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07866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姓 名: 肖 小 娟 学 号: 1443001209925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学 点: 娄底 新化 指导教师: 姜世平 目 录序 言3一、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3(一) 色彩浓淡,形象鲜明31、 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32、 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43、 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4(二) 层次丰富,构图巧妙4(三) 动静相兼,声色俱佳5二、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6三、 诗渗禅意,流动空灵7四、 结语9参考文献:10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娄底新化 汉语言文学 本科 1443001209925 肖小娟【摘要】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把画与诗相互融合贯通,其诗

2、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先河,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关键字】王维 山水诗 山水画 诗中有画 意境 序 言王维,字摩诘,蒲州人,年轻时即盛负才名,擅长诗、画,兼通音乐。玄宗开元九年擢第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退居兰田,以赋诗、绘画、弹琴、诵佛为事,故有“诗佛”之称。当李白以景成诗抒发自己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杜甫以景成诗表自己雄伟抱负,忧国忧民的胸怀;众多诗人以景成诗述说自己的忧愤、惆怅、失意、愁思情绪的时候;王维却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寄情山水,迷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钟情于“诗中有画

3、”和“画中有诗”。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代的董其昌亦曾推崇王维为“文人画之鼻祖”,王维也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一、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一) 色彩浓淡,形象鲜明1、 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美国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

4、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义。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王维善于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如: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辋川别业诗中“绿”、“红”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给人一种眼前一亮,先色夺人的视觉冲击。“绿堪染”、“红欲然”绿得好像可以用作染料,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夸张化地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于是盎然的春意一下就跃然纸上了。又如: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刑桂州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

5、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又显出诗人炉火纯青的功力。再如“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将青白放在一起,相互映衬,相互调和,给景象增添了幽静的意境。再如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艳。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际上是异常生动的直觉。诗人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2、 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王维善于研究和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客观对象的某种色彩与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使

6、色彩情调化。因而他能恰当地通过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绪,抒发情感,烘托意境,从而使诗的画意更耐人寻味。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萍池中轻舟回荡,归舟之后,池上的绿萍慢悠悠地靠近、合拢,垂杨又轻轻地将它扫开。春池、绿萍、垂杨神态生动,又用了同一种色调。歌德说:“绿色给人以一种真正的满足。”王维此诗中的满眼绿色,有如缕缕春风,清新人的头脑,荡涤了心头的几丝烦躁郁闷,营造了一种幽静、澄澈的氛围。3、 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反复描摹了朝晖夕阴、月光云影和日月光晕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如: 澄波淡将夕,清月皓方间。 泛前后一幅夕阳在地,微

7、波荡漾,皓月临空,清辉照人的画面又呈现出来。类似的还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等等,均注意捕捉自然界景象瞬间的光影变化,绘出流光溢彩的画卷,让人心旌摇曳,叹为观止。(二) 层次丰富,构图巧妙王维山水诗的结构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宣,达到传神生动的效果。如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整首诗景的展开很有层次,前六句可以说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每句中都有一个主导意象: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在

8、意象的频闪(同时兼有隐性声象的叠加,如辘辘的车马、浅浅的流水、鸣叫的暮禽等)浮现之间,我们仿佛觉得这山水禽鸟、秋山残照像附着了人的性情意绪和精神气质,都刹那间活了起来,而不仅仅是逼真酷似。尤其是“荒”、“落”、“暮”、“秋”、“古”等词的修饰,还有“临”、“满”两个动词的妙用,使以上一系列意象的组合而形成的内蕴更具张力,这其中有凄清寥落,有从容安详,更有恬静淡泊。又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作者先用一个“近”字,造成峰与天欲相连之势,主峰高峻、巍峨之态呈现于读者眼前,接着用一个动词“到”,使群山仿佛出现奔驰之势

9、,并不断地把人们的视野拉开,造成壮阔无比的绘画空间。接着诗人把云烟、青霭这些看似分明,却又飘渺虚无,变幻莫测,不断飞动的意象,纳入壮阔的画境里,使境中的山与水生机盎然,把山的神韵写得淋漓尽致。紧接着,诗人细腻地描写光的作用造成山峦阴阳明暗的变化。最后着画龙点晴之笔:以一泓潭水,几粒人影,把高峰连山的精神气势衬托得活灵活现。那若隐若现的青霭,那若有若无的山色,都有一种象中国水墨画一样微妙幽深的韵味、风姿。(三) 动静相兼,声色俱佳王维常常在诗中运用许多动词,这样不仅贴切、自然,而且使诗多了一层动感。同时他精通音乐,善于把音乐中的节奏美,运用到诗作中去,从而他的山水田园诗常常流淌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10、:鸡鸣犬吠、暮鼓晨钟、莺歌燕语、猿啼蝉噪、落叶飞花、流泉风雨、弹琴鼓瑟多数都是极鲜活的有声画。如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诗人将自然的

11、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的纯美诗境。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而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秋夜雨后的山村在诗人的笔下多么纯净美好,多么富于诗情画意!诗人捕捉了景物中最优美、最动人的一刹那,随意挥洒,是如此形象生动,意境幽美,韵律悠扬。再如春中

12、田园作: 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在这首诗中,春鸠之鸣啾,燕子之呢喃与斧伐之“坎坎”、锄觇之“锵锵”混合成一首悠扬的春天奏鸣曲;雪白耀眼的杏花纷纷扬扬,鸠歌燕舞,农人忙着整桑治水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情画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在这幅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世俗画卷里,意象的铺排是循着音声的律动徐徐展开的,使读者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中悟及“东风暗换年华”的人生哲理。二、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白居易曾讲:“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对一首诗而言,情是生命的根基。一些诗人常“托物言态”,“借景遣怀”,使渐露画意的风景诗

13、断了意境。如李白金陵风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忧愤之情使前段画意全无。而王维则是写诗着眼之处全在景上,由景生情,情中见画。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其诗作中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如临高台送黎拾遗: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第一句,即是送别,当友人走了以后,诗人却不肯离去,他又登上了高台,继续目送友人远去,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厚以及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第二句,原野空旷,不见边际,只见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视线中,这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无奈。第三四两句,更是用了对比手法,

14、天晚了,外出的鸟儿都回来了,可你却一点也没有止步的意思,不知你何时回来啊,这里的不舍之情进一步加深了。这首诗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采用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又如其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友人将去安西,王维还有心情观景,看朝雨和柳色,不叙离情,不言惜别。只劝君更尽一杯酒,告诉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可在蒙蒙细雨青青柳色的画境中,由一声“西出阳关无故人”引出的离别怅惘惜别感伤,时隐时现,久久不散。诗情虽很淡,画意境更浓,而且浓得化也化不开。还有欹湖:“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

15、卷白云。”,不言“相送情”不说“还相遇”,不问“东流水”,不理“潭水深”。只是在天际画一片连绵的白云,寄情于景,含蓄委婉,意味深长。王维写情之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中,蕴含婉约深沉的绵绵情愫。其诗作相思,借小小红豆,咏相思之情,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王维写情,还喜隐喻比兴。如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第二首中的男主人公不问故乡事,也不叙怀乡情,只问了句“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用如画般的“窗前寒梅”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及恋人的无尽悠远的深情。第三首中的“心心”二字将女子的愁心难展、情意绵绵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