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0979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周智 指导老师:唐振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原来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换,国家对农村的改革,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什么影响,农民的收入状况有什么改变,为此本人对周围农村的变化做了一次调查。 关键字:产业调整、农民增收、调查 序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

2、,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农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分配构成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力结构的中心,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再继续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逐步细化的过程,将使产业结构愈来愈合理,生态循

3、环愈来愈平衡,经济效益愈来愈提高,因此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村委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达到让农民增收的目的。 1农村经济收入调查: 近年来,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从结构来看,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辅,呈多元化快速增长。主要特点和趋势如下: 一是农民收入总额逐年增加。近三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

4、2X年的566元增加到202年3700元,三年净增114元,平均每年净增378元,除2X年外其余两年增速均高于全镇和全县平均水平。其中202X年比上年增加591元,增速为19%,为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此看出,近三年来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2X年全区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1.4%,202年为433%,202X年为4.4。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主要得益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增加和价格回升,也得益于我们长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三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5、。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一部分土地被征用,城郊区大量失地农民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所得的劳动报酬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份额加大。这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政府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法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务工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务工工资有所增加。同时务工的农民工工资的上调,使农民外出务工所得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具有很大潜力。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元,20年为45元,202X年为103元,村民收入比由202X年的3.0:1发展到02的2.97:1。由于近年来镇政府坚持实行城乡一体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经

6、济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 五是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我村在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中,大力实施税费改革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202年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达到45.5元,比2X年增加2元,增长44.3%。 从农民增收的特点来看,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纯农业户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纯农业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实践证明,农民群众中从事传统农业、分散生产的,收入就低;用现代方式规模经营的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收入相对就高。特别是处于偏远闭塞地区、一家

7、一户为单位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众,是低收入者最低层,生活普遍十分困难。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比重已经接近一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0%。这表明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大部分主要靠非农业,而不是靠种地,这预示着今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方向。 农村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因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与全国、全省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后劲不足、渠道不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外部相比,存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与内部相比,既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有不同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不同经营类型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具体来看: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

8、国平均水平。这几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以往相比增长较快,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0元,与县城500元相比,差距还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我镇农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大不强,尤其 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缺乏新的支撑点。 二是地域性差距明显,不平衡性突出。从全镇农民收入变化情况看,从县城到农村,呈现出由高到低的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虽占较大比重,但比例呈下降趋势。02X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8%,202X年为356,202年为32.7,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这与我区地处城郊型

9、农村的实际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劳务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劳力型居多,技能型输出较少,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幅不大3制约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制约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很多,既有工农之间的差异、农业的弱质性,又有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农业投资不足、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农民素质偏低以及农民负担过重等主观因素;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的现实反映,又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认真分析和把握主客观因素的成因、现状和影响,对于正确把握形势,研究制定科学性、针对性强的工作措施,推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是主导产业不大不强,农产品科技含

10、量和附加值比较低。近年来,我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强“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进村建设,大多数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主导产业,但效益较高的菜、果、畜主导产业产品总量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大都是农民以户为主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未形成良好的产、供、销链条,导致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区地方特色农产品因未形成规模效益而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削弱,农民收益减少。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我村耕地面积少,王里村群众仍然以低产出、低收入的粮食作物为主,缺乏特色产业和高附加值种植作物,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

11、群众常年累月地劳动,收入却并不高。另外,农产品大都是分散经营,投入产出率低,成本偏高,农民从中获得的实际收入有限。其次,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而农产品价格多年以来又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的收益与其它产业相比呈不断下降之势,导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 三、是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我村现有农业产业化整体发育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都偏小,产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龙头企业拉动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的作用有限,能够带动生产大批量、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和基地不多。另外,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衔接不紧,大都为松散型

12、联系,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等环节获得收益较难。 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择业门路广,来自 二、三产业的收入也多。目前大部分农民仅局限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部分从事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钦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对现在目前岗位能够适应,但是接下去对更高学历的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单靠体力劳动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不尽快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我区来看,

13、有相当部分农民不熟悉商品生产知识,不了解外界市场信息,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较弱,影响了自身收入提高。 4怎么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

1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

15、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 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使农民增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业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主导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同地区间农村之间农村产业结构的低水平重复,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 二、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