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142485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本试卷共22大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部分(24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天(qin) 玛 (no) 叱 (zh)风云 丰功伟 (j)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产生了很多脍治人口的诗篇,有熔铸了大漠粗犷豪迈的军旅之诗,有饱含历史苍桑巨变的呕心励血之作。这些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诗诵诗,是提高文学素养、陶野精神情操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1)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

2、阳楼)(2)相呼相应湘江阔, 。 (郑谷鹧鸪)(3)惟有绿荷红菡萏, 。 (李商隐赠荷花)(4)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5)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6)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 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8)王维使至塞上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的一联是:, 。4阅读名著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4分)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请问

3、:“裙钗”指的是谁?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5专题探究荷(4分)(1)荷又名 、 等。(2)老师要求上网查找关于荷的资料,在某网站上当你发现下面这样评价荷的言论时,请根据学习的收获谈谈自己的反对意见。(不少于40字,2分)网友言论:我讨厌莲花,从污泥里汲取营养,长大开花,却吹嘘“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自命清高,多少还有点舍弃根本、忘恩负义的味道。我的观点:_第二部分(46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69题。(1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4、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益习其声 (2)驴不胜怒,蹄之(3)以为且噬已也 (4)因跳踉大7、翻译下列各句。(4分)(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8、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吗?(2分)9、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2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1011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0、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1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阅读课文三个太阳选段,回答 1

6、216题。(共10分)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接着,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繁忙的建设工地,大家老劝说:“画家,这里干活儿不缺你一个人,快去画你的画吧!”她笑笑,没走,觉得自己早已融进了这个集体之中。但是,她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他到国外参

7、加南极会议,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南极建站,会议最后要表决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费尽心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他,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他,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

8、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他,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12文中四个“他”身上所共同具有的“南极精神”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你任选其中两人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分)13“一姿一容总关情”讲的是人的动作、神态与内心情感的联系,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选文第二段进行赏析。(2分)14请你选出对选文写法或内容分析理解不

9、正确的一项。(2分) ( )A第一段写景中倾注了作者强烈热爱南极之情,把南极写得十分可爱。B. 文中主要运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精神,女画家正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C考察队队长“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完全是由于大会主持人对中国的蔑视。D上文中多次谈到“画家”这一概念,但它们的含义并非完全相同。15.有人说,文中女画家也是个有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请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16.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上文,归纳出考察队员们在南极艰苦工作的原因。(2分)材料一:由于南极地区特殊的位置和奇特的环境状态,许多学科的研究必须在南极这个天然实验室内进行,另外,南极地区的一些科学问题与人类的命运

10、休戚相关。材料二:南极洲有储量巨大的矿产、生物和淡水资源,尤以铁、煤、石油、食品和淡水等资源为多,而中国目前正面临能源短缺、淡水紧缺、绿色天然食品需求大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19题。(8分)地震云,事后之明?每逢有地震发生的时期,网络上总会出现相关“地震云”的照片。地震云到底是不是伪科学?海地大地震时它们又跑到哪里去了?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随后几十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和总结,

11、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关于“地震云”的生成机制,第一种是热能和水汽释放理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外一种理论是说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不少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比如旅美华人寿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有

12、的报道甚至称他为“读懂了云的语言”的人。“地震云”成为这些自发研究地震预报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已经数十年,网上流传着无数声称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摄到的各种“地震云”图片,还有人统计比较各地“地震云”传闻和事后发生地震的相关性。他们声称,“地震云”出现后几天到几个月,在距离“地震云”数百到上千公里以内的地区,大多会发生地震。与此同时,“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其不流行到连认认真真地用科学知识反驳“地震云”的文章都少之又少。讨论“地震云”的几乎只有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人士。不但欧美气象部门没有关于地震云的课题,中国气象部门和日本气象厅也没有。“地震云”

13、的支持者对此的看法是由于“气象学家和地震学家片面地否认和牵强地用气象学理论解释”,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在气象学和地震学工作者看来,“地震云”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起码它还有这几个待解答的疑问:如何证实“地震云”是“潜伏”在普通云中的“地震使者”?如何证实地震之前会有如此大量的热能和磁场释放,并产生高空的云?“地震云”的出现和维持时间怎么与地震活动搭配?如果说“地震云”是地震的终端产品,那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选自南都周刊2010年第期,有删改)17结合画线句,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地震云”。(2分)_18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大多”一词删去可以吗?为什

14、么?(3分)_19本文题目很有特色,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3分)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2分)老王(节选)杨绛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