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读后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054023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教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教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教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教史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教史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教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教史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教史读后感 0文秘一班李志力学号:920206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智,强之曰:道。” “道”文化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文化,其历史上可追朔到黄帝时期。但普遍公认的“道”文化的开创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小的时候,遥想星斗,是否真的有仙。上溯历史,史上的得道成仙都是真实的。道,玄之又玄,神秘而不可测。 近代著名学者许地山先生为我国这一悠久的宗教文化引用历代道教典籍、文献进行了解说,揭开道文化的神秘面纱。 许地山先生是现代作家、学者,在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 许地山先生还写了不少宗教书。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

2、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一书中,开篇就让我耳目一新。在许地山先生的书中,借用大正藏五十二卷一四一页所谓“三品说”:“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象禁厌。就其章式,大有精粗。粗者厌人杀鬼;精者练尸延寿。更有青菜,受须金帛,王侯受之,则延年益柞;庶人受之,则轻健少疾。”解释道文化其实可分为道家和道教。其中上品之老庄思想,即所谓道家,甚至可以与佛教思想底一部分互相融洽。中品底神仙与下品张陵即所谓道教,在崇拜和信仰方面,与佛教发生不断的冲突。而在时间上道家的起源是先秦时期,道教的起源教于东汉顺帝时期

3、将先秦时期的“神仙饵服”“符象禁厌”糅合一道成立了“天师教”,实际创立者,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道陵张天师。在这,道文化分成了两部分。:以老庄为主的思想流派和以张道陵开创的宗教 同样的还列举了梁朝学者阮孝绪分的方内道与方外道;宋马瑞临五品分类为清静、炼养、服食、符家、经典科教五说;以及道士内部的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分法。但是都不如开头的道家、道教区分那般精彩。在许地山先生书中可以看出,许先生也是比较赞同“三品说”的。 在道教前史中许先生先是首先介绍先秦时道家学说,老子是第一个被提到的道家先贤。在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对老子生平的考究,有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著作考究上考究。也有以史记

4、上记载的老子后世子孙假、解逆向推算老子生活的年代。怀疑的对象有老莱子和太史儋,但都证明不是。在这里,许地山先生考究出千百年来流传的孔子见老子一事为虚构。而且,很有可能“道家”的出现是比儒家要晚,道家思想是后起的,所以“道家”这名辞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说时代稍后。在先秦底文籍里有以孔对墨称巩墨”,或称瑞墨”,但没有称儒道”。 同时还以道德经一书分析其内容以及老子的思想。得出从现存老子看来,多以说明治天下与处世底法术。其中所谓“道”、“德”、“虚静”、“得一”、”无为”、“无欲”、“不争”、“自然”、“柔”、“损”等都不外是政治底方术,成功和保全身命底道理。它含有很浓厚的法家思想,老子的道

5、德经一书也可能不是老子所写。恐怕是法家底学者将道家底老子原本改订底。 从老子以后以其思想派生出以绝虑弃知,等观万物,无是非,无进退只要有了固定的法则,天下便治近似于法家的静虚派;倡齐物底论调,进而主张绝圣弃知,专任名法假托管子所立的法治派;以及可以说战国最显赫的鬼谷子一脉假托太公的阴谋派。从这可看出道家与法家的关系千丝万缕。 提了道家的思想不得不说一下道家的神仙信仰与道教。 道家的神仙信仰源于道家的养生思想根源当起于古人对于自然种种神秘的传说。最出名的莫过于山海经等先秦文学对神仙超脱于世的描写。道家采取这些民间传说或先秦文学中的超人或神仙生活来做本派理论的例证引起当时人们对求不死药、求神仙的兴

6、趣。最出名的有秦始皇到处封禅,求不死之药,可以说最热心求神仙的第一人。汉武帝时,这信仰更加发展,直到汉末张道陵等人采神仙家底信仰以立道教。魏晋以后,神仙底寻求乃成为道土所专底事业。 于是道教开始出现。道教的思想一般都是源于道家的思想内容。但是,道教的仪式、行为上则继承了原始的巫术“中国古代神道也是后来道教底重要源头。古人以天和祖先能够给人祸福。”“从代表祖先底尸,渐次演进为专门事神及传达神意底巫。”“巫底职能很多,都依祈攘禁咒方药来行事,大体说来,约有六件。” 一、降神; 二、解梦; 三、预言; 四、祈雨; 五、医病; 六、星占。从许地山先生的描述来看,道教道士的职能与古时候的巫的职能差不多。

7、由此可见巫道一脉相承。同时道教还以修炼成仙为最终的目的,并且据许地山先生说划分了有五等,“所谓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修到鬼仙还不为功,到人仙乃为小成,地仙为中成,神仙为大成。鬼仙不免轮回,人仙与地仙只可免死,要到神仙方能身外有身,脱质超凡。天仙是得“道”后,传道人间,仙行圆满返到洞天底神仙。”在这里对神仙的划分也采取佛教对于菩萨的见解。 而道教的修炼分为外丹和内丹两种。许先生认为“外丹所以炼形。照道士们底讲究,采药后,精选入炉,用八日取得底真火,从月取得底真水锻炼。丹炉三层,外方内圆,一切都依卦气而造,共高二十七寸。药放在炉里炼过三年为小成,服之可绝百病;六年为中成,服之可以延年;九

8、年为大成,服之可升举。炼到第九年底丹名“白雪”,又名“玉液”;第十二年名为“神将”。(铜符铁券快:“一粒一眼三期后,周身九窍目光明。白雪人口身生羽,神符吞下足生云。”言服了第十二年底丹便能得驾起云头上九天底本领。” 而内丹以人身为小天地,万物皆备于其中,无需再向外求。身体里有三个区域,所谓三丹田,是神、气、精寄寓底地方。上丹田为神舍,中丹田为气府,下丹田为精区。三丹田中自有妙药,能够自炼自还。所以内丹底讲究在“还丹”,即“将丹田炼成底药(龙虎)还到丹田。这丹药是要降伏心肾底龙虎,即制色欲忿怒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润。制色止怒即是降伏龙虎。身中底水火,乃从肾生真水,心生真火。水为乾父,生姹女;火为坤母,生婴儿;二者交情而生黄芽,即具龙真虎是。由此存想内观,以应阳升阴降之象,乃至绝念无想。目凝神息虑,历过小还丹、大还丹、七返、九转、金液、玉液,清还丹后乃得真念与真空,然后可以入到超脱底境界。”由此内外皆修可成就道教人士的最终的目的“得道飞身” 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一书有道家的思想描述,也有神仙信仰与道教的思想形成和主要活动的记叙,全书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道文化进行考究,可谓道教史上的一座丰碑,我只匆匆一读,实在难以了解其中的奥秘。第 3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