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99254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1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查“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宾主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秀才,隋及唐初的取士科目名,后用对文人学士的敬称。这篇短文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景物描写也很有特,点。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

2、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和仲春美妙的自然景色,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夜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教材分析本文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可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人手进行分析鉴赏,既可给学生以新鲜之感,又可培养他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2、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3、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教学策略从课题人手,通过诵读、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

3、,整体把握文意。再以裴迪为切入口:如果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以此牵出文中的“景”、“情”、“理”来探究。最后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山中”是什么山?王维为何在山中?裴迪是什么人?谁写给谁的书?二、通过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个别弄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能再问老师。2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尝试美读。教师在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轻音的运用、语音的延长、节奏缓急等方面,点拨和鼓励学生不断设计和尝试,加深对景物和语言之美的体会。3教师范读,学生对照自身不足。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写景中体现的作者内心的情感。三、讨

4、论探究假如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王维此信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1、学生可能绝大多数说应邀,两个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教师点拔,两人的情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深厚情意的基础是什么?当然在于两人有相投的志趣,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领悟。文中裴迪“天机清妙”可找到显证。教师可适当介绍王维与裴迪的交往情况。可感知,裴迪应邀是因为山中有二人共赏的美景,二人从美景中能够领梧到共同的深趣。)2、可能会有学生说不应邀,因为他要忙于考试,他对官场还寄予希望,两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裴迪也可能不来啊!(教师不限定答案,鼓励更开放性地理解。那么蓝田山一带有怎样的羌景?紧承着过渡到景物描写的品味。)四、具体研读文

5、中景物描写诗情画意及语盲筒约淡雅的特点1朗读第二段中写景的句子:(1)找出此段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饰词,说说每个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可发现景物前多用“清”、“寒”、“深”等词,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幽、空灵的意境。请学生挑选一些字来谈谈感悟,如“疏钟”可以想见钟声清润悠扬,疏疏落落,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显出静中之动,有种缥缈韵味。(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表现的画面。总结作者在描写中运用的技法。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他的文也有此特色。此景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景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相应和。细致地表现了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

6、精美,音节舒缓,表现了山水的幽静和作者内心的静谧。(3)这样的冬季月景你觉得优美吗?喜欢吗?可能许多学生不喜欢,因为太冷寂、太凄清甚至有点寒意森森。也可能有人会说意境很优美,但让自己长居此地就不情愿了。(4)为什么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冬夜在王维眼中却是优美动人的呢?借此可适当介绍王维对佛教和禅学的极大崇拜,禅宗思想对其诗文感情格调的影响。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笔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禅意的表现,也是作者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的折射。王维,字摩诘,名与字来源于佛经维摩诘。有人说王维心中有座“佛”,可见其晚年内心的平静和甘于寂寞。难怪有人称王维为“诗佛”。2朗读第三段中写景的

7、句子:(1)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色彩明丽,生动活泼,富有朝气)让学生通过联想描绘文中所写景物,体会景物的意境。(2)启发学生,从此段所写的事物(草、木、山、鱼、鸟等)联想毛泽东的同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思考两段描写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毛泽东笔下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万类霜天竞自由”。“万山”、“层林”意象阔大,“红遍”、“碧透”绚丽多彩,豪迈乐观。而王维笔下是一幅色彩明快而清新朗秀的春朝图。意象并不壮阔,色彩明丽却并不绚烂,再让学生通过炼字来加深理解,比如轻鲦“出”水的“出”,有轻柔之感,少力度;而“鹰击长空,鱼翔

8、浅底”的“击”、“翔”就显得刚劲有力的多。同样“露湿青皋”中用“湿”而不用“滴”和“坠”,声响更细小更轻微,甚至难以察觉。整幅画面生机盎然而又冲淡闲散。(3)“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该如何理解?请学生谈谈感悟。是对自然的观照,自然与心灵的和谐感应,天人合一:作者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自然万物有相敬相和的亲密关系,因而对佳山丽水有极强的领悟能力,能更细微地去领略和感知自然界的净美与和谐。春景中自然万物均生动活泼,自由舒展着自我,那份闲适使作者极想与其融为一体。欣赏美景,观照心灵,向外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他希望能够物我相亲,与自然泯然无间、尽善尽美的和谐相处。是对人生

9、的理解,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人生境界的追求:陶渊明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他归隐后乡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从景物中领悟到返璞归真的真意。而王维在景物中何尝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呢?人本就应该生存在如此美景之中啊。小结:虽是一封书信,作者却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的如同一首赞美风光和表述友情的赞美诗。我们还隐约看见王维的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独特超群的的感悟能力和对超凡脱俗人生的追求。其清寂雅净的胸襟与闲静从容的心地,带给人恬淡和宁静的心境,是诗文之中的极品。五、比较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相同点:1、声、色

10、;动、静;2、诗画结合;书画结合;3、感情:闲居之乐,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不同点:诗:秋景;文:实写了冬景,拟写了春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2、品味“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写作特色。感悟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深趣。3、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优美语言的能力。4、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色。2、教学难点:感悟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深趣。【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2、文句的理解、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在

11、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的是谁的作品?答: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其实不光他的诗作,他的文章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2请同学提供课前查找到的资料。(1)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

12、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3)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3、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1)指名诵读。(2)理解下列黑体词语的意思(投影)故山殊可过复与疏钟相间因驮黄檗人往4、初步感知思考:这封信写了那些内容?点拨: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假如自己写信邀请好友上自己住处来玩,会如何写?明确:文中先概写自己游山的经过,再描绘山中美景,抒发思念朋友之情,最后想象山中春景的美妙,发出诚挚邀请。5、重点分析(1)朗读课

13、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学生朗读,体会、赏析。教师点拨、板书。)明月山影水波第二段:寒山月夜图:灯火明灭寂静清幽犬声夜舂声疏钟声草木鲦鱼第三段:山村春色图白鸥 清新朗秀露水麦陇朝雊(2)本文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山中景物的描写上?讨论后交流。同学讨论、发言参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暗含对朋友的邀请。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3)文中是如何表现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的?学生发言。如: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但“不敢相烦”。第二段忆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第三段

14、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明确: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6、深入探讨本文描绘美景的句子生动精练,试找出一些,说说有何艺术效果?示例:用词准确,如蔓蔓延。表现了春回大地,草木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拨:“轻鯈”又称白鲦,一种银色小鱼,游动轻捷。能否把“轻鯈”改成“白鯈”,为什么?“矫”能否换为“举”或“展”,为什么?7齐读课文,体味感悟。8.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四。(3)课外延伸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释苍翠:青绿色。潺湲(chnyun):水流缓慢的样子。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赏析这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