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06743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迷失的少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迷失的少年新学期开始,我接了一个新班。看着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然而,没过几天,问题就出现了, 班上频频发生失物疑案,同学们的学习用品和零用钱经常不翼而飞,究竟被谁在暗中拿走了?经过多方面了解,我把目标锁在了一位名叫毛毛的同学身上。经过多种渠道的了解,毛毛的形象就比较清晰的出现我的眼前。案例:基本情况:毛毛,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毛毛同学平时行为怪异,课间不和同学玩耍,默默坐在教室一角。课堂上经常讲话、做小动作、捉弄同学等,放学后不参加集队,自己偷跑。欺负弱小同学,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由于他的干扰,给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许多麻烦。 个性特征:1.情绪变化无常。时而

2、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课间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2.班级中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玩,谁也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3.经常拿同学的东西,如:笔、本子、钱等。如果是在地上捡到的东西,就偷偷地据为己有。有时用拿到的钱买零食送给同学,希望有人能喜欢他,和他玩耍。4.对自己的学习用品或其他物品特别珍惜,很少弄丢或损坏,如果丢了她会到处找,找不到会很伤心。5.不愿完成作业。只写语文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全不完成,数学是不会,英语不想写。以上是我对毛毛的一些了解,孩子身上需要改正的缺点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偷拿别人的东西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如:语文成绩突

3、出,写字认真,爱惜物品等。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他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将来?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呵护。我决定从“偷拿东西”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上那层阴暗的面纱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经过和毛毛妈妈及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1.小学一、二年级时她就经常从学校拿一些小东西回家,如:橡皮、铅笔等。当时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对他疏于教育。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格,晚上到家由于事情多顾不上辅导孩子功课,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让她做

4、什么,她偏不做,对她表示关心的时候,孩子却漠然视之,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综合她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如下分析:1.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再加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使他感到妈妈对他的爱护是多余的,甚至存在戒心,导致他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2.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校同学们瞧不起、嘲笑他,让他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怎样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慢慢愈演愈烈。3.做了错事,害怕身边的同学知道,担心被拆穿,所以心情总是很郁闷。当发现没有被发现时,又特别高兴,滋长了下次犯错误的

5、心理。二、共同探讨,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困扰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协作,打开孩子的心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密友毛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毛毛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用1小时时间和孩子聊天,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聊的时候可以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批评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信心。2.创造机会,促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班队课上我为毛毛创造了一次和同学沟通的良机,首先让他诚心诚意

6、的向同学们道歉,并保证以后努力改掉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请同学们帮助和监督。接着毛毛将神秘礼物送给同学们,(礼物就是那些以前被偷拿走的物品,)当毛毛把礼物一一送还到同学们手中,有的同学不好意思接收,有的同学惊呆了,还有的甚至落下眼泪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曾经为同学们讨厌、老师头痛的毛毛能做出如此的举动,真的很意外。我也备受感动,就趁热打铁,真诚的呼吁全班同学都来帮助她,让同学们明白了“错误难以改变,但可贵的是知错能改”的道理。3.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毛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成绩不理想,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太低,自以为所有的人都不讨厌自己,心里产生孤独感,对自己缺乏自信。

7、为此,平时我首先对毛毛有信心,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讨厌你,相反老师非常喜欢你。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也有特长。如:语文较优秀,说明你很聪明,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三、初步反馈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现在的毛毛和他妈妈在一起别提多开心了。母女俩成为真正的朋友。2.孩子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新学的知识掌握的也不错。课间和同学们在一起游戏、跳舞等,再也没有时间去想怎样才能趁人不备偷拿别人的东西了。3.课堂上能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也能大胆发言了。四、从此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

8、考1.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看重学生是否守纪,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的后果是: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2.以对学生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很多小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占为己有,在他们内心的用意是很单纯的,他们没有社会上的道德观的约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这样迷失的孩子,如果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慢慢认识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就会逐渐改掉这种坏习惯,但如果我们疏忽大意,听之任之,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给孩子造成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3.面对问题,除了倾注爱心外,还要有一种研究的心态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发现平时的工作仅停留于事物表面的肤浅,蜻蜓点水多,理论论证少。甚至有的老师在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案例研究则是“就事论理”。因为它“就事”,从案例出发,所以它实事求是,看起来真实。又因为它要“论理”,就必须从案例中抽出理性的结论,所以它不至成为单纯描述性的文字。谈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结论却往往与教师通常的想法相距甚远,震撼之余,就会有所启发。愿案例研究能形成一种风气,成为老师们的习惯思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