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14119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学生在初中阶段,培养其良好的答题习惯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其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已显得十分迫切。通过几年中考的阅卷工作,发现学生试卷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态度、习惯具体表现:、字迹潦草,难以辨识;涂抹过多,卷面难看。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给人的感观印象太差,特别是数字、字母符号书写不规范,似是而非,给阅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卷面成绩。、物理量的符号、单位混乱,基本公式记错、写错。如: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时,把公式F=PS错写为F=P/S;计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时,对公式F=gV中各量的物理意义搞不清楚;运用

2、欧姆定律时,公式I=U/R中各量的对应关系容易混淆等。或公式正确,单位错误,如:F= PS = 1.2106Pa0.03m2 = 3.6104Pa、作图不按规范要求。如:画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不在物体上;只画了一条贯穿物体的竖线;不画箭头;不标重力的符号等。画光路图时:不标箭头;实线虚线不分;不按规定用直尺作图,而是随手去画等。画电路图时:不用直尺作图;不用规定的符号表达;交叉连接;布局不合理、美观等。、计算题解题格式不符合要求。主要问题:不写公式;单位代入不全或过程和结果均无单位;单位没有换算而直接代入;代入过程书写错误。教学建议:1、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讲清规范要求,准确示范,不能

3、笼统含糊去要求,让学生不得要领。有时不是学生不那样去做,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特别是物理新教材中,有关习题解答的示例很少,教师在平时训练中如果不作统一要求,再加上有些教师示范时又显得比较随便,如:随手作图、省略解题步骤等,容易给学生以误导。2、统一规范,严格要求,反复强化,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平时作业、练习、测试中,必须对学生的书写、解题的规范性等方面作严格的要求,要长期训练,反复强化,把在这方面的训练当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高度去认识。在具体操作中要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如:关于作图的要求:力的示意图:用铅笔、直尺作图;作用点一定要画在物体上(重力画在重心处)且用实

4、心圆点;箭头的画法要规范;力的符号标注位置应在箭头附近。电路图:用铅笔、直尺作图;采用规定的元件符号;拐角处不放元件(除滑动变阻器外)。实物连接图:用铅笔画线;使用接线柱;导线不许交叉等。关于物理术语的教学:要用规定的符号表达相应的物理量;注意物理量符号的写法、读法;注意物理量单位的写法、读法。公式的写法:要用规定的符号表达,不能随意自设未知数;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不能把物理公式数学化;顺序体现了主次、因果关系,不要随意颠倒。如:FLL不能写为LL规律的表述:要强调成立条件和因果制约关系。计算题解答的要求:写出依据的公式或必要的推理说明;代入数字和单位(先换算单位);一个物理量在一题中出现多

5、次时,要用角码区别开,并注意前后一致;简要的计算过程;计算的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两部分;数字要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进位规则;要有明确的文字回答。二、审题能力具体表现: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审题能力不强,对题中文字表达理解不准确。如把题目中密度的单位g/cm3 ,当作 kg/m3 填入;计算煤燃烧放热时,将煤的质量单位代成m3;一题中文字告知:浴霸有一个照明灯,有两个额定功率均为275W的红外线取暖灯,在铭牌上标出:照明功率40W,取暖功率 550W。结合文字可知,这里的“550W”是指两灯同时工作时的总功率。在计算 “照明灯、两个红外线取暖灯同时正常工作30min,消耗多少电能?”时,错误地把每个

6、红外灯的功率当成“550W”代入,且没有加上照明灯的功率。教学建议:1、注意教学方式,强化审题训练。我们经常告诫学生:“看题一定要仔细,要认真全面,不要丢三落四”等等,但仅这样的说教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需要的是科学具体的指导和训练。读题、审题是一个严密、审慎的思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去追求场面上的热闹,不要倡导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拼盘式的审题。2、要注意调整和训练学生的思维程序,使之条理化。解题的基本程序参考如下:阅读题目(文字、图、表);提炼信息(名词、概念、物理量);建立情景(谁?怎样?要我做什么?);确定解题依据和步骤(公式、规律)。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导

7、致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文字或图表建立相应的情景,无法进一步确定适用的公式和规律,因此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审题能力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三、实验技能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学生在中考中失分最多的题型。我们先看以下例子:(陕西06)第31题: “探究地质温水的导电性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答卷中暴露的问题:不会根据研究课题选器材。本题研究与温度有关,应选温度计,但错选“变阻器、稳压器、玻璃片”不能根据探究目的确定需测物理量。本题实验步骤应填“读出电流表示数”, 错填为“加热水、读出数据?观察?图像法处理数据不熟练。有许多学生描点不准,或把图像画成台阶式的折线段,还

8、有类似统计分析中的柱状图。分析得结论时有的不回应课题,结论与课题无关。如温水具有导电性,不管什么温度都能导电;有的不经论证滥用数学关系导致错误。如导电性与温度成正比;有的因果倒置,逻辑错误。如随着电流的增大,温度也增大。教学建议: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去做实验,特别是要能使学生独立的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实验方案应基本做到:1.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需测量的物理量;2.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用合适的器材;3.能准确简练的叙述实验步骤,分步、分行书写,所测物理量用规定符号表示;4.能设计合适的记录表格;原则:记录所

9、有测量值和计算值,定性描述变化趋势或说明相关性;5.能按照课题要求分析处理数据;运用归纳法: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等值、比例、乘积、定量、和差关系等)。图像法:数形结合,从整体上判断变化规律。回答课题,因果明晰。6.能按要求表述实验结论。此外在实验教学中要反复渗透物理研究方法,并明确告诉学生所用方法的名称。如控制变量法、比较分析法、等效替代法要让这些方法逐渐深入人心,从最初简单模仿使用到有意识的自觉运用,使学生逐渐体验和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探究能力。四、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中考物理试卷上错别字屡见不鲜,语句表达不通时常可见。如:天平的“平衡螺母”中的“衡”写成“横”,“螺”写成

10、“锣、罗”,“母”写成“姆、亩” 等;惯性中的“惯”写成“贯”;弹簧秤中的“秤”写成“称”等五花八门;语句不通,词不达意,所答非所问等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建议:平时训练中增加一些说理方面的题,在教学中对如何解答问题进行模式化指导:解答程序:明确问题确定对应的物理依据组织文字表述格式:物理依据 +本题对应的结论(因为所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识记到位,通过逐渐积累转化为相应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科的各种规范做法和要求是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教师要清楚的示范,并让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之下成为一种习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要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在长期的熏陶之下提高科学素养,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甚至受益终生。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卷面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习惯和思维方法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训练中严格要求,规范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