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卿》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09988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汉卿》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张汉卿》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汉卿》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汉卿》阅读附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汉卿阅读附答案 张汉卿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世宗嗣位,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之大同。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近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皮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谷大用,皆夺民业为乎。今马俊、赵霦恃籓邸旧恩,妄求免革,是复蹈永成、

2、大用故辙也。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内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不纳。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汉卿言:“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帝为发银十五万。未几,复偕同官言:“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其水旱频仍,物力殚屈。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欲括户部之银也。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缺乏取之计部计部缺乏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今东南洊饥,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频行,臣等窃以为不可。报闻。已,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

3、不罪也。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两受杖,斥为民。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注释】帑金:指国库所藏 。洊:多次,接连 。4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给事中为加官,秦时始置。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参谋应对。明朝所设的给事中,有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的权力,与御史互为补充。C“畿辅 畿,京畿;辅,如同汉代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D“未几表示时间很短。古代表示时间

4、很短的词语还有:立、遽、少时、少顷、俄顷、寻、久之、既而、须臾等。5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缺乏取之计部/计部缺乏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B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缺乏/取之计部/计部缺乏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C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缺乏/取之计部/计部缺乏/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D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缺乏取之计部/计部缺乏/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

5、将安取哉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嘉靖年间,张汉卿与同僚一起上书,对皇帝下令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这件事,给予了充沛的肯定。B张汉卿曾竭力向皇帝进谏,反对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对太监吴勋等担任苏州织造,但皇帝并没有采纳。C应天等府发生旱灾,皇帝打算发售淮、浙两地残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灾。张汉卿却认为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要赶紧从国库中拨银赈济。D张汉卿曾因席书赈灾违规而上疏弹劾他,请求差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张汉卿担任礼部尚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5分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5分4、D5、C6 D。应是席书担任礼部尚书7张汉卿曾经上书陈说杜绝侥幸、扩大储蓄积聚、谨慎使用刑狱三件事,非常切合当时社会的弊病。皇上没有回答他。省略主语1分,“尝、“切各1分,大意1分。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听从,这种做法缺乏以保全伟大的信誉,昭示至高的公道呀。“所司“迄“所以各1分,大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