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00163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兵法三十六计、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救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仓3、隔岸观火4、笑里藏刀5、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

2、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 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2、围救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 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解析:围救,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军, 可谓围救的典。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弓I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

3、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 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圭卜损上益下的原理推 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秀率军与驻守的朱鲔、轶对峙,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轶,得到了。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 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 被动变主动。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王世民攻打、,世民用以逸 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4、刚决柔也。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自成义军江山 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6、声东击西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 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朝末年,汉将信率军伐,正面佯攻,以1 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地。7、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5、译文:制造假象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解析:无中生有,敌战计之第一计。战国后期,相仪利用楚王的贪婪糊涂,无中生有,以商于之地诓骗楚王,拆散了齐楚联盟。8、暗渡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 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解析:暗渡仓,敌战计之第二计。末楚汉相争,邦大将信,明修栈道,暗渡仓,出奇兵一举占领三。9、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在敌方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应静待其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横暴凶残,

6、互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按照易经。豫卦原理,顺应敌情发展,坐收渔利。 解析:隔岸观火,敌战计第三计。东汉末年,操采用谋土郭嘉隔岸观火之 计,使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从而一举平定。10、笑里藏刀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人想信我方重于友谊,而使之麻痹松懈,暗中积极策划破敌之计,经过充分准备后突然行动,不让敌人有所察觉,藏杀机,外示柔顺。解析:笑里藏刀,敌战计之第四计。隋文帝为灭朝,一面积极作准备,一面 和友好相处,使其放警惕,待时机成熟,一举灭掉南,统一了天下。11、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译文:当战局发展到必然要受损失的时候,就要牺牲局部,去换取全局

7、的利益。解析:代桃僵,敌战计之第五计。春秋时期,晋国忠臣朔遭满门抄斩,为救 忠良之后,门客程婴用代桃僵之计,用别的婴儿换下氏孤儿,保全了忠良之后, 留下了 托孤救孤的千古美名。12、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文:发现敌人微小的漏洞,必须乘机利用;发现我方微小的利益,必须力争获得。变敌方的小失误为我方的小胜利。解析:顺手牵羊,敌战计之第六计。明代和于28年中七次航海远行等,虽没 达到找见建文帝的目的,但顺手牵羊,宣示了大明国威,和也因此成了世界上著 名的航海家。13、打草惊蛇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文:有怀疑就应弄清实情,等情况侦察清楚后再行动;

8、反复侦察,是了解敌情, 发现暗藏敌人的手段。解析:打草惊蛇,攻城计第一计。三国时期,诸亮率军伐,设伏兵于木门道, 都督司马懿为防中计,用打草惊蛇之计派郃前往追击以探虚实。果然,郃中伏, 全军覆灭。虽失一将,却避免了全军覆没。14、借尸还魂原典: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 蒙求我。译文:有所作为的,难以控制,不可加以利用;无所作为的,多依赖别人,会求 助于我,完全可以控制和利用。利用无所作为的,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去 支配别人。解析:借尸还魂,攻战计之第二计。朝末年,胜、吴广率900名壮丁在大泽乡 起义,借扶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力量迅速壮大。15、调

9、虎离山原典: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等到自然条件变化给敌人造成困难,利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敌人。向前进 攻有危险,就设法把敌人引出来消灭。解析:调虎离山,攻战计之第三计。春秋前期,卫国老臣石蜡成功运用此计,除掉了逆贼州吁、石厚,留下了 大义灭亲的千古美谈。16、欲擒故纵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 血刃。需,有孚,光。译文:逼敌过甚,会遭到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削弱它的气势,只须紧跟随在 后面,消耗敌之体力,达到兵不血刃而胜。这是易经R26;需的原理。解析:欲擒故纵,攻战计之第四计。蜀汉丞相诸亮用此计对蛮王孟获 七擒七 纵,使其心悦诚服。

10、17、抛砖引玉原典:类以诱之,击蒙也。译文:用非常相似的事物去诱惑敌人,使其懵懵懂懂地上当受骗。解析:抛砖引玉,攻战计之第五计。唐贞观年间,监察御使萧翼用王羲之真 迹杂帖,抛砖引玉,从王羲之后人辨才和尚手中智赚兰亭序帖真迹,受到了 世民嘉奖。18、擒贼擒王原典: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捉住它的首领,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像龙在陆地作 战,其本领无从施展而陷入绝境一样。解析:擒贼擒王,攻战计之第六计。战国初期文侯时,邺令西门豹,为消除 河伯娶妇陋习,借为河伯娶妇之机,除去巫婆、三老、廷掾等恶人,震摄了恶霸 势力,教育了群众。19、釜底抽薪原典:不敌其力

11、,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设法从根本上削弱它的气势,即用以柔克刚的手段制服敌人。解析:釜底抽薪,混战计之第一计。公元200年,操巧用此计,烧毁袁绍大军粮草,大败袁绍。20、混水摸鱼原典: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文:趁敌人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没有主见的时候,使它顺从我,就像人随从天时变化而作息一样自然。解析:混水摸鱼,混战计第二计。东晋年间,东晋将领石、玄,巧用此计, 搅乱局淝水败符坚。21、金蝉脱壳原典: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译文:保存我方阵地原有的形状和气势,使友军不生怀疑,敌军不敢妄动,而我 军却暗中

12、转移主力,去打击别处的敌人。解析:金蝉脱壳,混战计之第三计。清咸丰11年,慈禧太后在回途中,巧用 金蝉脱壳之计,抢先一步到京,逮捕肃顺,铲除政敌,实现了垂帘听政的目的。22、关门捉贼原典: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文: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而零散的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机动灵活,狡诈难防,不宜急追远赶。解析:关门捉贼,混战计之第四计。战国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 260年),将 白起运用此计在长平生俘军四十余万,乱箭射死军主将括,国自此威名远震。23、远交近攻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当作战目标受地理条件所限时,攻打近敌有利,攻打远敌有害。对远隔的 敌人,如

13、有利于已,也可以暂时联合。解析:远交近攻,混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期,人睢向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计,使国疆土迅速扩。24、假道伐虢原典: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文:地处于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从的时候,我方应立即出兵 求援,藉机扩展势力,对于正处困境的国家,只口头许诺而无实际行动,是不会 取得它的信任的。解析:假道伐虢,混战计之第六计。春秋时期,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计谋,一箭双雕,灭虢和虞国,就是在假道二字上作的文章。25、偷梁换柱原典: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译文:频繁变更敌人的阵容,用以抽换它的主力,等待它自行失败,然后乘机制服它。这就

14、象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它的运行一样。解析:偷梁换柱,并战计之第一计。北宋真宗年间,皇妃氏为谋正宫一位, 用偷梁换柱之计,将妃所生皇子用一剥皮狸猫换走,陷害妃,而自己登上皇后宝 座。26、指桑骂槐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大的慑服弱小的,须以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刚强适度,可以获得拥戴;坚毅果敢,可以令人信服。解析:指桑骂槐,并战计之第二计。春秋时齐将军田穰苴辕门斩庄贾,就是 成功运用指桑骂槐的典。27、假痴不癫原典: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文:宁可假装不知道而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妄动;暗中策划而不露声色, 就像冬天的雷电蓄力待发一

15、样。解析:假痴不癫,并战计之第三计。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为防建文帝毒手, 保全性命,诈癫扮傻,待机起事,最终攻破皇城,夺了皇权,史称明成祖。28、上屋抽梯原典: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故意给敌人可乘之机,诱使其深入我方并切断它的前应后援, 使之陷入绝 境,其遭致祸患,是贪求不应得之利的结果。解析:上屋抽梯,并战计第四计。东汉末年,荆州牧表长子琦为防后母陷害, 巧用此计,向诸亮讨得避祸之策,得免杀身之祸。29、树上开花原典: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译文:借助其它条件布成有利的阵势,使弱小的兵力显示出强大的气势。 就象长 空列阵的雁群凭藉羽翼和队形来助长气势一样。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