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98149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结题报告 作者:周方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5 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校按照辽宁省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布署,进行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子课题实验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实施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初步探索了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一、课题研究概要我们提出的课题,是关于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方面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课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科学课的教学要重过程,要重视学生们的观察、记录、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图画

2、和文字表达他们的收获,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对过程进行评价。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必须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自去种,亲自去养,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做总结报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二、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为使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课题组认真学习了有关新课程的内容,特别是科学课的相关内容,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实验教师制定了实验活动计划,并注重把实践中取得的材料上升到理论,

3、教师是实验者,又是研究者,这样使课题的研究深入实际,更便于操作。本课题的研究运行二年半,共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1成立实验课题组:课题组的成员由精通业务、理论的领导,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工作能力的一线教师组成。2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认真学习了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理论等,研读了教材,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培养目标。结合本课题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了科研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对本课题的内涵的理解,拓宽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3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班实验班三年一班40人4对实验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二)实验阶段在实

4、验过程中,我们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理论的学习、培训。实验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周二下午的学习时间等学习了新课程的理论,尤其是科学课和实验教材通讯两本杂志成了教师的好帮手。它贴近教学实际,有很多实验地区的经验,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武装了教师的头脑,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实验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培训,教材辅导等,提高了教师的素质。2实验研讨、交流、深入研究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我们定期研讨交流,汇报实验进展情况,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验过程中,教师收集了大量的学生资料及教师本人写的课堂实录,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等。3进行阶段成果汇报、总结2003年10月,在元宝

5、区兴仁小学召开了“元宝区科学课实验现场会”,周方华教师执教了磁铁的两极一课,2004年4月在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召开了“丹东市小学科学(自然)教学研讨会”,周方华教师执教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2004年11月在元宝区八道小学召开了“丹东市首届科学年会”,周方华老师撰写的论文自然教师如何适应新教材科学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等。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这些成果对实验教师的工作是个肯定,是个提高,也有效地推动了课题工作的进行。(三)总结阶段这是对实验过程的全面回顾,实验教师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分析实验的效果,撰写结题报告。三、课题研究成果我们进行的课题实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取

6、得研究成果。(一)教师初步摸索了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1激发兴趣是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记录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活动记录时,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首先,我们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观察交流时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他们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时允许争辩,只要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即使说错了也无妨,我们只负责正面的指点。只有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敢大胆交流。其次,建立了相应的竞争机制。开始,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合作观察、记录,比比小组中哪位成员观察最仔细,记录最详尽,最具

7、体,然后小组进行总结,有一人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观察记录得最详尽具体,评比优秀记录员。最后,进行记录的评比活动。我们两周进行一次活动记录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把两周内自己最满意的一次记录拿出来进行评选,然后表彰鼓励,这样激发了学生记录的兴趣,也激发他们记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为其他同学起了示范的作用。对记录不好的学生也需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学生记录的信心和积极性。2学会观察是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途径。观察是进行活动记录的源泉,是获得记录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做好记录,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观察研究对象,在起始年级是一项重

8、要的训练内容。如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有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知识,我们是把树作为生命体看待的,观察一棵树,不仅要观察这棵树本身,还要从这棵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观察,体现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其次,选择好的观察方法。有时,学生观察某一事物,开始情绪很高,后来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半途而废。所以在学生进行观察前,教给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观察方法有:顺序观察法,特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分解观察法,追踪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循序观察法等。具体观察时,这些方法不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不同阶段和现象,不断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对身体的观察可用顺序观察法,按从整体到部分进行,对

9、手的观察可按从外部到内部进行,再次,观察要细致。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学生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如对蜗牛的观察,可从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等几方面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最后,观察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有时甚至可以尝一尝滋味。3教会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保证。科学活动记录不同于其他文章,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客观地说明事物,它追求的是科学的真实。观察到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必须如实地说成是怎样的。但学生往往对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用语句等形式表述出来,因此必须教给学生记录的方法。

10、首先明白记录的形式。因活动形式、内容不同,记录的形式也不一样,一般有观察记录,统计记录,调查记录,考察记录,检测记录,测试记录,测量记录,观察研究记录,研究成果记录等。其次,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记录。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可单纯用文字、图画、表格或文字、图画相结合,拍照、制作标本、写观察日记等形式进行记录。在起始年级,教师可以用填空、表格等形式,用“看到了什么”“成什么样了”“发现了什么”等语句去帮助学生记录,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会自己设计表格等不同形式的记录。最后,善于修改自己的记录。学生的记录会出现不正确或不够确切的地方,在汇报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要做好正

11、面的指点与引导,学生自己去修改,当然也可以请别的组同学帮助完善一下。4坚持记录是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好习惯。科学活动有一部分在课上完不成需要课后开展的,如凤仙花的种植活动,蚕豆发芽、绿豆发芽、养蚕活动等等都需要学生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坚持记录的好习惯,也要经常整理记录,这样便可写一篇小论文了。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坚持不懈地记录中,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的过程,了解生命,感受生命,丰富了学习生活,积累了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明显的提高。(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1科学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学生,学生特别感兴趣。每一项探究活

12、动,学生都积极准备,探究的积极性特别高,会设计出很多方案进行探究,如磁铁的磁性一课,探究磁铁磁性的强弱,大部分小组的学生方法都差不多,把磁铁放在钉子里,拿出磁铁,或把磁铁悬挂起来,往磁铁上“粘”钉子,有一个组的方法很特别,也是教师事先没想到的,做法是,用一根钉子去靠近磁铁的各部分,用手去感觉磁力的大小,也就知道磁铁哪部分磁性强,哪部分磁性弱。从中看出学生愿意去探究,而且会探究出教师没想到的方法。2在探究活动的时候,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明显提高。畅所欲言,大胆预测成为课堂上的主旋律,学生敢于表达的想法,不必为说不准确而有所担忧。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制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也都得到了

13、培养,很多学生愿意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如:马甜茹同学的小发明“刷得着”在丹东市中小学科技小发明系列竞赛活动中,获优秀科技小发明作品一等奖,王冬媛同学的小发明“升降式烤肉网”在2004年丹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技小发明类二等奖,高文慧同学的“患者方便衫”在辽宁省第二届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三)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1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新理念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本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的活动组成,在教学中,活动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多种亲身经历作体验的机会,

14、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学习活动,并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感官与认识对象相互作用。如教学蚂蚁时,我让每一位学生都采集了一两只蚂蚁,给学生创设一种亲历的机会氛围,学生在选择观察蚂蚁的地方时想了很多方法,有的在透明的玻璃瓶内,有的放一堆白糖,有的用卫生球划一个圈,还有昆虫盒等。然后去观察蚂蚁,最后还设计了蚂蚁迷宫,蚂蚁比赛的小游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摆脱“封闭教学”旧模式,树立“开放教学”的新理念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爱好,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

15、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因此我们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更广阔天地;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三年级上册教材我看到了什么我组织学生到操场的大树下进行观察,寻访小动物一课可在校园里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花坛等,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大自然和生活。3摆脱“权威教学”旧模式,树立“共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险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