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03201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名医验案精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匮名医验案精选-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药】桂枝四两(12 克)芍药三两(9 克) 甘草二两(6 克) 麻黄二两 (6 克)生姜五两(15 克) 白术五两(15 克) 知母四两(12 克)防风四两(12 克)附子二枚(炮)(12 克)【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现代 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 芍药知母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八)【解说】 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 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 晕气短为特征。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

2、象故用桂枝芍药知 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 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 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 于中。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实为治风湿历节 反复发作之良方。【运用】一、风湿热痹岳美中医案:陈某,女,50 岁,1960年 11 月为风寒所袭,发热, 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左拇指第一指节红肿热痛,两膝关节不可屈 伸,至1961年3月来诊已难自己行走,当时上午体温38弋,脉象细 弱而数,92 次分,据自述午后每发寒热。投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后, 热通,3 剂后自己能行动,继服10

3、余剂,诸症皆除。(岳美中医案集 1978:84)按语:本案关节红肿热痛、发热,风寒湿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 药知母汤祛风除湿,兼清里热。岳老常将此方用于热痹初起之关节红 肿热痛、屈仲不利之治疗,每获良效。二、寒痹赵明锐医案:任某,男,54 岁。六、七年来,两膝关节疼痛,初 起轻微,逐渐加重,伸屈不便,虽扶杖行走,也是颠跛蹒跚,遇冷则 甚。盛夏也需穿棉裤,继发两踝关节疼痛,局部不红肿,两腿脚冰凉, 脉迟缓,舌淡苔白。曾服乌头汤5 剂,证状毫无改善,改服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30 克,白芍 10 克,甘草10 克,知母10克,防风 10克,麻黄 30 克, 淡附子 30克,白术15 克。上药为末。半个

4、月内分次服完。服药疼痛大减,下肢松动轻健,行走已不需扶杖,两腿脚冷也较 前减轻,并能挑两半桶水,唯屈伸时仍有中度疼痛。原方再服 3 周后, 上述证状消失,至今未发,照常参加劳动。(经方发挥1982:79)按语:痹证日久,正气渐虚,治疗不可单攻邪气,而宜在祛邪同 时施以扶正之品,桂枝芍药知母汤邪正兼顾,既可养阴气,又能助阳 气,适于久痹正虚的治疗。三、鹤膝风 易华堂医案:周奠章,年二旬。因远行汗出,跌入水中,风湿遂 袭筋骨而不觉。其证始则两足酸麻,继而足膝肿大,屈伸不能,兼之 两手战掉,时而遗精,体亦赢瘦,疗治 3 年罔效,几成废人。诊脉左 沉弱,右浮濡,脉证合参,此鹤膝风症也。由其汗出入水,汗

5、为水所 阻,聚而成湿,温成则善流关节。关节者,骨之所凑,筋之所束,又 招外风,入伤筋骨,风湿相搏,故脚膝肿大而成为鹤膝风。前医见病者手战遗精,误认为虚,徒用温补,势濒于危。岂知手 战者,系风湿入于肝,肝主筋,而筋不为我用。遗精者,系风湿入于 肾,肾藏精,而精不为我摄。溯其致病之由,要皆风湿之厉也。设非 驱风去湿、,其病终无已时。择用桂芍知母汤。桂、芍、甘草调和营 卫,麻黄、防风驱风通阳,白术补土去湿,知母利溺消肿,附子通阳 开痹,重用生姜以通脉络,间服芍药甘草汤补阴以柔筋,外用麻黄、 松节、白芥子包患处,开毛窍以去风湿。处方:桂枝12克,生自芍9克,知母12克,白术 12 克,附子12 克(先

6、煎),麻黄6 克,防风12 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次方:生白芍18克,炙甘草9克。 外用方:麻黄、松节、芥子各30 克,研匀,用酒和调,布包患处。服前方半日许,间服次方 1 剂,其脚稍伸,仍照前法再服,半月 其脚能立,又服 1 个月,渐渐能行,后守服半月,手不战,精不遗, 而足行走如常,今已20余年矣。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81年 版)按语:本案当以足膝肿大,屈伸不能,肢体赢瘦等风湿侵入筋骨 之症为主证,虽兼手战、遗精,不可误认为虚也,实为实证中见赢状 也。对此,易氏有精辟之论,“手战者,系风湿入于肝,肝主筋,而 筋不为我用;遗精者,系风湿入于肾,肾藏精,而精不为我摄。溯其 致病

7、之由,要皆风湿之厉也。“可谓认证准确,一语中的,其治用桂 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并合以次用、外用方,循皆有序,干净利落而无 拖泥带水之嫌,临床值得效法。四、肩凝证(肩周炎)傅春梅医案:周某某,男,48 岁,干部。右肩疼痛,活动受限 1 年余,起于肩部外伤,疼痛以夜间为重,夜间常痛醒,天气变化时尤 甚。肩外展80。前屈70。,患肢内旋后伸肘,拇指及骶部。舌淡胖, 脉细弦。曾经推拿、理疗治疗,效不显,遂来求治。给予桂枝芍药知 母汤加减:桂枝10克,淡附片9 克,麻黄3克,黄芪10克,知母12 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赤白芍各10克,甘草9克, 制川乌 8克。并配合手法治疗每日1 次。5

8、 剂后疼痛减轻,夜寐转安,以原方随症加减,继进 30 剂,疼痛 消失,肩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惟有时感觉酸楚。肩外展上举 140。, 前屈上举110。,内旋后伸肘拇指达第四腰椎棘突。(江西中医药1991; (4:30)按语:(原按)肩周炎,本病俗称“肩凝症”、“五十肩”,属中医 痹症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气虚血弱,肝肾不足为其内因;寒湿凝 聚,阳气郁遏为其外因。本病起病缓慢,病程绵长,疼痛多昼轻夜重, 后期常出现肩部肌肉萎缩。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仲景以之治 “诸肢节疼痛”之“历节病”,临床上,援引本方加减治疗肩周炎极合本病病机,疗效较佳。五、腿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尹铁汉医案:许某,女,33 岁,

9、73 年 10 月 14 日初诊:右腿疼 痛,行走困难已两周,经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坐骨神经痛。右腿后外侧 剧烈疼痛,足不敢触地,不能伸屈,舌质淡,苔白、脉弦紧。证属风 寒湿流注关节,经络痹阻。治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剂。桂枝15 克, 白芍 20克,甘草10克,麻黄10克,生姜20克,白术25克,知母 20 克,防风15 克,附子10 克,2 剂水煎服,服后避风。10 月 17 日复诊:疼痛减半,行动已不蹒跚,脉象弦缓。效不更 方,再续进 2 剂。随访:服药后已全愈,一直在家劳动。(黑龙江中医 药 1987;(4:26)按语:此患者过去在豆腐房工作,风寒湿邪浸渍为病使然,以湿 邪为重,故痛有定处

10、,重着不移,所幸病未深久,故按历节病施治, 四剂全愈。六、痿证(马尾神经炎)张其昌医案:文某某,男,38岁。1977年 12 月 2 日初诊。患者 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素罹骨节疼痛。一年前跋涉中突遇骤雨,翌晨寒 战发热,腰痛如折,下肢软弱无力,不能站立,二便失禁,经某某医 学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马尾神经炎”。住院治疗45 天后,病情好 转,惟双下肢仍麻木疫痛,软弱无力,须持杖而行,遂出院改用中药 治疗。近一年来,服滋补肝肾之中药三百余剂,疗效甚微。患者面色 黧黑,形体消瘦,下肢肌肉萎缩。脉象浮滑而促,时有歇止,不能自 还。舌苔黄白厚腻。自诉形寒畏冷双下肢间有灼热感。证属风寒湿邪久羁体内,有郁

11、而化热之势。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清郁热。方取桂枝芍药知 母汤。处方:麻黄15克,桂枝 20 克,白术20 克,知母20 克,防风 20 克,附片 20 克(先煎),白芍 20 克,甘草 15 克,生姜 20 克。17 剂。二诊:每服药后,周身微微汗出,汗后全身轻舒,下肢疼痛已缓, 可持杖行走。脉沉弦滑,已无间歇,舌苔黄白,滞腻已化。仍守原方 加减。处方:麻黄15 克,桂枝 20克,白术 20 克,白芍 2Q 克,知母 20克,防风20克,附片15克,薏米20克,石斛20克,甘草15克, 生姜 20 克。10 剂,隔日一剂。嘱增加下肢运动,以促气血运行。三诊:患者已可弃杖行走,双下肢已无麻

12、木胀痛感,但行走尚难 任远。脉象缓而无力,舌淡苔薄白。久羁之邪,业已驱尽,而气血未 充,法当益气血,通经络,健筋骨。方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 黄芪 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牛膝10克,木瓜 10 克,炙甘草10克,生姜 20克,大枣10 枚。10 剂,隔日1 剂。3 个月后随访,诸证悉除,未再复发。(中医杂志 1985;(12:II)按语:本例病人长期从事野外勘测,跋涉于山林湖泽之间,受水 湿雾露浸淫,风寒湿邪羁留于肌肉筋骨之间,阻塞经隧,脉络不通, 遂致下肢痿软不用。张老抓住脉滑数而促,舌苔黄白厚腻,形寒而下 肢灼热等症,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守方30 余剂而获全功。七

13、、流注(深部组织炎)马继松医案:袁某某,女,38 岁,工人。素体胖壮,喜食甘肥。 一周前感右腿弯部酸痛木胀,五日后局部漫肿,皮色如常,按之痛甚, 微感寒热。西医诊为深部组织炎,予抗菌素治疗两日,寒热虽退,它 证如前,故转我院治疗。刻下舌淡紫,苔白浊腻,脉滑。漾漾欲恶, 身懒肢沉。经色紫黯,白带如涕。系湿瘀与寒痰互阻客于经络,蕴久 则酿脓。当急予温通消散:生麻黄、桂枝、赤芍、知母、防风、白术、 白芥子、银花、花粉、当归、姜夏、云苓,连服 5 剂,诸证霍然。(陕 西中医 1983;2:16)按语:(原按)此证属中医“流注”,病因不外暑湿、湿痰、余毒、 瘀血等数种,总由外邪侵入。但邪内未能入于脏腑,

14、外不得越于皮毛, 行于营卫之间,阻于肌腠之内,在正气不足情况下而发病。揆脉度证, 该患者实系脾虚痰湿挟瘀作崇,故单用抗菌素少效,改投本方加活血 化痰药后,使气血流通,痰消瘀化,肿块炎证即荡然无存。八、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 唐祖宣医案:董某,男,27岁,于1977年元月25日入院治疗。 腹部手术后不明原因,引起左下肢肿胀热痛,不能行走,经上级医院 确诊为髂肢静脉血栓形成,服抗菌素和中药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药物 无效,介绍入我院治疗。证见:形体较胖,面色微黄,舌质淡,苔黄 腻,左下肢全腿肿胀,色呈潮红,抬高患肢减轻,下垂严重,不能行 走,凉痛,气候变化遇冷加重,身常觉恶寒,四肢无力,脉象滑数。

15、 此乃寒湿热内郁,治宜温阳除湿,清热祛风。方用:白芍、知母、防 风各 30 克,白术、桂枝、防己、炮附子、黄柏各15 克,麻黄、生姜、 甘草各 9克。上方服 10剂后疼痛减轻,温度好转,下肢肿胀减轻,但舌仍黄腻, 脉滑数,此寒湿好转,热仍内郁,于上方加苍术15 克,薏仁60 克, 银花 30 克,服 10 剂后舌苔退,脉变缓涩,腿肿全消,已能行走,寒 湿俱减,改用活血化瘀,上方先后加桃仁、红花、苏木、刘寄奴、乳 香、没药等药物调治而愈,现已参加工作,追访 3 年未复发。(云南中 医杂志 1984 ;(5: 49 50)按语:(原按)此病由于术后诱发,病由瘀血阻于络脉,营血受阻, 水津外溢,聚而

16、为湿,肿胀乃作。苔腻而黄,脉滑数者湿热内郁,但 肢肿而冷,身觉恶寒者,阳气衰也。尤以气候变冷加重是其辨证的关 键,故用此方发散寒邪,温经散寒,表里之湿可去,知母、芍药清热 和营,和黄柏、防己以清热利湿,使寒湿去而气血行,湿热除而肿胀 消。寒湿热俱减加活血祛瘀药物疏通经脉,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临 床体会,脉搏的快慢是预卜其病进退的标准,脉搏快是阳热甚,慢则 易使气血凝滞,快者重用清热解毒之剂,若脉搏慢者可重用附子,桂 枝、麻黄。九、历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唐祖宣医案:刘某,男,38岁,于1974年10月18日诊治。两 手关节对称性肿胀、强直、疼痛已四年余。多处求治,均确诊为类风 湿性关节炎,久治无效,疼痛日渐加重,屈伸不利,不能工作,住我 院治疗,初投燥湿祛风之剂无效,后改用清热化湿之品合并西药激素 类药物,病情时轻时重。停用激素病情如故,处方几经变化,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