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整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3198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管理学原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管理学原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管理学原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管理学原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整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管理的基本问题o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即协调o 协调就是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每一个成员、各种资源、各项活动之间有机结合,同步与和谐地开展活动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对管理定义的归纳o 1、强调作业过程:管理是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的过程;o 2、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就是决策;o 3、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其他 人把事办好;o 4、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o 5、强调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 o 组织 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协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的

2、系统。o 三要素: 目标 分工与协作 不同层次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制度 o 组织为什么离不开管理?组织存在的理由就是效率;有内外部的原因。本身特性:新组织成员工作需要领导(指导) 组织目标完成要靠专业分工 专业分工本身固有弊病需要协调、激励 组织成员工作中矛盾需要处理 有效的工作需要协调调配资源 任何集体性的活动,不管理很难圆满完成工作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就是要解决组织发展与外部的协调和发展,资源的筹集、利用等问题,这些都要通过管理才能实现。内部环境:o 组织内部的矛盾要处理:o 如何分工协调o 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协调o 工作过程中的监控o 人际矛盾的处理o 如何保证计划的完成(质、量方面)因此,

3、任何的社会、组织都要进行管理,管理成为组织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不管理甚至无法完成任务不管理会造成资源浪费无管理会造成效率低下不严格管理会赞成产品质量的下降. 所以, 学习管理学就是要探讨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为后人提供借鉴.有效的管理:o 有效的管理就是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o 讲求效率而不讲究效益碌碌无为;o 讲究效益而不讲究效率得不偿失;o 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效益的意义: 完成组织目标,仅仅是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就,做到效益最大大化,或是说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根本目的。组织存在的原因就在于效率(效益)。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组织要发展壮大,保持强盛不衰,都离不

4、开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终极是为了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益。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工作: 制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工作: 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工作: 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控制工作: 检查和监督,着力于纠偏。管理者:管理者是指管理活动发起者,执行者,对最后的活动结果负有直接责任的人。管理者与一般人员的区别:管理者是指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管理者虽然也承担一定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但他的主要的职责是指挥下属工作。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是管理者区别于操作者的显著特点

5、。 o 管理者角色:决策制定方面决策主导;排除干扰;资源分配谈判人信息传递方面追踪信息;传播信息;发言人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o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分类: 直线管理者与职能管理者 2.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的工作:o 对管理负有全面责任;o 负责制定组织的大政方针;o 沟通组织与外界交往联系;o 对组织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资源安排拥有充分的权力。中层管理者的工作o 贯彻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大政方针;o 指挥基层管理者活动;o 指导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o 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o 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的

6、工作:o 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o 带领具体操作人员完成上级下达任务;o 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管理者的职责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组织成员和谐地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所有管理者需要承担的基本职责。具体要做到:o (1)要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o (2)作为信息收集和发布者,要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o (3)作为决策者,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o (4)作为联络人和谈判者,保证同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和外部沟通渠道的畅通。成功的管理者,总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管理才能,这些才能可归纳为:o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中人性假设的现实意义: 人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

7、因素。人才使用的宗旨就是把人潜在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 来,这就涉及到人的激励问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恰当的激励措施,而对人的激励是以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作为理论基础的。 一个管理者持什么样的人性观点,对他的管理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o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也称实利人。这种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麦克雷戈假设的“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其主要观点如下:(一)一般人生来就厌恶劳动,他们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它;(二)由于人对劳动有厌恶的天性,所以,对大多数人必须实行管、卡、压,这样才能使他们努力去完 成企业的目标;

8、(三)一般人宁愿受人指使而不愿自己承担责任,他们没有抱负,安于现状;“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是把人看作是以追求物质需要为最大满足,并且厌恶劳动,不负责任的一类人。因此,在这种假设下采取的激励策略主要加强管制,严格工作规范,用金钱提高士气,用严惩对待消极怠工者。 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在内的早期管理对有关人的看法和实践。社会人假设这一假设认为,职工并非象所描述的“经济人”那样,他们还具有更重要的一种需求,也就是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职工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从经济、物质条件来着眼。“社会人”的思想,开创了管理科学发展过程

9、中的一个新阶段, 使现代管理学中“ 人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 , 并最终确立“ 人”这一因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除了一般的社会需求外 , 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潜力的欲望。“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列出的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 ,也是该理论的核心所在。 他认为 , 每个人都有需求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的需要,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管理启示: “自我实现的人”这一假设对人的认识,显然比 “ 社会人”

10、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管理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能创造一个使人能更充分发挥其才能的工作环境上,而不是放在对人的具体行为的管理上。复杂人假设o 有关“ 经济人”、“ 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对应于科学管理时期,早期行为科学和后期行为科学时期有关人性的假设。这些假设虽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却并非适用于一切人。因为人是很复杂的, 对于许多现象,过去关于人性的假设已难以解释,管理理论和实践迫切需求对人的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和研究。 “ 复杂人”的假设便出现了。根据“ 复杂人”的假设,产生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称之为应变理论(权变理论)。从“ 经 济 人 ” 到“ 复 杂 人 ”,随着管

11、 理 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渐趋丰富,我们很难说哪种观点是绝对正确、普遍适用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绝对依赖某一种假设和管理理论。 显然,对人性的认识,在管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人的需求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措施,以便获得最佳激励效果。o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o 是我们做计划、制定政策时要考虑的因素。 o 管理环境的分类: 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二、管理思想史o 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不过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情。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o 1零散研究阶

12、段o 在管理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之前,管理只是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学科的部分内容分散地存在着。o 2专门研究阶段o 1911年,被西方管理学界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o 早期的管理思想: o 生产的规模小,靠师徒、父子经验传授或个人的经验积累,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oo 科学管理思想特点:o 不再仅仅依靠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是在科学管理之后出现的一种管理思想,也是对科学管理论在实践中存在不足,而在霍桑实验基础上反思和总结得出的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特点:这种管理

13、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行为管理思想意义: 它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定量管理思想: 定量管理思想,有些人称为“数学学派”、“数量学派”、“管理科学派”。 产生于二战后。定量管理思想产生的原因:o 二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当时,英美军队为了解决战争中的一些问题,建立了由各种专家组成的运筹研究小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英国通过数学家建立的资源最优分配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如何以有限的皇家空军力量来抵抗庞大的德国空军的问题。定量

14、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在战后引起了企业界的关注,特别是当运筹研究专家在战后纷纷到公司就业以后,定量研究方法便日益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o 定量管理思想的特点:o 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运筹学、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o 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最优答案;各种可行方案均是以效益作为评判的依据;广泛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手段。oo 权变管理思想: o 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o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oo 权变管理思想特点:o 它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oo 权变管理思想产生的原因:o 产生于上世纪7、8十年代美国,随着生产力大提高、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组织规模有扩大化,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