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59497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淀粉的物理性质淀粉根据其分子形状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是由a-1, 4葡萄糖苷键连接的 线性葡聚糖,二支链淀粉是由a-1, 4和a-1,6糖苷键连接的具有分支结构的葡聚糖。直链淀粉在水溶液中并不是线性分子,而在分子内氢键的作用下分子链卷曲成螺旋状,每个 螺旋含有6个葡萄糖残基。在显微镜下,淀粉都是形状和大小不同的透明颗粒,其形状有 圆形、卵形(椭圆形)、多角形等三种。不同淀粉的淀粉粒的形状不相同,马铃薯淀粉粒的 形状为卵形,玉米淀粉粒的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稻米淀粉粒的形状为多角形。不同淀粉粒不 仅颗粒形状不一样,其大小也不相同,不同淀粉粒平均颗粒大小为:马铃薯淀粉粒65ym, 小

2、麦淀粉粒20m,甘薯淀粉粒15gm,玉米淀粉粒16gm,稻米淀粉粒5 gm。就同一种淀 粉而言,淀粉粒的大小也不均匀,如玉米淀粉粒中最大的为26gm,最小的为5gm。在常见 的淀粉中马拉松淀粉的颗粒最大,稻米淀粉的颗粒最小。支链淀粉易分散在冰水中,而直链 淀粉不易分散在冰水中。天然淀粉粒完全不溶于冷水。在68-80C时,直链淀粉在水中溶胀 而形成胶体,支链淀粉则仍为颗粒,但是,一旦支链淀粉溶解后冷却则不易析出。2淀粉的化学性质 与碘反应:直链淀粉与碘反应呈棕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与碘的反应随分子质量的减 小,溶液呈色依次变化为:蓝色-紫色-橙色-无色。但淀粉、糊精与碘的反应并不是

3、化学反 应,是一个物理过程。是由于碘在淀粉分子螺旋中吸附而引起的。在淀粉分子的每一个螺旋中能吸附一分子的碘,吸附的作用力为范得华力,这种作用力改变 了碘的原有色泽。对于糊精来说,聚合度为4-6与碘呈无色,聚合度为8-20与碘呈红色,聚合度为大于40 与碘呈蓝色。支链淀粉一般与碘呈紫色,因为其支链的长度一般为20-30。 水解反应:工业上常通过淀粉水解来生产各种化工原料,根据淀粉的水解程度度的不同可得到糊精、淀 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等,常用的生产方法有酸法和酶法。(1) 酸法:用无机酸作为催化剂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转变成葡萄糖,这个工序在工业上称为“糖化”淀 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除发生

4、糖化反应形成葡萄糖外,还有其他副反应发生,如发生复合反应 形成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环状糊精或双键。影响淀粉水解反应的因素有:A淀粉的种类:不同淀粉的可水解难易程度不一样,由难到易依次为马铃薯淀粉玉米、高 粱等谷类淀粉-大米淀粉。B淀粉的形态:无定性的淀粉比结晶态的淀粉容易被水解。C淀粉的化学结构: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水解,a-1, 4糖苷键比a-1, 6糖苷键易于 水解。D催化剂:不同的无机酸对淀粉水解反应的催化效果不一样,在相同浓度下,催化强弱顺 序为:盐酸硫酸草酸。E温度。(2) 酶法:酶法对淀粉的水解包括糊化、液化和糖化三个工序。常用于淀粉水解的酶有a-淀粉酶、卩-淀粉

5、酶和葡萄糖淀粉酶。a-淀粉酶用于液化淀粉又称为液化酶,卩-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用于淀粉糖化,又称为糖化 酶。a-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只能水解a-1, 4糖苷键,不能水解a-1, 6糖苷键,但可越过 a-1,6糖苷键水解a-1,4糖苷键,但不能水解麦芽糖中的a-1,4糖苷键,利用a-淀粉 酶对淀粉进行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卩-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从淀粉的还原端开始对淀粉进行水解,能水解a-1, 4糖苷件, 不能水解a-1,6糖苷键,且不能越过a-1,6糖苷键水解a-1,4糖苷键,利用卩-淀粉 酶对淀粉进行水解,产物中含有卩-麦芽糖和卩-极限糊精。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

6、,从淀粉的非还原端水解a-1,4,a-1,6和a-1,3糖苷 键,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定粉的糊化和老化卩-淀粉:指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a-淀粉:指不具有胶束结构的淀粉,也就是处于糊化状态的淀粉;膨润现象:淀粉颗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结构即行消失的现象。(1)糊化: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 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 化。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 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影响淀粉糊

7、化的因素有:A淀粉的种类和颗粒大小;B食品中的含水量;C添加物:高浓度糖降低淀粉的糊化,脂类物质能与淀粉形成复合物降低糊化程度,提高 糊化温度,食盐有时会使糊化温度提高,有时会使糊化温度降低;D酸度:在PH4-7的范围内酸度对糊化的影响不明显,当pH大于10.0,降低酸度会加 速糊化。(2)老化:经过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放置后,溶液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 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A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于老化;B食品的含水量:食品中的含水量在30%-60%淀粉易于老化,当水分含量低于10%或者有大量水分存在时淀粉都不易老化;C温度:在2-4

8、C淀粉最易老化,温度大于60C或小于-20C颠覆你呢都不易老化;D酸度:偏酸或偏碱淀粉都不易老化。淀粉老化在早期阶段是由直链淀粉引起的,而在较长的时间内,支链淀粉较长的支链也可以 相互发生缔合而发生老化。防止淀粉老化的方法:将糊化后的淀粉在80C以上高温迅速去除 水分使食品的水分保持在10%以下或在冷冻条件下脱水。 化学改性淀粉:(1) 预糊化淀粉,糊化后在干燥滚筒上快速干燥;(2) 淀粉磷酸酯: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磷酸盐在120-125C下的酯化反应,可以提高淀粉 的增稠性、透明性,改善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稳定性;(3) 交联淀粉:嗲安分与含有双键或多功能团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衍生物,产用的交联

9、试 剂有:三磷酸钠,表氢醇,醋酸等。3果胶果胶是指不同长呢高度酯化和中和的a半乳糖醛酸以1, 4-苷键形成的聚合物。果胶的酯化度=果胶中酯化的半乳糖醛酸的残基数/果胶中总半乳糖醛酸的残基数。在果蔬成熟过程中,果胶由3种形态:原果胶:高度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中等度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酸:未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糖含量60-65%,pH2.0-3.5,果胶0.3%-0.7%。影响果胶形成凝胶的因素:(1) 果胶分子量:凝胶的强度与果胶的分子量呈正比;(2) 酯化度:酯化度在30-50时,凝胶形成时间随酯化度的增大而增加,酯化度在50-7 0时,凝胶形成时间随酯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酯化度(DE)小于50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 胶,低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不需要糖,但必须有多价离子存在,如钙离子、铝离子等。(3) pH的影响:果胶一般在pH2.7-3.5形成凝胶,最适pH3.2,低甲氧基果胶在pH2.5-6.5形成凝胶。(4) 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