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02462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的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 概括比较云南歌会三种形式的特点;分析人物描写的不同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3了解云南的民风民俗, 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培养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习了解云南歌会的特色;学习环境描写在本文的作用;学习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2学习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听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旋律优美葫芦丝曲诞生的土壤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云南,这里的少数

2、民族都能歌善舞,他们以唱歌来倾诉彼此的爱慕;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表达劳动的激情;抒发丰收的喜悦1、这节课让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去云南的歌会走走。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歌者,唱歌也。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在唱歌呢?歌者地点方式年轻妇女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老人村寨传歌百多男女老幼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金满斗会2、除了人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在唱歌呢?从整体上看,本文既写了人在唱歌,也写了云雀在唱歌,真是自然的大合唱。你觉得作者写的这些有(点课件)意思吗?学生自由回答。3、探究文意,参与歌会作者用微妙的笔触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如果

3、你到云南旅游,当地人邀请你参加其中的一种歌会,你会参加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用下面的句式谈谈理由。我最喜欢 的场面,因为 。学生自主思考两分钟(要求:理由要从文章中找,并且要分析一下或赏析找出的句子)预设:1、赏读“山野对歌”预设2、赏读“山路漫歌”预设3、赏读“村寨传歌”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歌会特色1、沈从文何许人也,竟然能捕捉到如此有意思淂歌会?课件2: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作家,有边城、湘西等。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世界级作家,我们往往只有敬意。但有一位读者给天堂的沈从文

4、先生写了一封信。课件3: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会相当没意思,因为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建议将其拿掉! 你的忠实读者3、你同意他的看法吗?4、你能用原话来回答吗?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5、作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课件4: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村风光优美,赶马女孩触目是山花烂漫,侧耳是悠悠鸟鸣,这又是何等生机活泼,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当然会出口自然,充满了

5、淳朴本色美。现在,(请某生读),来感受这的美妙境界。三、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谈我们所理解的意思,那么沈从文先生他自己觉得这些歌会的意思又在哪里?请看大屏幕。课件5: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1、 本文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将本文前面的这段文字人为地删去了,作者当时到云南去是想从马鞍的花纹和马具制作上研究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秘密,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他引诱过去,这个更新发现就是课文所写的歌会。所以他说: 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沈从文觉得歌会的意思在哪里吗?(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2、 “活人

6、”是什么意思?(活着的人),沈从文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活人”这个概念。我想,这个“活”字(点课件)也许是有深意的。那么,“活”除了理解为“活着的”,还可以理解为什么意思呢?(活泼、活跃、活力、鲜活、活生生)。3、 那么请大家再次静静地默读文章,看看从哪些地方地读出这些人具有“活泼、活跃、活力、鲜活、活生生”的特征呢?大家可别忘了用笔在你有感觉的细节处画一画、写一写。相信大家一定会从细节处、从字里行间发现生命的活力。开始吧。例1:70岁的老人,他仅仅在传歌吗?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这种智慧和热情不会老去,它永远具有生命的活力。例2:金满斗会,一连三天才散场?他们没有事

7、情做吗?不是(挑水洗衣、打铁箍桶、卖杂货、乡村医生、农民)要劳动赚钱,这些人作小生意的,时间就是金钱,但是“一连三天才散场”,这说明他们获得怎么样?活得有活力,不死板,他们忙中偷闲,抽出时间从物质世界暂时解脱出来,在这一刻,他们完全属于自己。这些人,彰显是一种鲜活、滋润的生命状态。除了这些,年轻的女人有没有活力?例3:年轻的女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底气十足,非常有活力。这个妇女是个怎样的人?文章如何描绘她?4、我觉得沈从文这句太罗嗦了,我想把它改得简洁些,你看行不行?课件7: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了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 【解说】“黑中

8、透红”“白白的”可以看出这是健康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一般来说,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从颜色、配饰),可见他们个个活得鲜活滋润,生气勃勃,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沈从文用近乎罗嗦的语言来细细描绘意在表达作者对这种健康、鲜活的生命形态持怎样的情感?(极赏)。5、同学们,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只是一种静态地外在的描写。其实,要想真正认识一个人,除了看他的静态,还须要看看他的动态表现。这段有没有写到她们的动作呢?(点课件)这些动作描写能不能看出她们充满活力?课件8: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

9、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解说】三丈来长(想一想,就像我们的礼堂)就(才),还充满活力,怎么能说是充满活力呢?简直是活力四射啊!这些生命痛快淋漓,没有拖泥带水的僵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洒脱的生命形态的尊重和赞美。四、课堂小结 许多写平民的散文,玩味的是平民生活的卑微,它们意识不到这个汪洋大海般的世界对生活的意义,感觉不到它的尊严。沈从文是个例外。他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 ,以唤醒那些在尘世风烟中渐次迷失的灵魂。 【总结】同学们,在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中,无论是云雀的快乐吟唱,还是人们的洒脱热情,都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活力,鲜活的生命状态,令我们这些在现实社会里疲于奔命的人无比的羡慕和向往。让我们记住云南,记住云南的歌会,记住沈从文。让清风明月走进我们的心灵,我期待着大家每天都有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