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59596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解读当大家提出读不读大学的差距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在想读不读大学之间有什么差距 ?读大学又有什么用 ?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差距在哪 ?对于这个问题,同样对于正在读大学的大学生们迷茫的时候可能也会在思考读大学的有什么用以及大学生活究竟该怎样度过 ? 认为读不读大学的差距可能会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曾有一篇文章,是清华大学教授李宏斌的演讲稿。文中提到了中国的大学回报率,指出中国教育的真实回报率被高估了。所以,目前人们在受完所有教育后获得的经济回报、职业地位中,只有 1/3 真正来自校内校外的教育,而2/3 是由家庭背景和先天能力带来的。因此,李宏斌教授说,在剔除掉学生的先天能

2、力、家庭背景因素以后,中国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是 10%,而高中教育回报率几乎是 0.看到这个结论,可能有的人会很吃惊。都说读大学是帮助一部分人实现地位提升、社会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如果连大学回报率都要依靠家庭背景,那么背景不强的孩子,是不是就真的没得选择了 ?别急,等读完我们的文章,你就会知道,除了家庭背景,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大学回报率。如果背景不强,还有其他方面可以努力。废话不多说,带你了解大学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还有读大学与不读大学在收入、事业前景上的区别。一、了解教育回报率1、什么是教育回报率?毫无疑问,教育是一场长期、高额的投资。投资就要期待回报,因此所谓“教育回报” (ret

3、urn on investment of education) ,就是一个人多受一年的教育,在工作以后能收回多少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经济收入这样的显性收益,也可以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提高带来的精神满足,以及社会地位晋升、人脉资源增加等隐性收益。如果算上上学时遇到未来的人生伴侣,那么这个回报可能还包括“婚姻回报”,和为下一代改善基因的“基因回报”。因为这些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都是通过一个人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才得以体现,所以在探讨“教育回报率”时,我们会着重于“大学回报率”。资源、人脉、社会地位提升等隐性收益,很难将其量化比较,而金钱收入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所以,经济回报仍是学生和家长在做决

4、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经济学家也会以收入水平来衡量“大学回报率”。2、大学回报率平均有多少?历年来有很多研究算出,中国城市教育回报率大多在 6-10%,意思是多一年教育,收入就增加 6-10%,而农村的教育回报率则在4%左右。这就意味着,高中毕业后有没有再读至少四年的大学,将会造成两种学历的巨大收入差异。美国联邦储蓄银行经济学家们,将人们读大学的成本,与大学毕业后直到 65 岁退休的收入进行了核算,得出本科学历的平均回报率在 14-15%,比一般银行储蓄率的 6%还要高出一倍多。相信有过投资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何种水平的回报率。3、大学回报率受什么因素影响?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大学回报

5、率看起来并不赖,但为什么有人读了大学从此海阔凭鱼跃,而有人即使拿了毕业证也只能蜗居地下室呢 ?研究人员也发现,即使平均的大学回报率很高,但并非意味着每一个人享受相同的回报率。有人能得到51-91%的回报,可以说是通过大学获得地位飞跃 ; 而有人却收获 -32%的负回报,生活质量还不如高中毕业。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异呢?这就要看,每个人受教育的回报率,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1) 个人能力在中国,高校扩招导致的普通大学教学质量下降广为诟病,从中导致的学生能力不足、浑水摸鱼拿文凭,更是屡见不鲜。这就导致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从大学宿舍直接搬入蜗居床位。他们花了四年时间和数万元学费、生活费,最后

6、得到什么?在一项关于“职业技能”的权威研究中,学者发现有五项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这五项能力就是“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为人亲和、做事尽责”,其中,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和做事尽责是最重要的三项。有的人读了四年名校,甚至再加上 2-3 年研究生,都不一定学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能力,因此更容易在职场上频频受挫、加薪无力,让人产生“白读书”的感觉。而有的人只读三流大学,甚至没有大学文凭,却因为能力出众而走得更高更远,成为“读书无用论”者广为推崇的传奇典范。其中的差距,就在于职业能力,而非学历高低。而这些能力,其实要看你究竟怎样利用时间和学校资源,充分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学历出众、

7、能力超群,就可能全面向好、所向披靡 ; 学历了了,能力一般,则只能接受命运的调戏。所以,如果你没有进入一所很好的大学,或者一流的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以上几方面能力,帮助自己弥补学历不高的遗憾。(2) 学校质量一般说来,名校学生的大学回报率,会高于普通大学的回报率。李宏斌教授测算出,毕业于名牌大学、211 大学,比普通高校的回报高 28%,而 985 大学的回报率,是211 大学的 1 倍,所以在中国读好大学是有回报的,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挤破头进入好大学的原因。这一点也无可置疑,名校不仅教学质量高、硬件条件佳、社会声誉高,而且校友资源广,也会在精神境界、人脉广度、社会软资源等方面

8、上,给予学生很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机会、走得更远。(3) 所选专业总的来说,工程类、计算机类和数学专业,将会比文科类专业的回报率更高。在美国,即便同在一所名校,计算机、工程科、数学专业,也要高于商科专业,而商科又高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从下图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哥伦毕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IT 以及哈佛大学,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居回报率榜首,而同样是名校的大牛专业,斯坦福的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回报率,就要稍逊于计算机科学专业。如果孩子实在对文科类专业感兴趣,那么名校的文科专业回报率,一定要比普通大学文科专业回报率高。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本科各专业中,数学和计算

9、机的大学回报率高达 18%,高于平均水平的 10%。接下来是工商管理 (17%) 、社会科学 (15%)和其他文科类专业 (12%)。另外,教育学专业的回报率最低,是 9%。在中国,各专业的回报率排名也基本相似。根据 2016 年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的数据,中国大学十大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如下,依然显示出理工科 商科 文科类的趋势:中国十大本科专业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如下:除了“理工科类的大学回报率较高”这个事实,相比于文科类毕业生,理工类毕业生还比较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美国的 Pew研究机构,专门对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做了调查,其中有 60%的理工科学生表示,他们找到了与大学专业对口的

10、工作 ; 而只有 43%文科类学生的职业与专业对口。在中国, 2015 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是医学(95%),其次是工学和教育学( 均为 71%).因为满意度不高一般都会离职转行,而文学和农学半年内离职率,是各专业中最高 (31%) ,医学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则只有 12%。依旧说明,理工科类最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对自己工作满意度较高,也较少在短期内做出转行决定。如果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有较大差异,这就意味着,工作中有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很多的思维定式需要打破,这势必会给毕业生较大的工作压力,也会付出更高的时间、金钱等转换成本。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你想最大化自己的大学

11、回报率,而且想减少转行几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人力、金钱损失,不妨选择数学、工程类、计算机类的理工科专业。而如果实在喜欢文科和商科专业,就最好努力一把考入名校,在校期间保持好成绩、训练职业技能,就会获得较高的大学回报率。不是有一句话说,“我们这一代读金融和理科,就是为了下一代有能力读艺术和哲学,还不用为前途和生活发愁”。上一代读了回报率更高的专业,爬到人生更高的层次,自然也能为保证下一代生活无虞,让孩子得以依照爱好,选择看起来回报率不高的专业。(4) 家庭背景根据文章开头李宏斌教授的结论,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未来的决定力量,包括大学毕业后的工资收入与发展前景。比如,出生于城市、富裕家庭,父母是公务

12、员,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更高。而家庭背景对未来成就的决定作用,在一项研究社会阶层流动性的英国研究中,亦有所体现。这项研究发现,那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即使能力不佳,也会因为家庭背景优越,而不至于掉下已有阶层。其中原因在于,家境优越的中产父母,为了防止自己孩子阶层下滑,利用金钱优势、社会资源、人脉关系,为孩子有效创造了一个“玻璃屏障” (glass floor).这个“玻璃屏障”,就是由足够金钱、知识和资源拓展开来的丰富的学习机会,让经济优越的孩子学到足够的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自律、沟通、坚持、坚毅等非认知能力。这就导致,哪怕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绩差,也比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等生,进入好大学、

13、成为高收入者的可能性,要高出35%。那么,贫困家庭的优等生读了大学,会不会就可以和富裕家庭的差等生抗衡呢 ?二、沮丧的事实:家庭背景的力量难以撼动中外学者的研究,通过已有的大量数据得到结论:大学教育的确可以增加收入,但依然无法抹平贫富差距。也就是说,家庭条件不佳的大学生,即使拿到大学文凭,其刚毕业时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速度和幅度、职场收入和职业天花板高度方面,也很难敌得过家庭条件富裕的大学生。1、刚毕业时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孩子,就连大学刚毕业时的收入,都可能比富裕家庭的同学低,这在中美两国都是通用的法则。美国的数据来自最大的收入数据网站 Payscale ,结果从下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