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005319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概况 2二、自然概况 32.1气象与水文 32.2地形与地貌 42.3沿线穿越村庄、道路、河流 4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41、跨河道、鱼塘桥涵基坑开挖 52、跨公路桥涵基坑开挖 5四、防治依据 6五、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65.1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65.2主要措施 8六、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 136.1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136.2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136.3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抢险队责任区 146.4应急小组分工及岗位职责 14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及演练 157.1相应分级 157.2响应程序 167.3应急演练 17八、附件 178.1有关应急机构或人员联系

2、方式 178.2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188.3地质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单 208.4 预警发布流程图 218.5地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 228.6防地质灾害各级应急响应及处置流程23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为进一步加强XX省XX公路第XX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 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确保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 条例、XX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 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XX司关于加强XX省XX(XX界)至XX公 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XX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排查结果,编制本方案

3、。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 K162+800- K173+663.783,全长 10.864Km。管区内共 有三座跨省道和县级公路施工的桥梁:ZK166+224 (YK166+202 XX步分离、K167+688XX分离、K172+037XX大桥;三座跨主要河道的桥 梁:K165+042XX大桥、K167+255XX大桥、K172+037XX河桥1、XX步桥长95.06m,孔径及孔数为:18+26+26+18桥面净宽 16.75m,桩基设计净高5.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下 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扩大基础、桩基础, 桥共设0 1.6m桩基12根、0 1.4m12根

4、,564延米,按一联设置。2、 XX分离桥长77.08米,孔径及孔数为:左 20+30+22、右 22+30+20,桥面宽度渐变,设计净高5.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扩大 基础、桩基础,桥共设0 1.5m桩基18根、0 1.3m桩基10根,474.8 延米,安一联设置。两桥都是按一联设置。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扩大基础、桩基础。3、 XX大桥孔经及孔数为:左9X20、桥梁长185.0m,右10X20、桥梁厂205.0m,桥面宽度33.5m,设计净高5m 上部结构为:右10X 20

5、预应力砼空心板,左9X 20预应力砼空心板,全桥共两联,预制吊装 施工,待安装就位后浇筑绞缝及整体化层砼,设置桥面连续;下部结 构为:采用圆柱墩配桩基础,左0#台及右0#台采用桩柱台配桩基础, 右9#台及右10#台采用肋板台配桩基础,大桥共计0 1.3m桩基52根, 1290延米。4、XX大桥总长381.06m,桥宽度为33.5,本桥上部构建采用3 x 25+3x (4x 25)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本桥平面位于A=640的偏缓 和曲线,A=680的右偏缓和曲线和R=1800m的右偏圆曲线上,纵面位 于+0.7%的直坡和 R=1800m的凸型竖曲线上。XX河常年水位标高为 50.8 ,设计最高通

6、航水位54.56 ,设计水位58.97,河道上游有水闸没 有通航,高为-1.9m,水深约3.3 m左右。二、自然概况2.1气象与水文本标段地处XX省西北部,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 长冬短,全年无霜期长达 300多天,多年平均气温18.820.8 C, 气温适宜。本地区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28.51728.5mm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3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本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2.2地形与地貌本项目沿线区域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地势上总体由南往北大致呈 南低北高,东、西高、中部低的趋势。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为:冲洪 积地貌、构造侵蚀丘陵地貌

7、、溶蚀准平原地貌三个单元,沿线地形起 伏较小,一般相对高度在 2040m之间,海拔高程一般在 50152m 之间,相对高度不大。施工现场地处山区森林地带,道路崎岖陡坡、 沟河交错,施工环境复杂,易诱发桥梁施工安全事故。2.3沿线穿越村庄、道路、河流本标段沿线处于XX县城关镇、XX镇境内内,穿越村庄6处;跨 越S349 S265一级路公路2处,X446公路1处;主要跨越XX XX XX河道三处,河道常年流水,但不通航。整体施工环境比较复杂, 施工难度较大。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根据本工程施工图纸提供的地质报告获悉, 辖区内的地质环境特 征及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排查结果,结合气象部门在对201

8、1 年降水初步预测,预计2011年地质灾害不会出现滑坡、崩塌等小型 突发地质灾害。时间上季节性特征明显,汛期、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期 间也不能轻视诱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出现。此外,工程活动也会易诱发地质灾害,如工程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施工、 沿线临近既有公路两侧等也是易发地段。经过综合分析,我XX段地质条件复杂,受工程影响较大,地质灾害的危险点、隐患点,需要密切关注,切实做好防护工作1、跨河道、鱼塘桥涵基坑开挖K169+631 涵洞、K170+080涵洞、K170+378涵洞、K170+580涵洞、 K171 + 112涵洞、K172+833涵洞、K173+273涵洞、K165+0

9、42XX大桥、 K167+255XX大桥、K172+037XX可桥共计 13 处。2、跨公路桥涵基坑开挖K164+037 江头小乔、 ZK166+224 ( YK166+202 XX 步分离、 K167+688XX分离、K169+435步山塘小桥、K170+045过路塘小桥、K172+037XX大桥;9 处3、高边坡挖填高边坡挖填大于20米的高边坡一览表序号桩号位置最大坡高坡长地质条件防护形式1YK166+314 YK166+380右坡27.1m70.0m冲洪积、剥蚀残丘1级播草2级拱架3级植草2K169+720K169+780左坡23.4m60.0m冲洪积、剥蚀残丘1级播草2级拱架3级植草3

10、K170+640K170+720右坡28.0m80.0m冲洪积、剥蚀残丘1级拱架2级拱架3级植草4K171+180K171+300左坡22.0m120.0m冲洪积、剥蚀残丘1级拱架2级拱架3级植草5K171+350K171+420右坡36.1m70.0m冲洪积、剥蚀残丘1级拱架2级客土喷播 植草、锚杆框 架3级客土喷播 植草、锚杆框 架4级喷播植草6K171+690K169+770左坡25.0m80.0m冲洪积、剥蚀残丘1级喷播植草2级喷播植草3级喷播植草7K172+480K172+620右坡38.5m140.0m剥蚀低山丘1级客土喷播 植草、拱架2级客土喷播 植草、拱架3级拱架、锚杆框架4级

11、喷播植草、拱架8K173+500K173+683.783左坡36.8m183.8m剥蚀低山丘1 级拱架 2级锚杆框 架、客土喷播 植草、预应力 锚杆框架3级植草、拱架4级播草四、防治依据1、地质灾害防护条例2、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3、XX公司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关于加强XX省乂乂至(XX界)至XX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XX司 2011415号)5、XX省XX (XX界)至XX公路第XX段施工图纸五、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5.1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根据防治依据并结合XX沿线的实际地质情况,经调查研究论证, 得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崩塌与滑坡。所以工作重点应当 针对此三项

12、地质灾害,贯彻文件精神,做好防治工作。5.1.1全面调查,认真评价全面开展调查评价工作,成立专职专责的调查队伍,明确其任务 目标。对铁路沿线各个隐患点,危险点进行检查与数据收集,认真作 好记录,及时上报与归档。对所收集的数据结合当地地质与气象部门 提供的资料进行论证与研究,综合考虑隐患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性,所发生灾害的强度,灾害发生后会造成的损失后,结合实际情况 组织工作并上报相关部门。5.1.2排除危险,确保安全针对调查工作得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对相应的防治方案,单独立 具有高度专业性的施工班组,确保防治措施的快速成型。5.1.3

13、监测预警,加强沟通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包括要广泛收集整理 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 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 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并在工作中密切与当地地质与气象机构联系, 保持信息资料及时取得,并在第一时间,将整理好的资料上报领导及 相关部门。5.1.4完善准备,落实保障完善对于灾情发生后需要使用的机具器械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抢险救灾应急计划,做好救灾演练,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对于 在灾情影响下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薄弱环节,要制定有力的保障计 划,将灾害的破坏力降至最低。5.1.5优化组织,强化管理继承

14、现有组织管理机构,优化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在保证有效 性的前提下精简工作程序,缩短工作周期,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提高 整个机构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力。 做到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提供有 力保障。5.2主要措施521 般措施5.2.1.1监测预防为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教育,认真学习关于加强XX省XX至(XX 界)至XX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XX司2011415号)文件 精神。2)建立独立监察小组,对组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实施“定岗位, 定责任,定目标,定能力”,并指定有经验,有能力,有态度的班组 长。3)建立高效快速的信息网,将各个部门,上级单位以及当地地 质.气象部门紧密联

15、系起来,能够在灾害发生的第一事件做出反应。4)收集历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实现各部门 各机构数据共享,对正发生的事件及时记录,归档备查。5.2.1.2保护现有工程,对隐患点综合治理。1)对有可能因灾害产生重大损失的工程段或施工机械,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转移或通过修筑挡土墙或混凝土灌注等手段,加强其周围环境的稳定性,防止灾害的出现2)对于滑坡高发的地区,于坡地开挖引水槽,通过修筑挡土墙 或护坡带等手段加强坡体稳定性,并定期对排水固坡措施进行质量检 查。521.3调节调度,做好抗灾准备和演练1)做好统筹安排工作,在地质灾害高发的气候情况下,除保证 正常施工外应通过优化人员安排使人员,机械有一定的余量,能在灾 害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