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017739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为学习溶液溶解度、溶液浓度等基本概念作必要打算。通过经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白糖”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并驾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这既是对前面学问的巩固,也是为学习溶液的溶解度、浓度打下基础的一节课,所以上好这节课至关重要。先通过试验制取三种蔗糖溶液,分析比较后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将这三种蔗糖溶液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推断及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分析这三种溶液中得出的,通过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

2、进行概念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育在试验基础上的分析实力和思维实力。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养成相互探讨,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四、教学用品药品:蔗糖、硝酸钾、食盐、水仪器:大试管或者烧杯、试管夹、酒精灯、50mL烧杯、玻璃棒、10mL量筒、药匙、火柴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其中蔗糖可以用硝酸钾代替)设问 一杯水中是否可

3、以无限地溶解蔗糖呢?学生一:可以;学生二:不行以;演示试验:1、用量筒量取10mL水,分别注入三只烧杯中; 2、向三只烧杯中依次加入8克()、16克()、24克()蔗糖,搅拌,视察 现象。学生:沟通试验现象:烧杯中完全溶解,烧杯中完全溶解,烧杯中有部分蔗糖剩余。小结:一杯水中不行能无限地溶解蔗糖。设问:溶液能否接着溶解蔗糖?溶液能否接着溶解蔗糖?学生:溶液能接着溶解蔗糖,而溶液不能接着溶解蔗糖。讲解:我们把在肯定条件下,肯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在这 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把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不饱 和溶液,如溶液即为蔗糖饱和溶液,溶液即为蔗糖

4、的不饱和溶液。设计试验:如何使溶液中的蔗糖接着溶解?学生:沟通,探讨,确定试验方案,演示试验:加水至固体全部溶解、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小结: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升温(大多数物质)、增加溶剂。试验设计:如何使溶液变成蔗糖的饱和溶液?学生:沟通,探讨,确定试验方案,演示试验:加入蔗糖至不再溶解、蒸发水至固体析出、降低温度至固体析出。引导:冰水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小结: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大多数物质)、增加溶质、削减溶剂。设问:请设计试验证明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学生:沟通、探讨、确定方案,演示试验:向中接着添加蔗糖,视察蔗糖是否接着溶解,假如蔗糖溶解了说明原溶液是不

5、 饱和溶液,假如加入的蔗糖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小结:推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加入该溶液的溶质。设问:现在溶液已经是蔗糖的饱和溶液了,那么它还可以溶解别的物质吗?学生一:不能,因为它是饱和溶液。学生二:能,因为对蔗糖来说它是饱和溶液,它应当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演示试验:向试验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视察是否溶解。小结:所谓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讲解:在肯定条件下,溶液依据能否接着溶解溶质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除此之 外,还可以依据所含溶质的多少粗略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设问:饱和溶液是否肯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肯定是稀溶液?学生:思索、探讨、举列子。小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

6、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没有干脆联系,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肯定是稀溶液。但是,在相同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的浓度大。2. 主要板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定义1.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部分物质) 升温、增加溶剂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注: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接着加入溶液中的溶质;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可以接着溶解其他物质。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肯定是稀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七、教学反思通过经验“一杯水中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蔗糖呢?”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怎样使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溶解”的问题,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学生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意识。提倡教学相长,激励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热忱的激励、主动的引导、耐性的期盼、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揣测、思索、操作、沟通与反思中获得学问、发展智力、培育实力,完善人格和认知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