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14692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至九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荡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六 句是实写,后 四 句是虚写,其中总

2、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

3、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

4、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 早、 新、 渐、 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

5、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

6、诗除了描绘出 钱塘湖初春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 湖边骑马春行 的情景。四、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

7、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比喻 、 对偶 等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 烟)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

8、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整理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巍峨高大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蕴含的人生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9、雄心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高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之情。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10、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安史之乱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

11、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八、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农村纯朴民风 的陶醉,对 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的喜爱之情。2、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山西村有

12、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

13、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整理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自然情趣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应是“如此”之意)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A

14、“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整理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整理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整理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整理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十、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

15、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A 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2、 停 、 投 、 拔 、 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高昂乐观 思想感情。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