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131542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_戊二醛

2、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_部消毒技术规范(_年版)。六、地面的清

3、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制度。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1.消毒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室内严格划分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更衣室、办公室等)。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2.消毒供应室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培训。3.工作人员进入消毒供应室应更换工作衣、帽、裤、鞋,着装

4、符合要求。患有传染病期间不得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外来人员(包括参观者)须按要求着装入内。4.工作人员上岗时按照工作区域的不同防护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回收人员应戴圆帽、手套;去污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手套、防渗隔离衣或围裙、专用鞋,手工清洗时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穿专用鞋。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与洗手操作流程,即进入工作间之前和离开工作间之后应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后应洗手;进行各种包装操作前后应洗手;工作中被污染或疑似污染应随时洗手或手消毒。6.医院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外来医疗器械一律由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7.

5、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处置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8.被朊毒休、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先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再按常规流程处置。9.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无血迹、污迹、锈迹;包装材料清洁无破损;棉质包布一用一清洗不得缝补。10.使用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应符合国际及_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11.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应符合: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械包重量不超过_公斤,敷料包重量不超过_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乘以30cm乘以50cm。12.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灭菌物品与未

6、灭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物品存放架应清洁无尘。离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离天花板5cm。储存环境:温度为_度,相对湿度_%。13.无菌物品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按灭菌先后顺序依次发放使用。认真检查无菌包的质量、灭菌标识、灭菌日期,一次性使用物品拆外包装存放。无菌物品包装破损、潮湿、落地、过期不得使用。(植入物及植入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14.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运行前应进行bd测试。15.灭菌器新_、移动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物理、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16.定期对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空气、物表、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和浓度监测。17.(应建立追溯制度,实施过程监控,记录各项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