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60808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作文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稿【篇一:国学经典阅读三字经广播稿】 2010春卓立实验学校广播站 “国学经典阅读”栏目广播稿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中午11:50至12:00 主持人: (第一 、三、五、七周播出内容) (主持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中午好! 又到了我们卓立实验学校广播站“国学经典阅读”栏目广播时间 (主持乙:)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它是以三个字三个字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古诗文的文字虽然很简短,但是它能向我们讲述很多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它的名字就叫三字经 (主持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熟读它,背诵它吧! (主持乙诵读:) 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2、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勤有功 戏无益戒之哉 宜勉力 (主持甲:) 怎么样?这篇脍炙人口的经文你一定很熟悉吧!我们国家著名的音乐家谷建芬老师,还为它谱上了好听的曲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3、边听边唱这首好听的三字经吧! 播放歌曲三字经 (主持乙:)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广播站“国学经典诵读”栏目的广播时间又要结束了。(主持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再会!【篇二:仁义礼智信广播稿】 节目策划:国学经典“五常” a: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底蕴丰厚,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 b:是的,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展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完善为“ 仁、义、礼、智、信”。汉代以后,“五常”贯穿于

4、整个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华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 a:嗯嗯,没错,提起“五常”,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的名人故事。唐太宗仁德布于四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仁”;关云长“义薄云天”,让我们知晓什么是“义”;花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礼”;文与可“胸有成竹”,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智”;“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让我们理解什么是“信”。 b:那么今天,我们将带着大家重新认识“五常”,体会其新的时代内涵。 仁 “仁”: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互亲爱。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以亲子之爱的心理根基,而又高于亲子之爱的人性的自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

5、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 德规范聚集在一体,形成了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结构,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牺牲生命,即“杀身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讲的“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有时候,用“仁”来指对万物生育的事物有恩情。古代特别推崇仁政,认为行使仁义的人才可以叫做王。 从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品德”。孔子把 “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进

6、而上升对他人的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且是最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然把品德高尚的人看作是“仁人”,没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仁”。 “仁爱”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正如礼记中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家庭仁义,国家就会仁义;一个家庭谦让,国家就会谦让。 义 根据说文解字,义的繁体字是会意字,下面的“我”就是离不开我,用我身 上的观点去辨别是非,在他人需要时,及时出手相助;而下面的 “羊”表祭牲,就是祭祀用的祭品,有自我牺牲的意思。所以

7、“义”的本意是:符合道德的行为或道理。 “义”者,“宜”也。即做到合理、合法、合情,才是合宜的。另外,“义” 者,“义务”也,也就是该做的一定做到,不做也是不义,这就是所谓的“义之所在,有所不惜”。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释了“义”。他认为“信”和“果” 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义”与 “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义”是封建道德的核心,就是“仁至义尽”。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而如今,“义”成为了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 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

8、、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礼 根据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所以,“礼”最初始的意思 是举行仪式,祭神求福,对神灵表达敬意和尊重。把“礼”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以及行为准则和规范。所以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 “礼”当作人们的行为规范。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 符合礼,这“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他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把“礼”当作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手段,当作治国治民的根本

9、。荀子也很重视礼,把礼看作是节制人欲的最好方 法。战国末期和汉初的儒家对礼做了系统的论述,主张用礼来调节人的情欲,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上说,就是讲文明;从 狭义上说,是“礼制”“礼节”“礼仪”;是“礼貌”“礼让”。好礼、有礼、注重礼仪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征和直观展现。 智 “智”,即智慧、聪明

10、,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

11、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 “信”的本意是真心诚意、专一不移。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肯定是不会有信誉。所以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人无信不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口为祸福之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信”亦指诚信、信任。说文中讲道:“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

12、。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篇三:文明礼仪广播稿】 文明礼仪广播稿 第三期 一、开场(音乐1小茉莉) 【甲】:尊敬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乙】:大家中午好! 【甲】:总有一种声音让你温暖。 【乙】:总有一种声音让你回味。 【甲】:我们把真诚融入电波,我们

13、把真情化成祝福,放飞儿时的梦想与荣光,绽放童稚的微笑和清亮,把心灵放梦于远方。 【乙】:很高兴我们能在广播中相约,愿红领巾广播站与你共享精彩好时光。 【甲】: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二、校园新闻(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2) 【甲】:首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新闻”。 【乙】:有一种颜色,飘扬在心中永不腿色,那是红领巾的颜色;有一种光荣,令人激动不已,那是戴上红领巾的光荣。2015年10月13日上午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建队日庆祝活动,队员们注目着鲜艳的红旗,嘹亮的少先队队歌唱响了,孩子们宣誓,向队旗敬礼。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少先队的优良传统,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少先队员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还将进

14、一步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新发展。 【甲】:同时,我们还举行了“诵读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伴随着古典韵律:孔子说、满江红、明日歌、游子吟、咏春?一篇篇经典名篇,经过教师们精心编排,学生吟诵与演绎,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文学与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完美统一。本次“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再现了中华诗词的古典风韵,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诵读经典,浸润人生”,让孩子们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乙】:现在是德育之窗栏目,接下来,我们想和大家聊一个老话题,那就是“礼仪和文明”。 【甲】: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文明,懂礼仪是尊重对

15、方的一种表现,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乙】:讲礼仪的结果是推崇自己,尊重自我。学校利用广播,板报宣讲礼仪规范,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在校园中形成“讲礼仪光荣,讲文明被人尊重”的氛围。 【甲】:说道文明礼仪,我这里有一首文明礼仪歌,想与大家来分享一下:(音乐4儿歌伴奏版) 学做人,讲礼貌,“礼仪之邦”人知晓。 有礼节,互尊重,礼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谢谢”“对不起”,文明语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庄,举止文明有修养。 常洗澡,勤换衣,仪表文明好风纪。 同学间,邻里情,民族习惯要尊重。 见外宾,要大方,彬彬有礼树形象。 重礼节,讲礼仪,社会生活铺路基。(音乐3钢琴曲)【乙】:嗯!歌中讲得真好,其实,作为我们小学生,还要拥有更高的校园文明。校园文明的创造靠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养成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让我们试问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你做得怎样呢? 【甲】:见到老师,你主动问好了吗?为了我们健康成长,老师们辛勤地工作着。尊敬老师,就让我们从一声亲切的问候做起吧。 【乙】:你在楼道追跑、喧哗吗?安静的教学楼,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追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