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概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9926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两化融合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两化融合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两化融合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两化融合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概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03-07 11:47一、两化融合的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上没有一个 大国是不搞制造业的,而世界发展的历史也一再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 撑,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现代化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时候被称呼为工业 化国家,也从侧面表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三点:a. 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各 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如美国推出的工业 互联网计划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 0计划;b.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企业当前推进改革的

2、重点 仍主要聚焦于传统竞争能力;c. 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过机械化、电气化、 自动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追赶发达 国家中,目前总体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的信息化已经推行 了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希望抓住信息化这样 一个有力的手段来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因为 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我国继续学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 再实现信息化,并且要像发达国

3、家那样经过全部的阶段才能完成工业化,我国将 有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他们的发展进程。因此,中国需要一个加速的过程,要求我 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 阶段。二、两化融合的历史发展1、两化融合认知的发展(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作出决策)。(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道路,

4、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 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中国两化融合的发展(1)传统工业化阶段(1949-1978),纯国有的计划经济,学前苏联和自力更生, 两化融合既无需求,又无动力,也无条件。(2)改革开发阶段(1979-1999),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纯国有向多 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从闭关

5、自守向开放引进转变。两化融合在重点行业、重 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3)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加入WTO,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 资源,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经济超高速发展,两化融合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 跃。中国制造2025 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德国工业44 k美国工业亘联网I智能制造 宙攵方向)数据生】图1 出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3、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政策体系(顶层设计)-ill (制诗业与互狂网悪合寢卑亜S5W 孑j

6、 二_jr重点行动44-lk4J4-I444-1主聲工程 J4-4A9441-1444JI j j j j j图 2 出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涵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中国部分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中主要暴露了以下四点不足之处:a. 装备化基础薄弱,主要体现为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 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b. 流程管理缺位,主要体现为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无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C.企业管理与信息

7、化两张皮,主要体现为旧管理体制、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 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d. 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 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 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在中国企业实际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虽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企业两 化融合工作的进程,但是在该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集 中体现在以下五点:a. 混淆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概念,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认为两化融合就是 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两化融合强调的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认 识和实现,企

8、业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技术问题,更多的应该是 提高认识、系统推进、科学评价等管理问题;b. 企业两化融合战略和业务规划不能匹配一致,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制定了两化 融合战略规划,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各部门在制定具体的业务规划时,与两化 融合战略基本不匹配,各行其道,导致两化融合的预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c. 两化融合的投资绩效不明显,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缺乏体系化的两化融合以及 信息化投资绩效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等,却很难从自身的经营业绩中体现出这些投入的投资绩效;d. 信息化成本和进度控制困难,应用效率不高,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对IT项目 的管理能

9、力成熟度低,导致项目超出预算、超出实施周期的现象较多,带来了极 大的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在两化融合工作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只重视前期 的信息系统建设,而在后期的系统运营维护阶段投入力度不足,导致信息系统的 有效应用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应用效率不高;e. 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缺乏满足两 化融合工作目标和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虽然使用了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技 术,但企业仍然面临着数据丢失或篡改、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总体来看,有效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亟待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各种管 理问题。因应以上各种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

10、企业的两化 融合水平。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 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 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 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 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 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 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2、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的 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 础保障、

11、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 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业 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I企业战畸匹配配获取III i I信患化科王业优融合;T匹 !I;可持第竟:争优势评测与改谴:可扌撇黑 争优势I-!H1企业战略:辅出上*L 1I图3 出处:“贯标培训材料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以下九项管理原则:a. 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b. 强调两化融合的战略一致性;c. 强调领导的核心作用;d. 需要全员参与

12、、全员考核;e. 重视过程管理;f. 实行全局优化;g. 讲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h. 重视创新;i.进行开放协作。九I页管理原则1. 陳諛取可持续竟 争幽为关注焦点2. 战略一致性M领导的接心作用霁合臬咸为突破口化为圳人点新犁能力为主线虫开放协作&創新引领7.循原渐近捋之且恒6-全局tfc化4.全员裁与,全员夸核图4 出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的作用和贯标工作的典型流程1、贯标咨询的作用1)借助“外脑”开拓思路、借鉴经验;2)帮助企业解决“做什么”和“为什么做”的问题;3)帮助企业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13、;4)咨询机构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一套适宜、充分、高效的管理体系;5)咨询机构为企业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内部咨询师”6)咨询机构可以推动贯标工作的顺利开展。2、贯标工作的典型流程体紊试运行体系评定阶段 i体系保持和改进阶段体系实施阶段鞋建立阶段标准宜貫/标准解读丿 贯标实施培训评估审核及 问题整改符合性审核及 评定准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文件使刖培训分析与策划项目启动内审员培训内审问题整改文件编写与发布文件編写培训调研、评估与诊断贯标主要涉及的标准文件有4项:a.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23000-2017b.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

14、17c.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3002-2017d.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五、广东省政策扶持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申请1、往年广东省政策资金扶持情况2016年广东省共安排2310万元为231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每家补助启动资金10万元。除对两化融合贯标直接补助外,已将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 定纳入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互联网+”试 点评价指标,并予以优先支持。各地市积极出台配套资金扶持政策,设立市级两 化融合专项资金,按照 1:1 的资金配套比例对本市部省级试点企业、服务机构、 通过国家评定的

15、企业予以补助。广州市对通过评定的贯标试点企业每家补助 50 万元,服务机构每通过一家补助 2 万元;深圳市设立市级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直 接补贴两化融合贯标 1480万元,对部省级试点企业及服务机构每家给予 20 万元 经费补贴,通过评定的企业每家奖励 50万元,服务机构每通过一家奖励 5 万元, 管理的“中国制造 2025专项资金”优先扶持贯标试点企业。佛山市 2015 年补助 贯标试点企业资金共 1692.73 万元,其中直接补贴两化融合专项资金 105 万元。 汕头市重点开展“十百千”工程,优先推荐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工 业企业,列入试点的企业将获得 100 万元的市级财政资金补贴。中山市给予贯标 试点企业每家15 万元补助,通过评定的企业每家奖励 50 万元,服务机构每通过 一家奖励 5 万元;惠州市给予贯标试点企业每家 5 万元财政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