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00054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定稿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调查目标:分析社会诚信度现状 调查时间:一月十五日至二月十日 调查对象:企业、大学生调查方式:走访调查、调查问卷 【正文】 一、企业诚信建设现状 1、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直接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在我国每次召开的大型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愿意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 上述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我国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的瓶颈,严重阻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2、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诚信缺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现实状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人们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对自己或企业这个小集体而言有更大的实际利益可图时,信仰、信念容易缺失或动摇,从而导致大量失信行为的出现。因而,失信成本偏低是当前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的直接原因。 其次,从体制看,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是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没有为个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难以给社会提供有案可查的信息和数据。由于对不讲诚信的行为没有什么约束机制,信用危机才会蔓

3、延得如此之快。 再次,法制不健全也是造成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诚信仍停留在道德范畴,没有与法律形成有效联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体系既是诚信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再者,企业信用建设与市场化改革密不可分。企业信用缺失不但妨碍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增长,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市场经济采取自愿平等交换方式,是一种形式 平等的经济。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之间能以诚相待,诚信交易,任何一方的欺诈都将导致交易关系的最终消亡。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快建立完善社会

4、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制度。 3、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加快企业诚信建设 1)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为企业信用的建设奠定市场基础。企业信用的基础是清晰的产权,产权不清晰是不可能有良好和持久信用的。202年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国有经济、混合经济、民营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又通过国有民营、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打造多元化市场主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致力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完善公司的外部和内部监控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企业家群体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形成对企业管理者诚信的内在约束力,使诚信经营成为企

5、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注重道德教化,强化监督,着力提高职工素质,弘扬诚信道德观念,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我们一定要把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体系。 3)以加入to为契机,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在这种更为全面的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荡涤下,我国企业的信用体系将加快得到重构和完善。 4)从培育和维护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以信用为立法基点,制订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三是引导企业切实讲究诚信为本;四是推进和培育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五是发挥积极的监管

6、作用,惩戒失信行为。 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 1、大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10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7,认为“不会”的占63%。 ()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

7、,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如果走在街上,看到名目繁多的招工广告、购物广告等,你对它们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的占14%,70以下的占86。 (5)如果你在摊位上购物,与店主讨价还价时,店主说你所购商品进价太高,没有钱赚,实在不能再便宜了,你会不会相信。结果认为“会”的占7,认为“不会”的占93%。 ()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00,认为“不讨厌”的占。 (7)你有没有在社会上受过骗。结果填“有”的占65,填“没有”的占35%。 (8)你认为你自己是

8、个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 ()你认为现代社会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0%的占2,70以下的占68。 (10)你认为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大部分认为现代社会风气不正,骗子较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 2、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1)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叛逆心理,

9、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交给大学生一把做人、学习的钥匙,以今后适应各种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2)严防不健康的广告入侵校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科技、新产品的出现,广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一些广告内容“华而不实”,甚至是“黄色广告”、“传播封建迷信广告”,四处”泛滥“,充斥校园这块净土,严重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甚至还会扭曲大学生纯洁的心灵。全

10、社会都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谨防一些不健康的广告侵入校园。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只有身心健全,才算健康。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4)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大

11、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结论 望着这沉甸甸的资料,我深深感到上面说到的只是非常有限的内容,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关于诚信的话题要复杂得多。我想,一个人,除了金钱,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心和诚信。社会就像一座大厦,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座大厦里的一块砖,一粒沙,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就像大厦里的转块和沙子缺乏凝聚力,会有那么一天,大厦坍塌,也就是社会瘫痪的时候,当人们明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时候,为时已晚。所以,让我们去接受诚信,用诚信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吧。 内容总结(1)、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诚信缺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现实状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人们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对自己或企业这个小集体而言有更大的实际利益可图时,信仰、信念容易缺失或动摇,从而导致大量失信行为的出现(2)结论 望着这沉甸甸的资料,我深深感到上面说到的只是非常有限的内容,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关于诚信的话题要复杂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