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抗菌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12914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合成抗菌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合成抗菌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合成抗菌药重点:座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一、座诺酮类药物第一代:蔡噪酸第二代:毗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第三代:氟卩奎诺酮类主流药第四代:新氟卩奎诺酮类一“呼吸道卩奎诺酮类药物”【药理作用】1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G+、G-、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 军团菌等各种菌均有作用。2药动学特性好: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浓度高,可杀菌,tl/2长。3. 细菌对本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4临床应用广:呼吸道、尿路、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5不良反应少、轻微:恶心、光敏性皮炎和骨关节病。【抗菌作用机制】1.抑制DNA回

2、旋酶: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机制。通过形成DNA回旋酶-DNA- 卩奎诺酮三元复合物,抑制回旋酶切口和封口功能,从而阻止DNA复制。此类药物对人体内 的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2抑制拓扑异构酶IV(解链酶):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阳性菌的主要机制。卩奎诺酮通过抑制其 解旋活性,干扰DNA复制。3.其他:诱导DNA错误复制及抗生素后效应等。【耐药机制】交叉耐药,故两种卩奎诺酮药不能交替使用。与其他类别药无交叉耐药。1. 酶与药物亲和力下降;2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改变或缺失,使细菌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进入菌体的药物减少; 3药物外排增加。【临床应用】1. 泌尿生殖道感染:首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3、、0-内酰胺;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2呼吸道: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联用;代替大环内酯类 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肺炎、车团病。3肠道与伤寒:志贺菌痢疾、胃肠炎、伤寒、副伤寒4旅行性腹泻【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毒性:CNS兴奋表现、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幼年 动物软骨组织损害、肝、肾功能损害、跟腱炎、心脏毒性常用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应用广,是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用于革兰阴性菌、耐药菌株 感染。氧氟沙星(o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左旋体):用于全身感染左氧氟沙星活性更强,

4、不良反 应更小。二、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广谱抑菌药。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使 应用受限。1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易吸收):磺胺嘻噪(SD)、磺胺甲恶卩坐(SMZ)。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难吸收):柳氮磺毗噪(sulfasalazine, SASP)治疗非特异性结肠。3外用磺胺药:磺胺嘻噪银(SD-Ag)用于烧伤、仓U伤伴铜绿感染。磺胺醋酰(SA-Na)用于眼 部感染。【抗菌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与PABA竞争菌体二氢 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合成,影响核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抗菌谱】广谱、抑菌对G+、G-及衣原体、原虫,放线菌

5、、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对立克 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病毒无效。【临床应用】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首选SD2.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SMZ+TMP3溃疡性结肠炎:SASP4.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创面感染:SD-Ag5眼部感染:磺胺醋酰【不良反应】1肾损害:易在尿中沉积(尤其是中性或酸性环境下)引起结晶尿、尿痛、血尿、无尿导致 肾脏损害。防治措施:服等量NaHCO3,以碱化尿;多饮水,加速排泄2. 过敏反应:交叉过敏。3. 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4其它:CNS反应、肝损害。甲氧嘧啶(trimethoprim, TMP)磺胺增效剂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

6、碍四氢叶酸合成,阻止细菌核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繁 殖。易耐药,不单用TMP不良反应:TMP毒性低,但长期用可致四氢叶酸缺乏,可同服叶酸对抗。磺胺类药物与甲氧嘧啶合用:协同作用,双重阻断细菌叶酸的合成代谢。增强抗菌作用; 扩大抗菌谱;延缓耐药性。TMP不良反应:TMP毒性低,但长期用可致四氢叶酸缺乏,可同服叶酸对抗。三、其他合成类抗菌药咲喃妥因(咲喃坦叮,nitrofurantoin):治疗泌尿道感染,酸性环境中作用增强咲喃唑酮(痢特灵,furazolidone): 口服不吸收,治疗肠炎和痢疾甲硝唑:对厌氧菌,阿米巴、阴道滴虫、都有效。SD 流脑首选SD +TMP (10: 1)双嘧啶片SMZ泌

7、尿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与甲氧苄啶合用SMZ+TMP (5: 1)复方新诺明片 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0内酰胺类抗生素重点:青霉素及头抱菌素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抗菌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2. 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耐药机制】:细菌产生0-内酰胺酶1. 酶与药物牢固结合,“牵制机制”2.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3. 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4增强药物外排5缺乏自溶酶一、青霉素类抗生素(一)、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 (penicillin G)有机酸,易被酸、碱、醇、金属离子破坏,不耐热,干燥粉末稳 定,可放数年,溶于水后极不

8、稳定,易降解失效,故应临用现配。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剂 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其他青霉素均以mg为剂量单位。【体内过程】不宜口服。通常作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部位。 剂型:水溶液、混悬剂和油剂。【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很强,在细菌繁殖期有高度抗菌活性: 球菌G+: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 菌;球菌G-: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杆菌G+ :如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杆菌、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乳酸杆菌; 少数G-:百日咳杆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临床应用】1. G+球菌和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9、咽炎、蜂窝织炎、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心内膜炎等; 肺炎球菌所致的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脓胸等;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敏感金葡萄球菌引起的疥、痈、败血症; 白喉、破伤风、急性坏疽和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的菌血症。2. G-球菌: 淋球菌引起的淋病;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放线菌及螺旋体: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等的治疗。【不良反应】1. 变态反应:皮肤过敏及过敏性休克防治措施: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询问过敏史;给药前做皮试;现用现配;每次 注射后严密观察30分钟;初次使用、间隔3天以上及换批号重新皮试备好抢救药品及 器材。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首先立即皮下或肌

10、内注射肾上腺素0.51.0mg,同时采用 其他急救措施。2. 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梅毒、钩体病时用青霉素治疗可能出现症状加剧现象。 表现: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心动过速、休克等治疗:氢化可的松静滴或地塞米松静注3. 其他:局部刺激(肌肉注射局部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高血钾,高血钠(二)、耐酸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V 特点:耐酸,不耐酶,抗菌谱冒G,较PG弱。易被青霉素酶水解,故对 大多金葡萄球菌无效。(三)、耐酶青霉素类通过改变侧链空间位置障碍作用使0 -内酰胺环不被水解。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等【抗菌特点】耐酸、耐酶,可口服。对耐甲氧西林金黄

11、色葡萄球菌(MRSA)有一定作用。(四)、广谱青霉素类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匹氨西林 共同特点:(1)广谱(2)耐酸但不耐酶,可口服。(3)对G-杆菌有较强作用(对铜绿假单抱菌无效。)氨苄西林(ampicilin)【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伤寒和副伤寒、泌尿道、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阿莫西林(amoxycillin)特点:对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作用比氨苄强。更耐酸。相同剂量下,血药浓度比氨苄高。【临床应用】下呼吸道感染、伤寒和幽门弯曲菌感染。(五)、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药物: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特点:不耐

12、酸,不耐酶,仅注射给药。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作用,G-菌有 效。羧苄西林特点:广谱,对G-杆菌有较强作用(特别是铜绿假单抱菌),不耐酸不耐酶【临床应用】铜绿假单抱菌感染、严重G菌感染(六)、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药物: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特点:主要作用于G-菌(铜绿假单胞菌除外);对B -内酰胺酶稳定;对G+菌作用差。二、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分为四代)共同特性:(与青霉素类相比)1.作用机制相同;2对B -内酰胺酶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耐药;3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4. 毒性低,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20%);5. t%长,分布广,穿透力强,前列腺、脑脊液

13、、房水的浓度能达到有效浓度;6. 临床用途广泛。【体内过程】1.多数药物要im、iv,少数药物可po (头抱氨苄,头抱克罗等)2.im,分布广泛3第三代药物在前列腺、脑脊液、房水的浓度能达到有效浓度4.t1/2短:0.52 h,但头抱曲松t1/2为8h【不良反应】1.过敏:偶见过敏性休克,510%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2肾毒性:依次降低。头抱噻啶、头抱噻吩、头抱氨苄在大剂量时可能损害近曲小管;3口服:胃肠道反应;静注:静脉炎;4三、四代可能有二重感染。特点及应用:第1代:对G+菌作用强,不耐酶。用于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第2代: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稍差,对G-作用增强。用于G-杆菌感染,败

14、血症等。第3代:对G-作用强。新生儿脑膜炎,肠杆菌所致脑膜炎,用于G+或G-菌所致败血症, 脑膜炎,骨髓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第4代:治疗对第三代头抱菌素耐药的细菌感染。各代头抱菌素类药物比较药物抗菌谱对3 -内酰胺酶 稳定性肾毒性临床用途第一代头抱噻吩、头抱 唑啉、头抱氨苄、 头抱拉啶G+菌部分稳定较大尿路、皮肤及软 组织感染第二代头抱咲辛、头抱 孟多、头抱克洛G+菌、G-菌厌氧菌稳定低肺炎、胆道感染、 菌血症、尿路感 染第三代头抱噻肟、头抱 他定、头抱曲松、 头抱哌酮G+菌、G-菌 厌氧菌、绿脓杆 菌较咼稳定无尿路感染、 严重感染第四代 头抱吡肟、 头抱匹罗G-杆菌较咼稳定无对第三代耐药的

15、细菌感染三、其他B -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属“特殊使用”类别)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抗菌谱】广且强。G+菌、G-菌、厌氧菌均极有效对B -内酰胺酶稳定性极高【临床应用】G+菌、G-菌、厌氧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不良反应】少,超剂量使用CNS毒性:头疼、耳鸣等四、头霉素类(主要有头抱西丁)特点: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类似第二代头抱菌素,对G+菌作用显著低于第1代头抱菌素。对 G-作用较强。应用:盆腔、妇科、腹腔等厌氧/需氧菌混合感染。五、氧头抱烯类拉氧头抱、氟氧头抱【抗菌作用】结构、抗菌作用和抗菌谱类似第三代头抱菌素。对厌氧菌有效。对3 -内酰胺 酶稳定。t1/2长【临床应用】治疗尿路、呼吸道、妇科、胆道感染及脑膜炎、败血症。六、单环B -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1窄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