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98470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

2、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

3、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论语六则译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4、殆。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译: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7 .子曰:敏而女?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口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10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

5、,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作品原文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作品译文在阳光下的山姿物态变幻莫测,不要因为天色转阴就要回家。即使是天气晴朗无雨色,高山深处的云雾也会润湿衣服。作品原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注释译文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怜:可怜。傍:靠近、接近。2【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汉江临眺王维楚塞

6、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全部注释1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2 .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3 .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WW;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霍也。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九派:

7、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得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4 .“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5 .“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6 .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7 .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

8、常醉的山翁原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题、春日:春天。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3、 寻芳:游春,踏青。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5、 滨:水边,河边。6、 光景:风光风景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 东风:春风。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曼典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

9、的全部风光景物。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

10、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i),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

11、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着名。译文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春日(宋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诗译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

12、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原文天净沙秋思原作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枯藤干枯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人家农家,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天涯:名词,这里指大边。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品&)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天涯

13、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山市原文奂(hudn)山山市,邑(yD八景之一也,然数(shu)年f1(heng)不一见。孙公子禹(y口笄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s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院。无何,见宫殿(din)数十所,碧瓦飞薨(me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S)睥(p)睨(n),连亘(g时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a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以。楼五架,窗扉(fei)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shu),楼愈(yA高,则明渐少。数(s

14、hu)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n)然缥缈(piao)(mi4,o即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6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u)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u忽如拳如豆,遂(suD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1张)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

15、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卞f)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