验设计。入选和排除标准、临床观察指标、 评价标准应符合第 24条款规定。1. 临床试验基本要求试验方案应明确研究目的、研究人群、观察指标、检测 设备信息及评价方法、对照选择及研究设计类型等。各参试 单位应按照同一个试验方案完成临床试验。分中心报告以统 计描述为主。分析受试者退出或脱落的严重程度和产生原 因,并估计可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如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应详细描述试验用膜式氧合器及 对照品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和批号、对照品选择依据等信 息。对照品

14、应选择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对照品 的原材料、血流量、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应尽量与申报产品 一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条件、方法步骤、临床观察项 目、评价依据等应相同,两组试验对象应按随机原则分配。2. 入选和排除标准根据研究产品的预期功效确定目标人群,制定具体的入 选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各种病因引起需要进行体外循环手 术患者。排除标准:严重感染,同时已有癌症等恶性疾病者;有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体 外循环转机时间少于 30 分钟的患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入 组者。3. 临床观察指标(1)一般观察指标 体外循环过程中监测参数:转机时间、阻断时间、最高 流量、最

15、高泵压、最低温度等。(2)有效性观察指标 动脉血气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膜式氧合器变温能 力。(3)安全性指标 体外循环手术期间,贮血器血液表面是否有气泡。 血细胞破坏率(体外循环手术前、降温最低点、结束 时)游离血红蛋白增加率、白细胞上升率及血小板下降率。 体外循环手术结束后 24小时内应检测转氨酶( ALT、 AST)、血尿素氮和肌酐。 体外循环手术期间,是否出现变温装置渗漏致水血混 合。 体外循环手术期间,是否出现中空纤维破裂致气血混 合。 体外循环手术期间,是否出现管路或壳体破裂、接口 漏液。 体外循环手术期间,氧合器排气孔有无血浆渗漏。 体外循环手术前、结束时血液生化项目至少包括:乳 酸、酸碱度、碱剩余。 受试者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4. 评价标准(1)氧合性能评价标准:升主动脉阻断后降温最低点、 体外循环结束时(麻醉恢复呼吸前)动脉血气 PaO2宜 150mmHg;( 2)二氧化碳排出能力标准: 升主动脉阻断后降温最低点、体外循环结束时(麻醉恢复呼吸前)动脉血气 PaCO2 宜 45mmHg;( 3 )变温能力评价标准: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定义为产品的达标率,达标率等于产品达标的患者数占 全部患者的比例。其中,产品达标需满足:氧合性能、二氧 化碳排除能力和变温能力达到前述评价标准要求。5. 样本量确定依据样本量根据受试产品的具体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