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02057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漳州市龙师附小 邹瑞荣 本文拟通过对几个常态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分析,研究影响和制约合作为学习有效性的因素,以改善我们的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复制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是情景: 个别学生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或者洗耳恭听、或者似听非听,无所事事。那位演讲者通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到合作学习的时候,他既要当好小组长组织大家开展活动,又要带头发言,还要作好记录,最后还得代表小组上台汇报“合作交流的成果”。他的发言就是小组的权威发言,其他同学很难说得比他好,作为小组的代表他当之无愧。几次合作下来,不断巩固了他在组内

2、的权威,逐步形成了他的“一言堂”。而其他的学生就处在被动听讲的地位。于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成功地复制出“学优生讲,学困生听”这种不平等的、缺乏真正交流的合作形式。笔者通过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的一项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 一般情况下,在合作学习中你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A)每次都会26.19%;(B)有时会38.10%;(C)从来没有45.71%。 可见,以上所描述的并非个别现象。很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形成“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也很难达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的合作目的。其实,这一局面的出现在学习小组成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现这一现象也

3、是一种必然。我们现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都会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好的和学习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但也就是这种“互补”为上述“学优生一言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两种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间的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而这种差异又是客观存在),“学困生”已没有质疑“学优生”的能力和兴趣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只有顺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预期的“互补”又将从何谈起?如果一定要说“互补”,那也只是“学优生”将学习成果与“学困生”共同分享罢了,“学困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时,“学优生”由

4、于自己的观点总支配着小组的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长此以往,他们的认识也会变得狭隘。实践证明,唯有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教学效果才是最好。如何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呢?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合作伙伴?哪些人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促进彼此的发展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你认为应该怎样成立学习小组? (A)听从老师的安排27.5%;(B)自己组合70%;(C)随机组合2.5% 你认为哪些人可以成为你较好的合作伙伴? (A)学习成绩好的36.59%; (B)学习成绩和自己差不多的31.70

5、; (C)学习成绩无所谓只要合得来就好31.71% 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主成立学习小组的愿望,并且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均有自己的标准。于是,我开始尝试由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不少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样的学习。学生自己选择的合作伙伴,自主成立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信任程度极大地提高,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能真正的体现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参与,平等交流。 二、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部分学生和一些教师的“课间休息” 在一些课堂上(当然是非公开课),有不少的小组合作学习会出现以下情景: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

6、,我们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更是不敢越“雷池”半步。任凭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探究,教师不敢干预太多,只好暂时从课堂中游离出来。在热热闹闹的小组学习中,由于少了解教师的监控与规范,有些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所事事,说说闲话,甚至会故意调皮捣蛋,制造事端来干扰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些学生在集体学习或个别学习时,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很容易暴露出来,但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反而比较“安全”。因此,有些学生会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逃避学习。 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不是新课程、新理念的问题。我认为主要的由于教师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要

7、改善我们的教学,落实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具体地说,教师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明确学习任务。在小组活动前,教师应当做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告诉他们接下来要学什么,应当努力解决哪些问题。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或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必要时可借助板书、幻灯等多种形式列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2、协助学生排除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小组意见难以统一,使合作交流陷入僵局;有时会出现迷茫找不到继续探索的方向等问题。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深入到小组参加交流和

8、讨论,进行必要的点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 3、规范行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当发现有个别学生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时,教师要及时与他交流引导他重新回归集体活动。 4、发现思维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样的火花可能是学生一个独特的想法,或者他们发现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还可能的是学生一种富有哲理的感悟。教师应善于把握住学生瞬间的灵感,及时跟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想法的空间。或许,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我想,师生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当教师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时,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能实现真正的“师生协力,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