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12722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请试着给加粗的字注音。弥( )高 硕( )果 校( )补 赫( )然迭( )起 卓( )越 澎( )湃( ) 锲( )而不舍 炯( )炯目光 沥( )尽心血 目不窥( )园 迥( )乎不同 潜( )心贯注 兀( )兀穷年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shui( )微kn( )ki( )淋漓气冲du( )牛qi( )而不舍l( )尽心血jin( )乎不同shu( )果无xi( )及此3解释下列词语。气冲斗牛:_迥乎不同:_锲而不舍:_兀兀穷年:_4选词填空,并说说理由。他从唐诗下手,目不_(看 顾 谈 窥)园,足不下楼。理由:_5用下列词语造句。锲而不舍: _迥乎不同

2、: _慷慨淋漓: _潜心贯注: 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3、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

4、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

5、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

6、人。他,是行的高标。6你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一句中“深刻印象”指的是什么?_7请你谈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什么?_8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_9你知道“目不窥园”的来历吗?请你联系课文说说它在这儿的作用。_10“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故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_11请你结合课文说说第7、8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12第10自然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你是怎样理解的?_1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

7、格上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何相同之处?_(二)低头与昂首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

8、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

9、,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14文中第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15文中第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

10、含义是:_。16第段中(A)、(B)两句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_17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_18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三、写作19以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1m shu jio h di zhu pn pi qi jin l ku jin qin w 2衰 慷 慨 斗 锲 沥 迥 硕 暇3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很不一样。迥,差得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4窥 “窥”字既能巧妙地表现闻一多先生忙于工作的神情,又与原文在语气、风格等方面相符合。5(略)二、(一)6研究古代文学的目的和不畏艰辛的精神。7古代典籍8废寝忘食9汉书董仲书传中写董仲舒因专心致志学习,“三年不窥园”。这里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钻研文化宝藏精神的惊人的毅力。10反衬闻一多先生钻研古籍时孜孜以求,日夜不懈的精神。11第7自然段总结上文,第8自然段开启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2不是,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民主战士,开始他仅仅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从小声到大声,反映了其思想的转变过程。13前期:专心于钻研,“做”了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