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6360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总目标。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3.知道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4.明确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的要求。一、依法治国1地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含义: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是依法治国。3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

2、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科学立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地位: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性活动,形成并不断完善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全民守法1依法办事,应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2依法办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3依法办事,还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四、法治中国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2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和法律是

4、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判断(1)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在我国,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4)依法办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革命。()【答案】(1)(2)(3)(4)(5)2【思考】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所以不能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权益。这种观点对吗?【答案】这种观点不对。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将不断得

5、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8探究问题【提示】公民应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教材P9探究问题【提示】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根据制定机关不同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根据所调整的领域不同可分为民法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经济法等。3教材P11探究问题【提示】(1)何某的行为不属于合法行使权利。尽管何某有权饲养、放飞信鸽,但他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就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成为被告。(2)可根据自身所了解的实际,简单举例。例如,公民在公共场所行使言论权不得给他

6、人造成伤害;公民的家庭生活不得干扰居住区的其他居民;等等。4教材P13探究问题【提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前段时间,反腐败大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获得收视率和口碑

7、的双赢。随后央视也将推出反腐剧国家行动,这些文艺作品反映了当前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弘扬了荧屏正气。当然,这股反腐风暴2017年在广电这个敏感地带也掀起不小的风浪。2017年5月10日,北京高院二审判处北京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张晓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此外,安徽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都陆续有高官落马。2017年广电领域腐败案件,广告经营成为广电领域贪腐头号重灾区,每当一个电视剧或节目热播,就会有很多广告商主动排队来做广告,这时候那些能决定谁先上广告的人,就会成为行贿的目标。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依法治国的主体、领导者、

8、依据、对象、目的各是什么?【答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材料启示公民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答案】公民应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全面理解依法治国(1)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

9、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为什么依法治国的原因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3)怎么做依法治国的要求科学立法,形成并不断完善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

10、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全民守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1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中国共产党B全国人大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D国家主席【解析】从依法治国的含义中可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答案】C2以下不属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应坚持的原则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析】权利义务相统一是公民政治参与应坚持的原则,符合题意,当选。【答案】C

11、学生分组探究二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王某居住在某小区1号楼1单元342室,他自小酷爱音乐,非常喜欢唱歌,他经常晚上下班后,在家里听歌听到零点左右,并且将音响的声音开得很大,影响周围邻居的休息。特别是周末的早晨,他早早起来练歌,严重扰民。邻居提醒他把声音开小一点,王某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我在我自己家里,这是我的权利。”他的邻居实在无法忍受,就把他告到了法院。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试对王某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答案】每个公民既要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王某的做法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12、是错误的。2王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坚持依法办事,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我们要掌握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全面理解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1)必要性: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2)具体要求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通过合法的劳动和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

13、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3以下不符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点的是()A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B有权利,就有义务C公民应养成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D公民应履行法定义务,法律应保障公民的一切利益【解析】A、B、C三项说法正确;法律应保障公民的合法、正当的利益,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应选D项。【答案】D4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作贡献。为此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养成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ABCD【解析】我们作为公民

14、中的一员,都应履行国家主人的职责和享受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因此,在依法治国实施中,要始终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故都正确。【答案】D学生合作绘制概念地图师生归纳必记核心要点1个基本方略:依法治国。1个前提和基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个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种观念: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镇政府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土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

15、对原告作出合理的赔偿。先对接知识材料信息知识对接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毁掉土地上的庄稼违背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该村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不受侵犯再演练应用1下列不符合上述材料事实的是()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解析】本题通过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该村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的事例,考查依法治国及公民权利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