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题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13013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语言学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语言学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语言学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语言学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语言学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语言学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语言学题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构造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展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局部。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展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拟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场,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展分析和比拟。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

2、奠定了根底,后来开展到布龙菲尔德的构造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

3、系统严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畴,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附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局部。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拟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而开展、变化而变化。

4、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开展的前提,文化的开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开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在文化构造中,语义的根本单位是义素。义素是词位通过文化构造表示语义

5、的根本单位。一种语言中的词位和义素之间的关系是根本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使语言成为了解文化的钥匙。但是,词位和义素之间并不一定总是一对一关系。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的不同文化行为也会影响词位和义素的对应关系。 一种语言的语言构造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一种语言的语言构造,就无法识别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没有掌握法语语言构造的人,就很难识别法语字母不同组合后所表现出的词义,同样,不懂俄语的人,也会把俄语当成抽象的字母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达的词义。编辑本段文化语言学

6、简介Edward Sapir ,Language爱尔伍德Ellwood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或者是人类文化中最先发生的一局部。语言有提高人们协作程度的成效,因而语言实是心理模式mental pattern 即存在心理的活动法式传播的媒介,也是其他各种文化的媒介。 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 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 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

7、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 编辑本段学科性质、地位与意义人类文化语言学 ethnolinguistics 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 ,social anthropology 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穿插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 18 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

8、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辩水平开展到经历科学水平。到 20 世纪 20 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和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的广义学术界进展了不懈的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尽管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学术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进展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究,但由于其综合性和复

9、杂性,这个研究领域仍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困扰着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而且随着探究的深入和扩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人类文化语言学可以成为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 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根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泼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 编辑本段文化语言学授课刚要课程介绍本课程

10、论述文化语言学的根本原理和研究成果,容涉及语言与人性、语言与认知、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历史、语言与艺术、语言与思维方式诸方面的关系。重点论述中国语言的文化特征。课程将引导学生拓宽语言的文化视野,了解语言的文化功能,领悟汉语的文化精神,学会从语言现象解读社会、历史与文化。本课程为中文系选修课 授课方式本课程分理论探讨和现象分析两局部。理论探讨以教材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2003的阅读为主,结合课堂讲解;现象分析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 考评依据1. 结合教材容和授课容,完成平时作业,作业同时提交书面稿和电子稿。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讨论形式:课堂发言或。 3. 期末论文就一个语言与文化的理论问题

11、,阐述见解;或调查分析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提出见解。论文同时提交书面稿和电子稿。 教材1.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2003年版。 2. 申小龙(主编)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2003年版。 讲授提纲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些根本理论问题 二、 语言与思维方式语言制约认知、汉字与认知、日语文化心理、汉英思维方式比拟等 三、 语境分析解读生活中的性别歧视、权力关系、文革意识、格式化、平面化、庸俗化、后儿童时代等语境 四、 语言遮蔽与语言暴力解读我们周围的语言遮蔽、媒体霸权、个 人失语、语言暴力、政治正确、语言解构及语言对人性的格式化 五、 语言更新与文化更新白话文运动、中产阶级语言、黑人英语

12、、性别语言、校园语言、手机短信语言、网络语言 六、 语词的文化涵语言的文化义,语义的理据、气氛、隐喻和借贷 七、 语法与文化的构造通约汉语语法的神和形、虚和实、体和用 八、 语音的人文理据词音的客体音响、主体音响、衍声象义、音律形象 阅读书目文化语言学论纲申小龙*教育,1996 文化语言学申小龙教育,1993 中国文化语言学申小龙教育,199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和超越高一虹 外语教育,2000 文化与交际胡文仲主编外语教育,1994 语言、思维与现实沃尔夫文集教育,2001 汉语语法学一种文化的构造分析申小龙教育, 2001 外语教学与文化胡文仲高一虹教育,1997 汉语人文精神论申小龙教育

13、,1990 汉字人文精神论申小龙教育,1995 语文的阐释申小龙教育,1991 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申小龙学林,1989 中国文化概论岱年方克立主编 师大,1996 当代中国语法学申小龙教育,1996 中华文化通志语言文字学志申小龙人民, 1998 语言的文化阐释申小龙知识,1992 中国句型文化申小龙东北师大,1988 中国语言的构造与文化精神申小龙论文集光明日报,1988 超越语言鲁枢元中国社会科学,1990 文化语义学马清华 人民,2000 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在形式孟华 中国社会科学,2004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申小龙人民,2000 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申小龙教育,1991 新文

14、化古代汉语申小龙宋永培主编 *人民,1995 申小龙自选集*师大,1999 编辑本段文化语言学的起步在中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理论阐释,虽然未曾如西方般灿烂,但是结合文化研究语言的传统却是源远流长的。例如西汉扬雄的方言对共时方言的调查和记载,反映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如卷四衣着,卷五蚕桑,卷十家禽等。通过卷五所记载的蚕簿用具在不同方言中的名称,可以略知蚕桑业在南方和北方的分布情况,这为研究汉代文化地理提供了语言上的有力证据。古代的训诂学发轫于西汉的尔雅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两者收词析字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尔雅释亲所记载的亲属关系及其称谓,是了解古代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度的重要资料。又

15、如许冲在进说文解字表中概论许慎的著作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然而,最初有意识地把中国的语言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进展研究的,却是西方的学者们,例如法国的兰言M Granet、马伯乐H Maspero、美国的劳费尔B Laufer,他们在本世纪初探讨名物制度的沿革及中国与中亚西亚古代文明的互相影响关系,留下了多种有关著述。在30年代,中国的一些民族语言学家也开场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进展实地考察研究,罗香林、锡藩、*松石三人相继发表了重要著作。尤其是*松石的泰族壮族粤族考中华书局,1936和粤江流域人民史中华书局,1939,其中涉及到不少语言学容,可惜由于作者不谙语言学,其所记录的语言材料不甚准确。懋鼎1947年出版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