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01958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和教学规划一、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五彩缤纷的世界,选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表达方式契合儿童认知发展。本习作单元学习不同于常规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元习作学习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学习和掌握“观察”这一技能,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观察”。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词条释义: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从词义

2、理解中可以清楚知道观察不同于平时的看,它强调观察的态度和方法,为了解情况而细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回归到单元中“观察”这一习作要素,观察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方法学习实践运用习得总结三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习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写的内容,也就是习作素材。习作素材来源于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小物”、“小景”。观察是习作的基础,解决的是作文内容的来源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并分学段对观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段习作目标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

3、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四学段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习作目标相对应,部编版在单元编排方面,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习作单元习作主题表达训练要素三上第五单元观察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下第五单元想象展开大

4、胆的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四上第五单元写事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四下第五单元写景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五上第五单元写物搜集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一种事物。五下第五单元写人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六上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六下第三单元表达真情实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三上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观察”,小学阶段对于“观察”这一能力的形成,也是梯度螺旋上升的培养过程。年级“观察”要求培养层级三年级留心观察意识四年级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习惯五年级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关注观察的方法。方法六年级培养观察能力,能细致

5、观察景物的变化能力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共八个单元,其中观察位于第五单元,隶属人与自然领域,对观察的要求是留心观察,这里指向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习作单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单元导语“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名言为引,学生在朗读名言、积累名言的过程中初步感悟观察的重要性: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获得美的感受。接着聚焦单元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目标指向明晰,重点在于读和写,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态度、方法和内容等,落笔写自己的观察所得。明确了目标,进入单元学习,五大板块分解习作环节。首先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

6、,从课文中提取知识要点,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接着通过交流平台的归纳梳理,进一步提炼方法。进入初试身手阶段,学生尝试运用方法和观察所得实践写作,从而把单元写作知识沉淀下来。接下来的习作例文学习,学生进一步感知方法,习作例文的结构与表达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学生模仿、参照的对象,最后参照例文练习习作。学生写作是一个“方法学习实践运用习得总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具体来看,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提炼观察所得。五彩缤纷的世界:搭船的鸟金色的沙滩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对象动物:翠鸟、小狗植物:蒲公英、杨梅场景:翠鸟捕鱼观察方法静态观

7、察法:翠鸟外形动态观察法:翠鸟捕鱼时序观察法:草地颜色的变化多角度多感观观察法:杨梅的色形味分析精读课文的习题,我们更能理清本单元的学习侧重点:1. 在比较中分辨细致观察的事物。2. 体会观察的细致,并进行思考练习。3. 与生活中观察经验的联结,向写过渡和延伸。精读课文的习题还突出想象与朗读的结合,在读的过程中体验文中所写情境的画面形象感,同时把文字还原为观察,以文字理解的方式体会观察的乐趣。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其教学功能直接指向习作,分别以批注和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来实现。批注点出了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描写的吸引人之处,引导学生感受观察。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动笔来梳理和发现

8、,找出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以及抓住的事物特点。交流平台进一步对精读的两篇文章中蕴含的习作要素进行了总结,清晰表达为观察一是要留心,二是要细致,学生比较明确地感受习作表达的能力要领。同时,这种示例也为学生今后自主、独立地进行交流提供了参考的样式。单元两次习作练习分别为“初试身手”和“习作”模块。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总结后进入“初试身手”,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实践性练习,一次片段小练笔活动,要求写自己的生活观察。教材给出清晰的引导: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最后的单元习作,第一部分呈现了三幅插图,可以理解为秋天的观察发现、身边的观察发现和教室里的观察发现,这三幅插图从不同

9、角度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对象,在日常生活对常见的人事物中进行独立观察,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场景的热情,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学生在此前已经开始进行观察了,在单元习作中要把新的发现写下来。教材还提出了习作的要求:一是写完后小组展示观察所得,旨在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相互启发,开拓思路;二是试着和同学分享最近的观察感受,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习作单元学习环环相扣,通过六大板块适当分解习作难度,明确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教学直接指向表达,而表达的方法也在教学时有机融入单元学习的全过程

10、。基于以上单元整体解读,将习作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 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 积累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 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提高习作能力。二、单元教学规划学生学习本单元时,在课堂上学习观察方法,课下选取观察对象,实施观察行为并撰写观察所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迁移运用观察,形成元认知观察,并由传统认知上的观察转换为对学习、知识的观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授人以渔”,学生在教师

11、的指导下掌握观察的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具备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教学规划如下:板块一、整体感知,营造情境1. 阅读单元导读页,了解单元学习任务(1)出示本单元与前四单元导图页,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钢笔”图标,明白本单元是写作单元。(2)朗读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出自己的理解;初步感悟观察的重要性: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获得美的感受。(3)知道单元学习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2. 创设情境,激发观察兴趣宣布班级开展“我是小小观察员”活动,并

12、在单元学习结束时依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和观察习作评选出班级“观察之星”。3. 展示观察记录单,明确记录要求,发布观察任务。观察记录单观察对象观察场所观察时间观察中有什么发现?(除了写文字之外,还可以拍照或者录视频,并将图片或者视频发给老师)板块二、赏读课文,习得方法(一)赏读搭船的鸟,体会观察方法1.静观外形,对比发现。(1)观察插图,说说翠鸟的样子。(2)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翠鸟外形描写的句子,对比自己的发现,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和精准表达。观察时抓住颜色鲜艳的特点;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边观察边作比较2.细观捕鱼,聚焦动作(1)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2)结合图文,想象翠鸟捕鱼的

13、情景。交流自己的看到的画面,并说说哪个词语让自己感受到这样的画面。(3)教师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视频中的翠鸟如何捕鱼,丰富课文语言。3. 小组学习,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1)带着问题自读第一自然段: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对雨声做了细致观察;对船夫的外貌、动作做了细致观察)(2)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作者的疑问、联想和猜测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思考让观察变得更有趣;作者带着好奇继续观察,解答了自己的疑问。)4. 练习观察,表达观察所得(1)出示“鸬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话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述鸬鹚的外形特点。(2

14、)播放鸬鹚捕鱼的视频,观察鸬鹚的动作。(3)将自己的观察写成片段,并交流片段。(4)延伸阅读郑振铎的鸬鹚,体会观察和写作的乐趣。5.课后拓展阅读郭风打仗,深入学习用上恰当的动词把动作写清楚。(二)赏读金色的草地,习得观察方法1.“自”问“自”答。学生围绕课题“金色的草地”进行提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再自读课文,解答自己或者同学的疑问。2.自学课文,梳理并分享作者观察中的发现,完成表格。时间颜色原因草地因为蒲公英草地因为蒲公英草地因为蒲公英教师提示小结: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看到一种特别的现象,头脑中有所疑问和思考,再进一步的、连续的观察,发现原因,对事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真正做到细致观察。

15、3.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我”观察的细致(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蒲公英带来的乐趣(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蒲公英的喜爱4.随堂练笔,学用细致观察的方法。(1)观看含羞草视频,说说发现。(2)再观看视频,细致观察,把含羞草的变化写下来。(3)学生作品赏评。5.课下拓展阅读作者普里什文的文章母鸡,深入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板块三、自读例文,尝试表达1. 配合批注自读。批注指明了作者的细致观察所得,阅读我家的小狗时边读边做批注,发现“王子”的淘气可爱。梳理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观察的角度,聚焦作者观察的细致。2.携同伙伴共读。进行同伴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批注,讨论分享感受,感悟观察和融入自己的想象、想法的乐趣。3.结合观察乐读。通过例文的学习,学习他人的观察,模仿优质的表达,激发观察表达欲望。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单,并畅快表达观察所得。4.课下拓展阅读王鲁彦父亲的玳瑁片段和郭沫若的石榴一文。板块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