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05185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云 南 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概况我省林地面积广阔,其间孕育着众多的非木材森林资源。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稀有珍贵植物、林药、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野生花卉、观赏植物和松花粉系列产品等非木材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我省资源特点,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以具有市场开发潜力、资源丰富、能够发挥云南省林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并能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植物类、真菌类非木材森林资源为基础,充分开发和利用其间丰富的森林药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云南松花粉、森林景观

2、植物等资源,按市场规律走产业化道路,全面提高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人工培育水平,提高产品的加工、营销及新产品的研发等综合开发能力,建立我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体系。1.1 产业发展现状1.1.1资源现状云南地处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体,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为2424.76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63.4%,森林覆盖率达44.3%,活立木蓄积量为14.2亿m3,是全国重点林区省份。由于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具有明显的“立体”特征,全省分布着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299科、2136属、约14000余种,其区系成分复杂、特

3、有种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我国种子植物中特有属有204个,云南就有108个,约1000种以上。如木兰科,世界有12属205种,云南就有8属50多种,罗汉松我国有13种,云南就有8种,樟科植物云南共有196种,其中特有种就有75种,如此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也是云南十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优势。云南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云南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达5000余种,许多重要药材特产于云南或以云南产者为佳,中药资源的优良品质,使云南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著名的“云贵川广,道地药材”中首屈一指,全国定名为名贵药材的品种6070%云南都有。如:石斛、

4、天麻、重楼、草果、灯台树、灯盏花、大黄藤、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半夏、鬼臼、沉香、砂仁、槟榔、诃子、血竭、鸡血藤、三七、川贝母、百合、杜仲、黄柏、狗脊、厚朴、肉桂、肉豆蔻、千年健和儿茶等,森林药材中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现有资源不足的品种主要有天麻、草果、石斛、重楼等。其中:野生石斛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国内国际贸易受到严格控制,目前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的滇重楼已成为中药材中的濒危物种,年采收量不足200吨;我省草果现有产量为7500吨,现有野生天麻林地20万亩,加上人工培育的天麻,年产鲜天麻达3000吨,人工种植灯台树3000亩、大黄藤4000亩,

5、由于过度采挖,加之人工培育不足,使这类珍贵药材产量逐年递减。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云南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多种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我省野生食用菌约有600多种,占世界食用菌种类的35%,占全国的75%左右,据有关资料,我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总量约为50万吨,但社会商品量仅10万吨,其中多数为本地消费,真正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流通的数量就更少。我省产量高、价值大的野生菌种类主要有:松茸、牛肝菌、块菌、奶浆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荪、猴头菌、青头菌、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种类及产量均为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野生食用菌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流通量达

6、21800吨,其中松茸1200吨,其它野生食用菌20600吨。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野生食用菌的数量也呈恢复性增长。特色突出、风味各异的森林蔬菜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菜蓝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的森林植被中,数以百计的植物都可作为蔬菜食用,具有种类多、资源分散、资源总量大、商品量小等特点。大部分森林蔬菜未被开发利用,少数种类有人工栽培,但规模小,森林蔬菜的利用仍以采集天然资源为主,过度采集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云南省约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种(不含野生菌类),人们传统食用的森林蔬菜主要有: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香椿、

7、树头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鹃花、松杉尖、青刺尖、树衣等;人工栽培的主要种类有:香椿、刺五加、臭菜、树头菜、金雀花等。多种稀有珍贵植物、森林景观植物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素有“植物王国”“植物物种基因库”称号的云南,有众多稀有珍贵植物、野生花卉及森林景观植物,尤其是山茶科、杜鹃花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和棕榈科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据统计,云南可供开发的野生观赏花卉就涉及227科,近2500多种,是世界观赏花卉最为珍贵的种质基因库。其中被纳入珍稀濒危的植物约有150种左右,如:长蕊木兰、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鹅掌楸、香木莲、华盖木、云南樟、滇润楠、石楠、云南山茶、野茶

8、树、大树杜鹃、罗汉松、竹柏、董棕、蓖齿苏铁等,这些既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又是很好的野生花卉和景观植物。多年来,云南的植物、林业和园林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中,对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培育园林观赏植物和城市绿化大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筛选出木兰科、樟科、蔷薇科、棕榈科等科中的76种城市绿化的树种,并已开始在城市街道绿化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云南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古茶园保存面积和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也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如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将会产生

9、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现有茶组植物12个种6个变种,云南就分布有8个种6个变种,我省现保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野茶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思茅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松花粉的利用将为我省云南松林分的综合利用注入新的活力。在我省,云南松是风媒花粉植物资源量最大的树种,据1997年“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统计资料:全省有云南松成林面积344.84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1181.28万hm2的29.2%。云南松一般10年生左右开花有粉,1050年是产粉的最佳时期,目前,这一阶段的云南松面积超过170万hm2,据测算,“1050”年龄段的云南松林正常年平均产花粉为38kg/ hm

10、2,依此计算全省松花粉贮量在6.4万吨以上,此外,我省尚有地盘松23万hm2和每年平均人工造林1520万hm2的云南松,该部分资源也可成为云南松花粉的采收基地和后备资源,因此云南松花粉的产业化开发具有充足的资源保障。1.1.2产品开发利用及加工企业现状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多数产品还处于利用天然野生资源为主,加工业落后,主要产品以原料型及初加工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培育及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已进行初步开发并朝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种类有:石斛、天麻、草果、重楼、树头菜、刺五加、臭菜、香椿、金雀花、甜菜、多种野生食用菌、云南樟等多

11、种绿化及观赏植物。其中:重楼、石斛、草果、天麻、灯台树等森林药材,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成药和保健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已成为我省市场需求量大、创汇数额较大、较受欢迎的产品;云南樟、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石楠等乡土树种,已成为我省需求量较大的绿化树种,并受到省外许多城市绿化的青睐。我省从事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开发的企业和加工厂主要有300多家野生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思茅、德宏、西双版纳、红河、大理等地的森林蔬菜加工厂;南涧、泸西、武定的重楼人工培育基地,昭通的天麻人工培育基地,西双版纳、思茅、德宏、临沧、保山等地的石斛培育基地,红河、文山的草果培育基地

12、,红河大黄藤栽培基地、思茅灯台树栽培基地以及一批药品加工企业。在森林景观植物开发方面,全省已建立异地保存种质资源林区12个,林木种源收集区16个,林木种子生产基地11处,约3万hm2,林业专业苗圃3652处,面积3000 hm2,并在宾川、嵩明、宜良、思茅、腾冲、富宁、砚山、罗平、禄丰、河口、泸西、开远、易门、瑞丽、双柏等县建立了15个城市绿化苗木科研培植基地。目前,非木材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产品有:天麻片、天麻粉、复方天麻颗粒、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石斛枫斗、石斛夜光丸、脉络宁胶囊、脉络宁注射液、通塞脉片、灯台叶片、灯台叶颗粒、黄藤素片、黄藤素注射液等著名中成药及保健产品;刺五加、金雀花、松茸

13、、牛肝菌等森林蔬菜和野生食用菌的保鲜品、脱水干片、盐渍品;石楠、滇润楠、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长叶竹柏等绿化树种。另外,云南省林科院开展了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开发的研究,完成了云南省“九五”攻关课题“云南松花粉精粉制备技术”,突破了破壁松花粉和超微细破壁松花粉的开发研究,于2000年3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验收鉴定。并在“松花粉脂提物”、“松花粉活性酶精粉”、“松花粉营养物质精粉”、“松花粉黄酮类精粉”四种精粉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了“松花粉亚油酸软胶囊”、“活性酶口服胶囊”、“黄酮精粉片剂”、“松花粉王浆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项产品,完成了产品成分分析。由于没有很好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4、,目前我省尚无加工企业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1.1.3产值现状据不完全统计,非木材产业目前的总产值为252770万元。其中:野生资源利用和人工培育产品产值为208010万元,加工产品产值为14000万元,运输、销售等服务业产值为30760万元。1.2 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潜力分析(1)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多种非木材森林资源,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场潜力巨大。非木材产品属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可满足人类对保健、膳食、美化环境等多种需求。(3)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非木材森林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加之具备了

15、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因此产业发展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4)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多年的研究,我省林业科技人员已掌握部份非木材森林资源种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探索出保护、培育、利用的生产技术和合理开发的方法。(5)可发展空间大。由于多种社会因素,我省的非木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利用野生资源开发初级产品阶段,存在经营粗放,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及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如加以科学开发利用和加强管理,加大人工培育力度,发展空间巨大。(6)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非木材森林资源分布在我省广大林区,涉及面广,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使其产业化,可增加广大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群众保护森林

16、的自觉性,同时促进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1.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1) 许多有开发价值的非木材资源有待查清。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间不乏极有开发价值的物种资源,目前这类资源仅知在我省有分布,而蕴藏量不明,以至丰富的非木材森林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2) 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开发程度低。由于对非木材资源的价值认识有限,目前我省对非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栽培繁育、加工技术等基础性研究不够,加之市场营销、品牌、包装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制约了非木材产业的发展。(3) 野生资源分散,人工培育的规模小,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加之,广大农户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认识不够,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短期行为,开发利用盲目性大,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严重危害。(4) 产业起步晚,市场及产业链培育不足,目前仍处于民间零星交易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