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 (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12726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的判读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形图的判读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形图的判读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的判读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形图的判读说课教案一、 说教材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形图是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通过学习,了解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地形图技能,学会判读地形,为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奠定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知识目标:1、 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海拔、等高线、等深线等基础知识。2、 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1、 学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基本形态。2、 学会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情感价值观: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

2、地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这一重点主要是通过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和用手的形象演示来达到。而现阶段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这一难点的突破必须通过师生共同动手,由地形模型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对比等高线的分布来实现的。二、 说学生等高线地形图是非常抽象的,初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将理性和感性的认知建立起来,学习起来是有较大的难度。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地形模型转化为等高线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绘制等高线,观察等高

3、线分布,对比地形模型,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图,辨认5种基本地形。三、 说教法建构主义理念的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等形式,学会由形象的地形转化为地理的理论知识,建立地理的空间方位概念,进行知识的建构。四、 说学法七年级的学生没有完全建立好空间方位概念,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对此,我采用了观察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地形模型转变为等高线经形图,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并与地形模型对比,小组合作探究,发挥集体合作,教师适当点拨,学生总结出其中规律。五、 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

4、年5月8日,中国登山队圣火传递珠穆朗玛峰突击队员,成功地把圣火从8300米突击营地传递到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奥运史上的奇迹。我国还有很多地区像珠峰一样环境恶劣,一般人无法到达,为了方便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起伏情况,我们用什么工具呢?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课题,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 等高线地形图的优点学生读图,比较“地形鸟瞰图”、“平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从而得出等高线地形图的优越之处。并导出等高线的定义。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总结出各种地图的长短处,从而明确了等高线地形图能形象展示地面的高度起伏情况。2、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 教师自制一个山体地形模型,利用自制

5、山体模型,让学生认训山脊、陡坡、缓坡、悬崖、山谷、鞍部等,并分析各地形部位的特点。(2) 学生制作山体模型分组活动,由各小组用橡皮泥做简易的地形模型,要求模型上有两个山峰,山峰高低、坡度尽量不同。按100M、200M、300M、400M将模型切成不同的高度面,要求切面必须平整。将整个模型平移到一张白纸上,从下到上依次将每一个切面下方轮廓描在白纸上,尽量保持切面不发生平移,并标出每一条线所代表的海拔高度。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生探究:等高线具有什么特点?坡度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何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判断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等地形部位?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等高线在复杂的地形上使用较麻烦,为了方便看图,我们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称为分层设色地形图。阅读“世界地形图”,让学生快速找出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刚果盆地、喜马拉雅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