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147922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因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美感性因素人的美也如自然美、艺术美一样,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 吸引力。女性在舞会上总是喜欢接受英俊潇洒的男子的邀请; 在选择伴侣时,男性总是喜欢挑选如花似玉、风姿绰约的女 子为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总是对外表俊美的人更饶有 兴趣、刮目相看、品评较高。美的人能吸引他人,这是因为 美能给他人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当然,这里所说的人之美包含着外表美与内在美两个方 面。外表美首先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感到愉悦,给人 以吸引。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天然的心理需要,注重自己的仪 表,讲究风度,是很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 对自己的尊重。随着接触的频繁,内在美便超过了外表美给 人

2、以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表里如一的人。 一个人尽管具有令人羡慕的外表,但内在品质冷酷无情、贪 婪成性、邪恶自私他仍然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一个具 有忠诚无私、热情善良、开朗正直的人,尽管其貌不扬,仍 然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人并与之建立起密切友好的关系。那些 天生缺乏外表美的人,务必要发展你的精神、态度和个性, 从而洋溢你的内在美。这类人中有不少因此而成功,成为社 交场上受欢迎的人物。二:熟悉性人际关系的由浅到深,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交往开始的, 通过不断的的了解,才开始引发对一个的的喜欢。可见,熟悉 对人际吸引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实上,仅仅看到某人,就 能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这是就

3、曝光效应。那么,为什么会 如此呢?伯恩斯坦用进化论的观点加以解释,他认为在进化过 程中,人类常以小心的方式不断把去应付不熟悉的事物,通 过与环境不停的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危险的不熟悉的事物 慢慢地为我们所适应,也就变得熟悉和安全了。随着戒心的 解除和舒服性的上升,人们对该事物的正性情感也必然增 加。可见,增进喜欢需要有一个最佳水平的曝光频率,也就 是熟悉性。三:接近性因素接近性因素对人际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 远亲不如近邻。十几年前当我们还是住着老式住宅时,左右 前后的邻居全都认识,面且越是相邻的关系越是密切。美国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0年做了一个简单的有趣的实验。 这位心理学

4、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 了调查,而调查的对象完全是随机的,后来发现,在这个居 住区中,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也越多,关系越密 切,在同一楼层中,和紧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和 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和隔三户交往的机率只有 10%,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其亲密程度则大不相同。 不难看出,较小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时 空的接近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它所发挥的作用会慢慢变小。首先,距离的邻近为人际交往创造了频繁接触相互熟悉 的环境,而熟悉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前提条件之一。越是邻近 的人,交往的机会就越多,机会越多越熟悉,

5、越熟悉就越了 解。这就是所谓日久生情的道理。其次,距离邻近影响着相 互之间的利害关系家都比较重视搞好邻近关系。中国有句俗 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如果你与周围的人相处 得比较融洽,在遇到困难时,大家热情相助,就会使困难得 到较快的解决;如果你与周围的人关系紧张,在遇到困难时, 大家不仅不帮助,还会幸灾乐祸,这时候你就会品尝到世态 炎凉的滋味了。所以,在你和周围人交往中,经常关心和帮 助他人,这样不但对他人有好处,对自己也将十分有益。四:相似性吸引常常有这种情形,有的人初次见面,就能和人聊得热火 朝天,很快交上朋友,这就是一见如故o有人认为这是缘分。 其实不对,主要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许多相

6、似性因素,从而产 生较强的吸引力,所以才能一见如故。具体地说,这些相似 性因素包括:在态度、信念、思想、理想、目标、志趣等方 面的志同道合;在教育水平、经济收入、职业身份、社会地位 等方面的门当户对;因经历、遭遇相似而产生的同病相怜。果追求相似性吸引的心理归因的话,只要稍加注意一下 你周围朝夕相处的人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 态度等方面相似的人往往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每 个人都对自己满意和喜爱,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实际 上是一种间接的自我肯定和欣赏。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 懂得建立和培植友谊的人,一定善于寻找和创造相似性因 素。可见,相似性在人际吸引力的大小上发挥着

7、重要作用。五:互补性吸引人们不但追求文化历史背景、个性特征、态度、价值体 系的相似性,而且还追求需要的互补性;膛在人格上与自己相 似的人,而且还喜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补充自己人格的人。 当双方的需要及对另一一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 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相似性和互补性事实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些 时候人们要追求相似基础上的互补。每个人的性格、志趣等 除具有个别特征以外,还具有共同的特征。比如,爱国、恨 敌、正直、从善、爱美、好学等,而这些就是我们喜欢与之 交往的基本点。这说明,人们为了和谐相处和完善人格,总 是把相似性和互补性结合起来考虑,不但要求对方在人格

8、、 物质、心理诸方面与自己相似,而且要求双方需要的满足能 相互补充。事实上,有些性格迥异的人,因为能求大同、存 小异,各自尊重对方的性格,保持自己的兴趣,互相支持, 互相适应,互相补充,所以生活得很有味道。六:报偿性因素在人际交往中,双方或一方具有要达到一定目的、满足 一定需要的想法,并由此而产生了交往,这种吸引就是报偿 性吸引。可见,报偿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社 会动机。在现代效益观念日益增强的情势下,交往能否互惠 互利,能否从中得到好处,这种报偿性的社会动机,更明显 地支配着社交的频率和深。交往中能够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 到某种报偿,贝胶往活动能产生吸引力,得到的报偿越多, 交往的

9、吸引力就越大。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真正的友谊靠的是 赤诚相见、志趣相投,而不在于甜言蜜语或重金送礼。君子 之交是神交,即以精神上的互相交流为乐趣,不仅能经得起 时间考验,也经得起外界环境的考验。也只有这样的友谊才 算得上纯真,才可以地久天长。总之,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 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精神报偿,后者追求的是物 质报偿。七:能力性因素英国作家毛姆写道:友情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一 种动物性本能的友情第二种类型的友情是理性的,即被对方 的才识所吸引,对方具有自己陌生的思想,能预先看见未知 的人生,有情丰富的经验事实确是如此,凡是聪明能干、知 识丰富而又热情的人一般都能引起人

10、们的喜爱、钦佩、尊重 和敬慕,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吸引力。因为与这样的人交往, 可以使自己变得充实起来知识上充实,精神上充实,生活上 充实。人们崇敬名人,实际上就是被名人较强的能力所吸引 的缘故。所以,要想对他人有吸引力,提高能力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方法。有理由相信,随着你事业的蒸蒸日上,你的吸 引力也就越来越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碰到这种情形,有人在道 德品质方面有严重的错误,但他某方面的才华却很突出,很 能吸引人,这种人不是不可与之交往,但要在交往中注意, 不要让他的坏习惯、坏思想影响你。如果你能用健康的思想 影响他、改造他固然好,但如做不到的话,最好保持独善其 身至于那些意志不坚定、对

11、拒绝诱惑缺乏自信的人,最好不 要交这种容易把你带坏的朋友。八:个人特征一般来说,个人特征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外貌,性格和能 力,品质等。首先说一个人的外貌。虽然最近全国火热的相亲节目就 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我们看到在节目中,由于节目时间限 制没有给双方足够的交流时间,完全只能靠第一感觉来选 择。这样,那些长相较好的女嘉宾通常很容易得到男嘉宾的 青睐,而那些长相不好的则另当别论了。由此不难看出,外 貌的确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因为光环效应的存在,人们往 往会不自觉地认为外表好的人也会有其他优秀的品质,如大 方,善良,聪明等,自然那些长相漂亮的人就有着更好的人 际吸引力。当然,这种情况通常只发生在交往的

12、初期,双方 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光环效应的作 用渐渐变小。其次是性格与能力。性格和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理 发展,还可影响其人际关系建立。诸多实践表明,个体的良 好性格和较强能力,是其人际交往中引人注意、令人欣赏的 重要条件,而由此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又是个体事业成功 的首要因素。如一个人具有诚恳、坦率、幽默等性格特征, 他在人际交往中就容易对他人产生较强吸引力或赢得别人 赞赏;又如某人在某方面才华出众,或学业名列前茅、或竟技 比赛夺冠等,都会引起众人的羡慕眼光和由衷欣赏,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人际吸引力。总之,上述的几大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 系、相互作用的。其中,外貌和空间等外在吸引力是有限的。 如果要深交,保持长久的密切交往,还要靠强烈的内在吸引 力。在这方面,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才识无疑是最为重 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