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03079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讲义一、基础知识先秦文学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

2、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中共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女蜗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蜗是一位英雄女神。 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 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

3、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诗经小雅中有南陵白华华黍等六篇诗有篇目而无歌辞,后人称为为“笙诗”。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春秋战国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家,另处还有小说家。但班固的概括也未

4、尽全面,当时颇为活跃的兵家,就未列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 公羊传、 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记述战争的著名篇章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骰之战、齐晋 之战

5、齐鲁长勺之战等。这是一部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战国策又称国策,还有短长、事语、长书和修书等异名。它是秦汉间人篡集的一部历史著作。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称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言谈行事主要记录在论语里,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里有一段向为人传诵的精彩文字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内容是记述孔子与几个学生谈各自志向的,其中他所赞赏的是曾皙的志趣。 庄子一书的作者是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书中。庄子著名的寓言有庖丁解牛触蛮之争等。 孟子中的著名寓言有报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

6、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是保存寓言最多的。屈原和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诗题 离骚二字, 司马迁说 “ 离骚者,犹离忧也”。 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放时所作。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7、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屈原之后楚国的楚辞作家,按史记屈原列传所说有宋玉、唐勒、景差,但只有宋玉有作品流传,其代表作品是九辩,文学史上屈、宋并称。秦汉文学一、汉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它又简称为为吕览,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汉书艺文志称这为“杂家”。 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是贾谊和晁错,贾谊的政论文名作是过秦论,鲁迅称它为“西汉鸿文”,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书、贤良对策等。 汉初楚声短歌主要有项

8、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 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赋,但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诗歌中的汉乐府民间歌辞和由中下层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最早写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现仍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战国时的荀子。二、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五

9、部分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三汉代乐府诗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公的音乐机构大规模收集民间歌辞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后代把这些民间歌辞自然数为汉乐府民歌。 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它把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其中保存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有“相和歌辞

10、”,以及“杂曲歌辞”三类,另外,“杂歌谣辞”中也有一些汉代民谣。 汉乐府保存下来的作品只有四十多篇,而且大多是东汉的作品。 “乐府”这一机构,过去一直认为它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设立的,但近年考古发现,秦代已有乐府的设置。 乐府民歌反映劳动人民穷困生活和受压迫、遭迫害的作品主要有:东门行妇病行悲歌 等。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灾难和痛苦的代表作品有: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小麦童谣等。反映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诗篇主要有有所思上邪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行,是一篇带有喜剧色彩的民间故事诗。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C全诗

11、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和诗经楚辞相比较,汉乐府在体裁上最大的贡献是叙事诗的成熟和五言诗的大量出现。四、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 写。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

12、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一一山水一一宫体的变化过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 文学理

13、论多有建树, 出现了文心雕龙 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 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一、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

14、 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 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了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年曹丕称帝为界线,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