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大师语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6372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大师语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画大师语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画大师语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画大师语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画大师语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画大师语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画大师语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画大师语录读书可以变化作者的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学好画的第一要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创作上去。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加以 对事物的敏感性,即有理想、有见解,以及笔有韵味、神采奕奕,亦即前人所主张的画要有书卷气,有了它,就有文野之分。新的涵义就是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 到画上去。这三种学问,也就是时常讲的诗、书、画。这三个姐妹艺术,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宋代陆放翁告诫他的儿子做诗说,功夫在诗外,是一点也不错的。窃以为学画而不读书,定会缺少营养,流于贫瘠,而且意境不高,匪特不能撰文题画,见其寒俭也。我自己有一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有人把

2、看画也叫读画,画读得多了,胸中有数十幅好画,默记下来,眼睛一闭,如在目前,时时存想,加以训练,不愁没有传统。我总是仔细观看,不放过一切看画的机会。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说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有些人说我的中国山水画有些传统,认为一定临过很多宋元画,其实我哪里有机会临宋元画,如果真有些传统工夫的话,也是看来的。我自己感觉到,看一次名迹,手中就提高一层。这些好画,无不从生活中来,自古大家无不在传统的基础上,看山看水,做到外师造化;然后有所取舍,加入一己的想法,所谓中得心源。 我小时读水经注,关于三峡一段,文字隽永,令人屡读不厌。及今亲历其境,则又有文字所不能形容者。江上

3、山势连绵不断,如展长卷。尤其江流湍急,回荡 激流,滩各异制度,曲折开合,水流其间,变幻莫测。我坐在木筏上,可以细审其势,得谙水性;而传统山水,各家各派无不尽备。诚非轮船急驶所能仿佛一二。在三峡之中,走了一个多月,比读十年书得益更多。直到于今,我常常画峡江图,前后不下数百幅。也因有了三峡看水的生活体验,用勾线办法创造出表现峡江险水的独特风格。长途旅行,每每在车上持续六七个小时,同车多有磕睡者,我总是打起精神贪婪地眺望窗外,找寻好山好水,从不放过。我的方法,主要靠默记,不去强调山容水态的完全逼真,一般只记住它的来龙去脉,回环曲折,中间衔接勾搭,交待清楚就够了。当看到一块石壁、一丛树;或者一个坡面,

4、小至一个数根、一个节疤、一棵数干的皱纹,以前没有画过,或者没有画好,怎样去表现它没有经验。这单靠默记是不够的,为此目的,必须坐下来对景写生,从而不端改进。 后来在窗外看到一丛疏树,日光映照,主干全部可以看出,方悟前人也是从西安市观察中得到启发,创为主干全露的画法。学画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妨碍基本功的锻炼,也没有功夫去写字读书,有碍于提高。所以学画切忌名利心太多。 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皱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 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

5、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成规旧套,自创新 貌。而在新貌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第三个标准是有韵味。 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 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quot;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 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多画有两种:一中是临摹,一种是创作。临

6、摹是手段,其目的是对着好作品,逐笔逐段地模仿 下来,化他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所以临摹切忌他画一棵树,我也画一棵树,他华一块石头我也画一块石头,照抄一遍,无所用心,这样效果是不大的。必须一笔 一笔地揣摩他的起笔落笔处,怎样用笔用墨,多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换一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所得的效果有怎样?如是临摹多了,临一张有一张深刻的 印象,对创作是有好处的。 要把思想集中到画上来,在家里想,出外也想,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树,有一个节疤,回想以前是否在画里看到过,他们是怎样表现的,我怎样去表现它,要多想。所 以不一定要从早上画到晚上,一刻不停地画得很多,多画而不想,是收效不大的。想的时间,再加上有

7、一定的用手作画的时间,就是提高的时间,这样也可补救一般 作画时间少的缺点。同样受到提高的效果。有了名师,如非上智,每每为名师所圈住。老师的成就愈大,被圈住的力量也愈大。也愈难跳出。终生是老师的面目,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反不如无名师指授,自己摸索,四面八方,吸收营养,少框框限制,容易自己出新。下笔之前,必须运气,运指腕。 中指拨动,是用笔的诀窍。 作画的要求不同,大大超过写字。其大要指实掌虚,四面出锋,回旋的余地要大,这是总的方法。但指实不是执死不动,尤其中指必须微微拨动。因为五个指头, 大指、食指、中指紧紧执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只不过起到辅助作用,而上面三个指头,中指最靠近笔尖,稍动一下,

8、点划之间便起微妙的变化。三指紧执笔杆,二指辅助,指实掌虚,是竖笔的执笔法。 拖笔,尤其想下拖,执笔的方法就要改变,好象单勾法。大指、食指两个指头在上面从相对的方向执住笔杆,中指、无名指、小指三个指头在下面妥住笔杆,近于 执钢笔或铅笔的方法。所不同的只是指头要伸直一些,有不要执得太紧,笔锋同样要藏在墨痕中心,这样也可以达到圆的效果,叫做卧笔中锋。用笔要竖得起,卧得下。竖笔拖笔,必须穿插交叉互用,因势而行,切忌做作。达到运转自然,圆浑无碍,才是佳制。中锋的好出在于丰实壮健,而不偏枯纤弱之病。所谓中锋,要求笔尖永远在这一笔的墨痕中间,而不是偏出墨痕的边缘,做到万毫齐力,这样不论竖笔、卧笔、拖笔、逆笔

9、,都是中锋。笔平划是中缝。但转了一个弯,笔锋偏出墨痕边缘,就不圆,就不是中锋,这样必须换笔(按:指改换调整用笔方法,而非指另换一支笔),那末笔锋又回到墨痕中心来,还是中锋。训练运腕,要求腕的运作圈得转,就靠平时不断地画圆圈、打圈子,把指腕运活,配搭紧密,以达到圆转无碍的境界。 还须训练拉长线条。长线条有直线和波浪纹曲线多种,都要中锋一笔到底,那就不止运腕,同时还要运臂。拉时腕不能靠在桌面上,正中端坐,利用腹部呼吸,沉 住气,目光盯住笔尖,执笔要较高,笔杆垂直竖起,中指微微拨动,徐徐划过去,这样不论横线、直线,都能出于中锋,而且能拉得长,虽到末杪而气不竭。线要拉得长,圈子要圈的圆,在山水画技法上

10、,是基本功训练的浪个方面。用笔柔毫宜刚用,健毫宜柔用,尖笔不秃,做到如此,才见功力。第一靠不断的肌肉训练,要做到把力用到笔尖上。第二要熟知笔性,深体细察,因势利用。运用笔尖时,要提得起,留得住。画一根线条,要用全身的力量送到底。送的时候中指向下按,同时臂腕向里拖(按:此系指画直线,如划横线则应是臂腕向右拖),中指微微拨动,摇曳生姿,不是平划过去,这样线内就有东西,有了东西,就留得住。不论一点一线,下笔把的稳,提得起,放得下。笔既要提得起,还要揿得下。1、 画云法山水画中每用作为处理虚实的手段。画云主要有二法:其一用水墨淡淡烘染而成,不露笔墨痕迹,用以表现春山晴蔼,是一种静止的云。其二用线条勾画

11、而成,利于表现有动势的云,当然也可表现静止的云。 山水画传统画法中有大勾云、小勾云两种画云法,但历来多作灵芝状,少有变化,无生气。我对照自然云的形态,参酌古法,加以变化成之。大小勾云粗细繁简不一,而画法相同。参照山石环境适当用之,以求统一。片云在天,其下为云根,上为云面,上轻而下重,以分阴阳明暗,寓透视原理于其中。勾云分上下两面,上为阳面,下为阴面,上面笔简,下面笔繁。云朵互相之间有疏密关系,笔墨要有浓淡虚实变化。云根每依附石林木以成其重,尚感不足,可用浓墨于淡墨线之上,依迹重勾点醒,以求不平。古语有重若崩云、云蒸霞蔚、风起云涌之说,可见写云要有动势,而惟有勾云法能达此要求。勾云能表现云的动势

12、,所谓崩云或奔云,只有用线才能写出它的动态和动向,用渲染的方法无法达到这个效果。云与山头的取势布局须相互呼应。云漫山头之外,取其险势。山头平正,无出奇之姿,如在顶上面云一簇,以取其势,东坡所谓岭上晴云披絮帽,则立破平正,此构图之一法也。飙云捷走,缘山脊而上,似惊涛阵马,陡增气势。云漫山腰,得其虚实变化。太行山势,山石方折,满目觚棱,画云亦宜带有方形,方得一致。云与山头的用线,既要有变化又要协调统一。平头云用以表现云海。于高处下瞰,铺银拥絮皛然一色,如对大海,浪涛滚滚。偶然出山头,如海中岛屿。一幅山水画之中,画云要有呼应,既有大面积的云,也要有小面积的云,相互呼应。白云在山,随风流驶,来如兵阵,

13、大小相属,虚实映带,要有呼应。不必勾出云体,先画丛树,青苍重迭,中间白气回环,层层深入,推至远处。白云可利用四围物体以成其形。山石林木是实处,而下笔时审度形势,计白当黑,当留意白处,以达到參差映带,自然圆转之美。积墨成块,中间露出白线,如龙蛇起舞,回环往复,要前后连续,断而不断,首贵自然,切忌做作,无有生意。1、风 风是空气的流动,是没有色,也没有形的。所以要画风,全靠其它事物的衬托。画大风用四围草树来衬托风势。风从东来,则四旁丛树的主干迎着风势向东出,画 到上面细枝,倒过头来全部一个方向向西簸动。树上的藤萝和树叶也一面向西倒,树下细草也向西离披。总之写出草树和风相搏斗,其始不屈地相逆,以蓄其

14、势,及 其末梢力尽,顺风势以见风力。树下石块和坡陀,虽坚实非风所能掀动,但也要蓄势向东以逆风,如果向西则气泄。画微风只须摇动树的枝杪。画春风则满园桃李, 轻祫微举,吹人欲醉。2、 雨当暴雨之际,必随之以大风,风挟雨势,倾盆如注。柳子厚诗云:密雨斜侵薛荔墙。这个斜字用的 好。我们观察大雨之来,因有大风,其势必斜。而且不是如丝如帘,也不是疏密一色,是中间织成道道,可以先用派笔饱蘸墨青水,在纸上平行地面一、二寸许阔条 条,一条深,一条浅,相互间隔,但界限不能太明显,等干之后,可用较深墨于淡条条处,画上树石、屋宇、桥梁、人物等。两边入于深条处,渐隐不见。其草树画 罚,于画风相同,顺逆横斜,以蓄其势。点

15、缀人物,可画雨具,迎风而上,以增加气氛。3、 雪画飞雪图,传说用弹弓弹上粉点,好像密雪 的样子。所传元王蒙的岱宗密雪图就是用这个方法。我不知道弓的形制怎样,以及如何去汤,屡试不得其法。后来用敲雪法,效果很好。其法用两枝笔,一 枝笔饱蘸白粉,平卧横执,然后用另一枝笔杆敲击这枝平卧的笔杆,要敲得重,即有细点的粉散落下来。笔头上所蘸白粉因为多少不同,散落的点灾也有粗细疏密之 分。可以预先在另纸试敲,到点子大小适中,即可敲上。4、 雾雾中景色,一片模糊,要在模糊中用淡墨勾出物体,近处稍深,远处更淡。 切不可用浓墨,浓则失雾之意。画雾不用浓墨,一片淡墨易失于平。所以只有在笔迹的点线上求其不平。如近处山石用大墨块,近树用粗笔,远树用细笔,加以繁 简、疏密、虚实的穿插,同样可以做到不平。画好之后,可用极淡墨水整幅渲染以增加其白茫茫的感觉。雾天是没有风的,所以树枝不能有动态,也没有声响,是静 悄悄的淡灰色调子。 一幅山水画,提款也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山水画画成之后,题上一段文字,可以增加画面的美观,是一幅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款首先要选择地位,不能因提款而损坏画面。大致看最上一层山头,或左面偏过,那末右面是其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