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00741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地等压线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A.东北一西南走向 B.西北一东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南北走向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吹偏南风 B.乙地吹偏北风 C.丙地吹东北风 D. 丁地吹东南风3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A.甲地处背风坡,气温日较差大 B.乙地气温较丁地低C.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 D.甲地气压较丁地高读“英国、美国、巴西、日本、印度五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4图中对应的国家正确的是A.美国、英国、巴西、日本、印度B.英国、美国、

2、巴西、日本、印度C.英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D.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5下列有关几个国家城市化进程叙述正确的是A 国的城市人口总数比国多B.国和国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逆城市化现象都很突出C.国和国相比,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D.国1975年后城市化速度变慢,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高6、一位同学针对某特大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A城市规模无限扩大控制中心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B住房紧张盖别墅群,向市中心发展C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7、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有大面积可供使用的土

3、地 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 农业科技较发达 有便利的交通运输A B C D8、2009年央视热播大戏走西口,剧中主人公田青从山西来到内蒙古包头谋生。“走西口”这种人口迁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开发 B.经济原因 C.婚姻家庭 D.宗教信仰读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9图中的气压带表示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10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州地区夏季受风带1的影响 B.图中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C.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 D.在风带2影响下,海洋上形成西风漂流11、下图表示地理环境的物质

4、循环示意图(提示:表示外力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类岩石中不可能发现化石B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D过程可以表示变质作用12关于下列四个岛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女王头”位于岛 B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景观C、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D岛西海岸降水较少下图为“某地2007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据此回答各题。1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14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 读中国部分地区风速大于3ms小时数分布图,回答1517题:

5、图315图中P地风速大于3ms小时数较多,其原因可能是( )A位于迎风坡 B山地缺口的影响 C经过城市地区 D防护林的影响16图中P、M两地风速大于3ms小时数相差的时数最有可能是( ) A60001000 B50001000 C40001000 D3000100017关于N地一年中风速大于3ms小时数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春季最大 夏季最大 秋季最大 冬季最大A B C D读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回答1819题。图418图中A处建大型批发市场符合的原则是( )A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符合市场最优原则C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D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19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A组合式

6、 B条带式 C集中式 D分散式杭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东起杭州,西至长沙,全长883.25公里,线路横贯浙江、江西、湖南三省。浙江段工程计划2009年动工,目前正处于方案论证阶段,读下图回答2021题:20浙江段两方案中,铁道部推荐沿既有线方案,以便节省投资并有更大的客流量,但杭州更倾向考虑中线方案,其原因是中线方案:有利于与既有浙赣铁路、金温铁路的衔接并发挥整体效益 对提升杭州西部旅游、对富阳、桐庐、建德三县(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 可为今后杭州至黄山的铁路经过淳安打下基础 沿线地势平坦,工程施工难度低( )A B C D21假如选择中线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

7、影响有( )水土流失 地下水缺乏 红色荒漠 物种灭绝 耕地破坏 A B C D下图表示某地年降水量和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数据,根据资料回答2223题。2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季风性湿润气候B亚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D地中海气候23该地的地理纬度为50N,日出当地时间为8:00,北京时间为15:20,请判断该地是哪个国家( )A日本B法国C英国D德国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2425题。24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

8、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B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C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25“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广天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ABCD 二、综合题。26、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A ,B 。(2分)(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

9、速度最快的是 (填字母)。(2分)(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 。(4分)(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填字母)甲图 ,乙图 。(2分)27、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晚上8点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海心沙岛精彩开幕。(12分)材料一据报道: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及重要配套项目投入60.1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77.28亿元;从2007年至2010年,广州投资41.01亿元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关、停、搬有污染企业147家;增加了 30.4万个就业岗位;亚运会期间,

10、朱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观众和游客预计将达到300万人次;亚运会将为广州带来8000亿的“GDP大礼”。材料二广州市区局部地图(1)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期间_。(2分)A.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墨累一达令盆地正忙播种小麦C.尼罗河河口海域盐度处于最低季节D.潘帕斯草原牧草生长旺盛(2) 图中的海心沙和二沙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其中二沙岛是广州有名的高级住宅区,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M届亚运会对广州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28、读下列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1)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甲点以上M河流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11、及成因。(4分)(2) 据图推测甲地降水特点及成因。(4分)(3) 结合当地矿产资源,判断乙城市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并简述该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4) 结合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简述甲点以上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2分)29读图甲(世界某地区)和图乙(我国某地区),完成下列问题。(12分) 甲 乙 (1)比较甲、乙两地区气候特点及其成因。(4分) (2)比较A、D两河水文和水系的不同点。(2分) (3)近年来开始实施由C向B的引水计划,简述原因。(2分) (4)乙图区域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试分析其原因。(2分) (5)一艘满载小麦的船,从C海域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港,当船只经

12、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和进入波罗的海时,船员可能分别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并说明原因。(2分)参 考 答 案1C2B3B4B5c6、A7、D8、B9D10D11、C12、C13D14.A15. B 16 D 17 D18 C 19 C20 B 21 D22 C 23 D 24 B 25 C26、(1)A冬至,B春分 (2)A(填字母)(3)减小(增大、减小),增长(4)甲图A,乙图D27、(1)D(2) 河流(流水)堆积(沉积)。原因:环境优美;近文化区;交通便利。(3)完善基础设施(或改善了交通条件);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旧城区,促进城市合理规划;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旅游业、商贸的发展;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28、(1)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成因:亚欧板快和印度洋板快碰撞挤压,地形抬升;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2)特点: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